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琰
(浙江省臺州市新橋中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將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其關鍵詞銜接起來,進而形成更加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這種方法能夠向學生清晰展現出教學內容的整體脈絡,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快速消化知識、構建知識的邏輯應用體系的目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具有良好的應用意義,能夠促使學生將歷史知識點快速進行銜接,并逐漸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同時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為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還需教師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明確教學目標和方向,進而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對相關歷史知識點進行整合與概括,并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上,以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目標、樹立系統化的歷史學習思維。例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應制定明確的教學三維目標,即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隨后,教師還應在熟悉本章內容的基礎上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概括,并畫出清晰的思維導圖,如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核心向外進行延伸,并將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等內容以及選官制度的變化等繪制成樹狀圖等形式,并利用不同顏色表現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發展狀況,以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體系,加深其記憶。
課前預習效果對課堂教學效率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教師可有效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而在培養學生樹立思維導圖意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便激發其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對于“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相關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期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認識,教師便可將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相關時間、原因、內容以及評價等關鍵詞體現在思維導圖上供學生預習。
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在課堂上常需要學生做好相關的筆記,以豐富教材內容,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有效拓展,這也慢慢成為許多高中生的學習習慣。而由于歷史知識中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對學生的概括和總結等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不斷優化課堂筆記,提高筆記的有效性,以增強其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在記筆記時以時間為主線繪制思維導圖,并將每個時間點或時間段所發生的重要事件體現在思維導圖中,如1919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爆發了五四運動,并發生了學生示威、工人罷工等事件,同時,還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記錄過程中,學生應學會抓住準確關鍵詞進行記錄。
思維導圖本身便是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因此,為提高學生對該方法的應用能力,并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教師還可將其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使用,以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平臺等將同一知識點的不同思維導圖形式展現出來,進而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并提高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讓學生補充思維導圖的方式,如由教師給出一個系統化的思維知識導圖,并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其進行其他內容的完善,以慢慢提升其知識概括能力。
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復習教學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應用優勢,能夠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復習與記憶,進而慢慢將知識內化,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的問題中。同時,在復習中運用思維導圖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快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情境,進而強化其對已學知識與未學知識的聯系,并促進其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復習“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時,教師便可利用思維導圖將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意義,從思想論到“臨時約法”的相關內容,以及新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內容和意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或者由教師給出一個思維導圖框架,再由學生進行詳細補充,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對孫中山三民主義相關知識的認識。
總之,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應用意義,能夠有效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還應積極利用這種方式來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優化學生課堂筆記、創新教學方法,展開高效的復習教學等,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重點,并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習意識和能力,進而不斷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的優化與提升。
劉紹立.淺析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7(2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