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鑫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推行,對學生進行相關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界的重要議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學,也將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進而培養起學生的生物學科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少教師還不曾對這種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清晰的認知,在培養策略上也還未進行相關的探索實踐。
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即指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它不僅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還對學生的態度、能力、思維等各方面的素養提出了綜合性要求。
對于高中生物這一自然學科而言,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以下能力培養:理解自然,并能夠運用有關知識描述自然現象和問題;有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能夠運用相關研究方法進而思考探究,并能進行清晰地闡釋和表達;理解自然、尊重科學,認識到生物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聯系等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對學生進行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發展性、動態性和終生性等特點。這是一門獨立而又開放的學科,它在相關的科學學科保持密切聯系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特有的學科內涵,并且隨著人們研究的進步,其學科價值還在不斷發展變化。
高中學生儼然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心智,對他們進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符合其階段性的發展要求。
引導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網,對于幫助學生實現基礎知識運用和整體解讀具有重要價值,這也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生物學習習慣的重要方式。
高中生物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涵蓋進化論、系統論以及生態學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利用圖示、線段等形式,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而使得學生認清不同知識版塊間的聯系,對高中生物學科進行整體性的知識把握。
對學生進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因此,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相關的生物現象進行解釋說明。比如,在對“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一章節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知識,對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海洋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反思和探索,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查詢其成因和現狀,并提出自己的解決策略。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地鼓勵和引導,適時引導學生采用小組討論法、“假說—演繹”法等,進行科學化的探索。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對實驗教學加以重視。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引導學生完成“依樣畫瓢”,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實驗的原理、科學步驟、儀器使用等相關要素,掌握諸如“對照實驗”“觀察實驗”等實驗方法,使得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具備動手操作的技能,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及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情景教學法的采用,正是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理解生物理論的重要策略。
想要在生物教學中創建相關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在進行理論講述或者問題設置的同時,為學生設定直觀而形象的背景情形。因此,一方面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理論闡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比如,在講述無氧呼吸知識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從事跳遠、打籃球等劇烈運動會后,肌肉會感覺酸痛,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進行無氧運動后乳酸的作用原理。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具體情形。比如,引導學生學會將花生、核桃等油脂類堅果帶到課堂,在白紙上摩擦,肉眼觀察白紙上“脂肪”留下的痕跡。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向學生呈現相關的動圖或視頻,為學生帶來直觀的課程體驗。
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其本質在于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整個生物學科的價值和學科精神。生物學科本身有著極豐富的內涵:結果與原因、變化與相互作用、科學研究過程、量化分析等,相關要素始終促進著學生整體思維的拓展,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此,相關教師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學生以下素養:首先,是學生獲取科學事實的方法,比如觀察、實驗、調查;其次,是邏輯思維的方法,如分析概括、抽象理解、比較分類、歸納演繹等;最后,是形成探究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夠將生物學科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聯系。
另外,教師應該拓展生物學科的外延。生物學科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與其他學科有著交叉性,只有引導學生將其置于整個科學體系當中來進行研究學習,才能幫助他們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學科思維。比如,以“孟德爾豌豆雜技實驗”為代表的遺傳學研究,涉及概率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相關的生物學先賢,也正是將其綜合運用,才拓展了學科的內涵和深度。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型教育理念下值得探索的一項課題。一直以來,這種學科素養都有著它獨特而深遠的內涵,為教師的日常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便要求相關教師對其內涵進行深度的揣摩和實踐,認識到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學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結合相關教學策略,培養起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1]譚永平.從發展核心素養的視角探討高中生物必修內容的變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6(7):62-68.
[2]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60-62.
[3]周偉力.談對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二》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