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國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余慶中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極富魅力的自然學科,在現代社會各個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傳統高中化學教學強調的是接受式學習、被動式學習,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他們對知識掌握得過于死板,缺乏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能力,他們的思維也具有局限性?,F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創新型人才,我國全面實施的高考改革給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高中化學教學應該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全新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轉變為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集個人智慧于一體,激活高中生的思維,對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大幅度提高學生成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如何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的基礎上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呢?
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利用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的過程,而不應該是教師牽著學生思維走的過程。為了在新知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應該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自主完成新知探究過程。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教師要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注意問題的梯度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有梯度的問題解決過程當中逐步提高,從而逐步提升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在對課本知識進行講授、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留出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供學生分組探討,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例如在教學有機物結構特點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已經對甲烷空間結構特點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讓學生分組用球棍制作甲烷模型、丁烷模型,教師在學生分組制作有機物結構模型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提高高中生對空間結構的認識。通過分組制作模型學生對有機物的結構合同分異構現象有了直觀的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討論異構形式應該如何書寫,并將不同寫法一一列舉出來。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錯寫、漏寫等問題逐一講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化學是在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尋找結論的習慣和能力,教師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由于多數高中化學實驗需要多人協作完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在分組實驗過程中,教師既要確保分組的科學性,還要培養他們之間的默契度,讓他們在組長的組織、協調下高效地完成實驗探究。教師要注意選擇那些操作較為簡便、安全性較高、實驗現象明顯的實驗讓學生去實驗室完成,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例如“化學反應原理”中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我就讓學生分組完成。在分組實驗過程中,有的負責具體操作,有的負責對錐形瓶中變色情況進行觀察,有的負責讀出滴定管的數值……實驗過程中,他們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責任心,在分組實驗探究過程中高中生的科學探究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在分組實驗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和傳統學習方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又可以讓小組成員在團隊合作當中發揮各自的特長,并互相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最終目標。在高三復習階段,教師也可以巧借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學習增添活力,形成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全面提高高三化學復習效率。例如在復習電解質部分內容時,我首先將分組探究任務明確布置下去,讓學生探究哪些有機物易溶、哪些不易溶;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都有哪些;如何區分有機物的類別等,讓高中生在分組探究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在分組探究當中更好地鞏固所學,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當中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利用當前教學領域廣泛運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激發高中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得以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具體問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摸索,勇于進行新的嘗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1]江明.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淺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117.
[2]張立明.提升高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速讀(中旬),2015(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