李愛軍
(甘肅省皋蘭縣第一中學)
高中階段的學習已然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最高階段,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說高中階段的學習完全可以決定一個學生今后的人生軌跡,教師作為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其教學手段和方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時代變化和國家領導人不斷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過去循規蹈矩般的傳統教學模式未免有些過時。作為眾多學科當中的基礎學科,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語文教師要認真反思當前的不足之處,改進教學模式,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
首先是課堂過于嚴肅,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的任務無疑是渡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高考,用一句不太科學的話說9年的基礎教育正是為了高考一戰成名。雖然有些許的偏激,但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沒有錯的,教師應該努力使學生跨過高考的難關。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高考指揮大棒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依然無法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就作者所處的甘肅省皋蘭縣來看,普遍高中的語文教學過于嚴肅,缺乏趣味性,依然采取過去的“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環節比較欠缺,導致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開發。
其次是延伸度不夠。高中階段正是培養高中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關鍵時期,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真實能力和自身特點,用因勢利導的方法,啟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普遍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通常仍以教材為主。依然用滿堂灌的方式,用一些簡單的教學手段僅僅把高中教材上的內容講完,不講述更不鼓勵學生去涉獵課外語文知識,然而在基礎教育的高中階段正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漢語語感為主。延伸度不夠,使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對新事物以及熱門話題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導致在寫作中往往盡是一些流水賬,很難得到高分。
戲劇往往是最能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形式之一,對高中學生的審美與人格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幾篇文章,分別是曹禺的《雷雨》、關漢卿的《竇娥冤》、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館》,在選材上既有中國古代劇本、近現代劇本,又有西方歐美國家劇本,內容較為豐富。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和小說等同的一些課文進行同樣的閱讀與語句分析,試想高中新課標教材所選入的戲劇都是長篇、拗口的劇本,如果再用以往逐詞逐句的分析,只能換來學生茫然無措、慵懶厭倦的表情。然而,戲劇文學按照其藝術規律來看,以“臺詞化”的口語作為語言的劇本與小說完全不一樣,緊湊矛盾的戲劇結構、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絢麗多彩的內心世界、深入淺出的歷史社會背景等等,這些都是依靠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來協作完成。因此,把戲劇文學的教學用劇本的形式表演出來,才是這一類文體學習的必由之路。作者在講述老舍的《茶館》時,提前讓語文課代表做了角色的分配工作。由于學生在課后沒有通讀全文,結果把一個女性角色安排由一個男學生來演繹,過程讓人啼笑皆非,學生就在這樣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包羅了比較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只能是通過老師來講學生去聽,也許在過去社會信息閉塞的時代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樣過時的形式根本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而老師如果不加以改進,只是一味地指責學生,最終因造成學生與教師的對立而害了學生。可以說教學的趣味程度直接影響著當前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搜集教學信息,用來豐富高中語文課堂,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最為有效和經濟的手段就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這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基礎工作。第一,要根據教材內容,搜集相關資料,要搜集圖片文字資料,更要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影視作品和紀錄片等視頻資料,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符,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只有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通過多媒體教學,獲得更多的生動信息,以便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比如: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提前找到了中央電視臺在1987年拍攝的經典電視劇《紅樓夢》相關片段和湖南衛視由小戲骨們拍攝的《小戲骨之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選段》等兩部視頻,拋去原著本身比較難以理解的文字,采取視頻化的教學模式,既輕松又有效果,學生也喜聞樂見。
綜合所述,針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從自身入手,探究改進的方法,從而使高中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1]黃棉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與改進措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9).
[2]尹達.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J].教學研究,201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