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元
【摘 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發展比較迅猛,出口貿易和投資也不斷在增加,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目前,粗放型經濟不僅對我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還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發展。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明確提出與周邊國家建立經濟帶,共同發展,“一帶一路”主要體現在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和“引進來”,國內企業是“走出去”的主體。所以本文在概述“一帶一路”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一帶一路”下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機遇與挑戰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各個國家自身發展受到阻礙,尤其是對于處在發展中的眾多國家的發展更是阻礙重重。中國在這種環境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其主要內容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我國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必須讓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而此外,根據本國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源及管理經驗等,加快國內企業發展。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得力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而企業在該戰略的實施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說,“一帶一路”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實現世界和平和各國繁榮的重要保障。
一、“一帶一路”理論概述
“一帶一路”所代表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上海絲綢之路”,從其所覆蓋的范圍來講,其不僅是一種戰略,還是促進各國交流合作共贏的一種理念,更是中國包容性外交的具體體現,所以說“一帶一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包容性。從古至今,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在不同文化的作用下形成了團結友愛、共同繁榮的絲綢之路精神[1]。時代在發展,各個國家都在探索適合本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大國在海外投資方面有一定的實力。在世界各國發展遇到阻礙時,“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世界各個國企業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實現雙邊和多邊的機制。我國積極與沿線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將本國企業“走出去”。
二、“一帶一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所遇到的阻礙
(一)沿線國家經濟變動增加經濟的風險性
經濟風險是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需要高度重視的風險,國內企業一旦遭受到經濟風險,自身所受到的影響是不可預估的。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滯后,整體的產業構成也相對單一,國際形勢、資源、能源的變動會對這些國家產生重要的影響。現階段,我國依然以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為主,例如港口、路段及礦山的建造,這是由于我國人口因素所決定的。“一帶一路”沿線眾多地區的人口數量少,經濟發展滯后,沒有能力建造大型的基礎設施,有的國家財政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所以我國企業在對這些地區進行輸出時所面臨的風險性大,獲取的利潤低[2]。
(二)我國企業“走出去”后發展受到限制
“一帶一路”所涉及范圍廣,整個線路包括亞歐大陸很多國家,而對于國內已成功“走出去”的企業想要融入到各個國家中,必須要對各個國家進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融進去”。首先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科技發展都會有所不同,這種不同體現在國民的生活質量、產業構成及整體發展的方向等方面。其次沿線國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也會形成不同的分配制度,國家政策根據本國情況所指定,而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時需要將這些因素納入到投資規劃中。其三我國企業在融入到其他國家時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礦產、能源、不可再生資源等,各國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同,我國企業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開發和利用。最后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也是國內企業“走出去”后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無論企業經營理念、品牌設計還是與當地人民互動都可能觸及到他們的信仰。
(三)我國企業自身不足
我國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中占有重要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國外投資模式相關聯,但是“一帶一路”實施中需要有大量的非國有企業刺激市場,目前,即便我國類似海爾、華為這種大型的非國有企業已經“走出去”,但是“非國有企業在整個對外投資比例中僅占很小部分[3]。此外,由于國際市場的環境的復雜,而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并沒有在海外建立海外投資規劃部門,以至于缺少綜合型的人才,再加上資本項目的滯后,更是嚴重阻礙我國企業“走出去”。
三、“一帶一路”給我國企業“走出去”帶來的機遇
首先對于基礎建設企業,例如建筑工程、零配件制造以及基建材料企業。“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對于基礎建設的內需是非常大,但是財政不足,沒有能力進行投資。無論是在人均的鐵路、公路還是國民生產總值上與我國相比差距懸殊,而中國在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積攢了豐富的經驗,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這些都可以都傳遞給沿線國家。最近幾年,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國內建筑企業和制造企業大量生產滿足市場的需求,全球經濟的疲軟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一帶一路”的提出,我國這些企業可以向外輸出沿線國家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的產品,既可以滿足沿線國家的需求,又能減少自身的壓力。
其次對于能源企業,例如油氣管道、電力和電站等。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在油氣使用量上逐漸增加,而我國只有一條可以獲取油氣能源的線路,也就是馬六甲海峽海陸運輸,能源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所以獲取途徑也比較特殊。“一帶一路”戰略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合適的油氣能源線路[4]。現階段,在電氣設備技術上我國已經超越世界很多國家,尤其是在水電項目上的電氣設備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而我國在光伏上市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電氣設備和能源企業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最后對于文化商業和信息類型的企業,例如文化旅游企業、信息產品和服務企業。古時候,絲綢之路就已經是邊境地區的主要商道,19世紀末才被正式稱作“絲綢之路”,其是各國文化溝通與合作的主要通道。我國憑借這條道路可以開發帶有絲綢之路特點的旅游線路,提供特色服務,企業人員的變動可以學習沿線國家企業管理的經驗、了解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及名勝古跡。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5]。此外,在信息時代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對于互聯網、通訊網絡及物聯網相關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所以作為我國大型通信企業的華為、中興通信企業供應商已經成功“走出去”,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加深會為更多國內企業提供“走出去”的機會。
四、總結
目前,“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我國將繼續加大對沿線各國家和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積極引導國內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人口密集,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市場發展潛力大,我國企業可以憑借自己的優勢彌補沿線國家的不足,而國內企業也可以借助沿線國家的資源加快企業的發展,這樣既能促進雙方經濟的發展,又能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進程。所以本文重點研究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研究得出,機遇和挑戰共存,這就需要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導下克服阻礙成功的“走出去”,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輝.“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發展環境的影響[J].經濟日報,2012(11).
[2]王義柜.“一帶一路”下我國企業所面臨機遇與挑戰[J].觀點中國,2014(02).
[3]馬貴.“一帶一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困難[J].中國市場,2015(12).
[4]宋榮華.“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去[J].中國投資,2015(01).
[5]田敏.“一帶一路”戰略給我國企業“走出去”帶來的機遇[J].中國市場,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