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平 古守俊 呂繼春
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民是其中主要的力量,只有將農民的整體素質提上來,新農村建設才算是徹底落實。而在建設的過程中,創新的民生新聞欄目也為農民素質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其貼近人們生活實際,又能將人文情懷和新科技的利用體現在節目之中,深受農民的喜愛。在農民的觀賞過程中,也潛移默化的提升了農民內在的素質。本文就創新中的民生新聞欄目對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素質的提升作用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民生新聞;農民素質:新農村建設
在農村,不管是經濟發展建設還是文化建設,農民始終是最主要的主力軍,是新農村發展的中堅力量。農村想要更好更快地發展,就必須加大對農業科技的建設,而科技發展程度的強弱很大一部分都取決于農民素質的高低。因此,將農民的素質加以整體的提高是新農村建設中最重要的任務。民生新聞作為一種以民本思想為基礎的新聞形式,就要擔負起提高農民素質的社會責任,這就需要民生新聞在不斷發展中進行一定的創新改革。
1對民生新聞的創新探究
1.1科技為新聞帶來了發展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促進新聞行業的改革。新聞界可以利用的渠道越來越多,無數新型的新聞傳播平臺被建立起來。3G直播團隊所推出的《直播生活》當時震驚了中國,從此,新聞的時效性被有效提高。這些仿佛還是昨天的事情,可4G卻又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新媒體的出現也是新聞業發展迅猛的另一種體現。微博作為一個新興的信息傳播平臺不僅將新聞互動這一新形勢開發了出來,還將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大大地提高。其實不僅是大眾,媒體人也會在新媒體上找尋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現如今,春晚就開始運用新媒體來加強觀眾的參與度。比如在201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就有微信“搖一搖”搶紅包的環節,這樣既提高了觀眾的參與程度,還讓節目本身的影響力變的更大。
1.2人文情懷促進民生的發展
所謂的民生新聞,就是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播報老百姓關心的話題,為百姓排憂解難,在這其中就是新聞媒體對百姓社會關懷的一種體現,民生新聞是以普通百姓作為收視對象的一種新聞形式。只有完全以百姓的關心點作為新聞的出發點,真正的關心百姓,才能算是真正的民生新聞。
現如今各地方的民生新聞欄目都將人文關懷作為重點。具體表現有三個部分:第一,設立了以大眾衣食住行為主體的公共服務板塊,從貼近人們生活的生活小貼士,到當地氣象的播報再到路況的情況,方方面面為人們帶來福利,從中可以看出濃厚的人文情懷;第二,地方臺的民生新聞不會報道全國性乃至全球的新聞事件,而是從當地出發,立足于當地人們的生活,不管是鄉土民風還是政治思想都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這樣是和當地的受眾心理相符合的。第三,這樣的播報形式和以往傳統的播報形式有所不同,是在普通百姓身邊找亮點,互動性極強,不僅新聞來源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
2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素質的現狀
縱觀我國現階段農村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發展,西部地區多數農民都不能達到新農村建設的標準,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和新農民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差距主要有以下幾點。
2.1受教育程度偏低造成科技文化素質不高
在相關的調查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的農民受教育年限一般是7.3年,西方發達國家則是12年以上??萍嘉幕R的不足勢必會造成農民接受新信息和新知識的程度較弱,進而影響了農民使用高科技產品的熟練度。這也是阻礙新農村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2.2思想觀念的落后
多少年來,我國農村的居住環境就是分散而又閉塞的,通訊設施的落后也會造成農民的思想相對保守、精神文化生活匱乏,這樣會讓農民形成一種小農思想,對于自己缺乏進取心。
2.3缺乏一定的道德誠信,沒有理想信念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我們所不能回避的。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本來就相對偏低,很容易形成價值觀的失衡與理想信念的缺失,這樣的狀況會對農村經濟產生很不穩定的影響。
2.4維權意識差,法律觀念相對淡薄
農民普遍存在不學法、不守法、不用法的觀念,法律意識淡薄的同時還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3新農村建設中創新民生新聞對農民素質的促進作用
新型農民的培養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在此其中民生新聞不僅要參與其中,還要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新聞欄目中,利用調查、故事、短評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引導農民提高素質、學習新觀念。
3.1促進民風的建設,將新思想進行傳播
在我國發展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新農村的建設放在了國家發展的首要位置。與此同時,民生新聞就要作為新聞媒體的代表,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欄目中貫徹新的觀念和新的思想,讓社會各界為農民獻愛心,幫助農民完善家庭的基礎設施,讓農民感受到國家給他們帶來的關懷,逐漸的在農村之中形成良好的民風民德,進而達到完善農村建設的目的。
而且對于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也是亟需改善的。施拉姆就曾經說過:“經濟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有效信息的傳播,只有社會變革的速度加快了,變革中的痛苦才能減少?!睆V大的農民其實對于學習是有需求的,他們也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掌握市場的發展,學習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民生新聞就可以根據農民的需求,在節目中更多對我國的政策加以解讀,尤其是惠民政策,讓農民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還有對市場咨詢的整合,對于目前市場的行情乃至求職的需要都要在節目中有所體現,讓農民有路可走;還有就是對于以往成功的農民致富經驗進行總結,讓農民有榜樣可學;另外就是借助民生新聞,在農村中開展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在農村,一定要建立相應的公共圖書館資源,要設立一個可以為農村全體人民提供信息源的基地。民生新聞就可以在節目中發動觀眾為農民捐書,單純的電視媒體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的書籍才能讓農民們了解更多知識。
3.2增加對案例的報道,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
目前,我國法律建設的瓶頸就出在農民的法律意識上?,F在農民的犯罪率偏高,主要就是法律意識的薄弱。當地政府只注重經濟的發展,對農民的法律教育有所忽略。這就需要當地政府配合民生新聞,對一些真實的案例給予講述。政府也要大力開展普法知識的活動,讓農民能夠知法、懂法,從根源上將農村地區的犯罪率降低。
而且,節目也可以號召法律專業的高校生,作為志愿者定期下到農村進行法律講座。學生們詳細的為農民們講述法律的內涵及意義。如果農民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向學生們發問,這樣不僅讓農民對法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還能加強學生們對自身專業的學習。這也是種不可多得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們真正的幫助別人,更能將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上來。
3.3大力開展民主精神的實施
全體公民選出自己心中的代表人物,并由他來實行公民的職責,這種組織形式稱之為民主。而民生新聞就是民主的衍生產物。在民生節目的播出中,也要利用人文的敘事手法以及平民視角的百姓生活進行真實的報道。而在節目中所要表達的部分具體分成三點:民生內容、平民視角以及人文敘事。將中國民主正能量傳遞給農民,讓農民從心里對節目產生親切感。
4結論
綜上所述,創新中的民生新聞可以幫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提高其自身的素質修養。就目前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來看,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新聞從業人員在實踐中謀發展,搞創新,努力地完成新聞媒體在社會中所擔負的社會責任,為新農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這也為新聞事業今后的不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