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鋒
(江西省尋烏縣尋烏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為了從根本上有效的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結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但是,目前在我國初中物理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讓學生認為學習物理知識比較難,導致出現學生學習掉隊的情況。通過對根本性的原因進行探究,主要是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然而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階段,自身的邏輯性也比較弱,很難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所以,為了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采取良好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書中的各種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因此,物理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很大幫助。初中生有著好奇心較強、好學好問好動手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在這里以初二物理為例,當教學“大氣壓強”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一張硬紙片放在裝滿水的燒杯上面,然后將燒杯倒立過來,這時學生會驚奇地發現燒杯里的水沒有流出來,硬紙片沒有被滿杯水沖掉。通過這樣一個實驗現象來對大氣壓強進行講解,可以大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學生帶動到課堂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現有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將書中的小實驗及生活中有趣的實驗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做,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如紙鍋燒水、瓶吞雞蛋、水火箭、細線割冰等實驗。這樣既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當談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手段時,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此教學手段已經得到廣泛的使用。而對于初中物理來說,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去認識和理解事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演,學生看”的模式,使得枯燥的物理內容轉化成有趣的、能看見的、動態的內容,使之符合初中生思維活躍,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心理特點。例如,在上到“浮力”一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在水中的物體隨著重力、浮力的變化,運動情況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的原理。經過此番動態的演示,學生在頭腦里就會形成對浮力的認識,之后再根據老師所說的課本知識,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浮力這一知識點。
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說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來驗證所講的新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當上到“慣性”內容時,教師可以說這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當司機剎車時乘客會有種往前傾的感覺;當司機開始啟動汽車時,乘客會有種向后倒的感覺。當上到熱學時,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如這樣提問:用電風扇吹風時,為什么周圍的溫度沒有降低,而人卻感到涼快了?當上到升華時,可以舉例:為什么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會不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口常生活中的實例來導入課堂教學,既真實,又易懂,同時又增加了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好奇心,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初中生有著愛聽小故事的心理特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說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就會在無形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當上到“電磁感應”這一節時,可以介紹法拉第的生平事跡以及對科學做出的巨大貢獻。當上到“萬有引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對牛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等。通過講述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家求真務實的精神從而聯系自身,感悟做人的道理。這樣的物理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符合了新課改的要求。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方式具有多樣化,所以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入濃濃的興趣之中,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1]英昌石.富于幻想,好學好問: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9).
[2]鄧新岳.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3(5):158-159.
[3]向瓊.淺論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考試周刊,2014(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