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摘 要:微課是當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教育技術,適用于各個學科,結合音樂、動畫、圖片、視頻可形象直觀地呈現課堂內容,利用本身時間短、容量少的特點與語文學科有效結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課程背景,解決疑問,感受意境,開闊視野,培養寫作興趣。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微課”的主要形式為視頻,包含教學設計、素材、課例片段、課后練習、學生反饋、教師評價等,相比與其他多媒體,微課教學時間短,能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主題突出,教學內容少,突出重點難點,明確學習目標,減輕學生的壓力;資源容量少,支持在線播放,方便學生下載,實現移動學習;有經典的示范案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資源結構情景化,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加深理解。
一、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際運用
(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豐富的、多方面的知識,其中大多數為優美的文章,但因初中學生的知識層次和閱歷限制,并不能全部理解、讀懂或感受其中的意義,甚至還會存在很多的疑問和困難,單靠老師的口頭講解和描述并不能為學生展示出形象的畫面。因此微課的引用,剛好彌補了這些缺陷,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拉近了學生與書本之間的距離,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如《蘇州園林》,目的是向學生展示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感受園林建筑的精彩,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和老師并沒有實地去游覽,而蘇州園林又有好多處,如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等,雖有共性但各有獨特,課本上并沒有插圖,單靠文字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借用微課程,就可以生動地展示出蘇州的氣候、環境,展示出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門窗、花園,搭配視頻,結合老師的講解,學生可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對比,從蘇州園林的色彩、布局、雕刻各個方面深刻的了解,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術,無論從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蘇州園林的美妙,這樣學生不但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能從視頻中了解外面的世界,開拓視野。
(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開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幫助學生養成自己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并有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結合微課,對一些典型的課文進行深度理解和挖掘,幫助學生學習重點,探究難點。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主要描述的是父子情,課文中一共四處描寫了父親的背影:作者記憶里的背影、買橘子時的背影、離別時的背影和作者懷念的背影,借助微課,將這四處背影逐步播放,老師可提供指導,幫助同學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教師可提前準備課外素材,播放現實生活中不同的父親的不同背影,如:烈日下的背影,風雪中的背影,黑暗里的背影等等,觸動學生的心靈情感,感受父親的偉大和愛,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作者描寫背影時的細節。如《孔乙己》和《范進中舉》,都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孔乙己不愿去勞動,思想腐朽,最終在人們的笑聲中走向死亡,范進經過很多年的考試,終于在年邁之時中舉,結果歡喜過渡,成了瘋子,都采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世態炎涼。通過微課演示,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課程中的疑難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意境。進入教材意境是學習最輕松最有效的辦法。借助微課的音頻,能有效渲染氣氛,創造合適的意境,幫助學生學習。比如《觀滄海》一詩中,借助微課,展示詩中的意境,遼闊的海面上矗立著突兀的小島,波濤洶涌,巨浪滔天,秋風瑟瑟,草豐樹茂,配合微課的音頻和動畫,展示詩中景物的遠與近、動與靜、虛與實,奔放、雄渾的聲音表達出作者的胸懷和抱負。如《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結合微課播放香港回歸時的震撼場景以及全國人民的歡呼和感動,特別表現出五星紅旗在香港的旗壇上高高飄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時雄赳赳氣昂昂的場面,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如《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一課中,利用微課展示1998年的特大洪災,幫助學生認識到雨林的重要性以及雨林瀕臨毀滅的現狀,讓學生明白雨林的消失將帶給人類的災難,從而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愛護動植物。
(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寫作恐懼,寫作困難,寫成的文章如“白水”,沒有靈魂,缺乏感情。根本原因是學生不注意對生活的積累,寫文章時遠離生活,不能與時代和社會相結合。結合微課,可以幫學生展現一個生動、直觀、形象的生活環境,將學生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寫有關感恩的作文時,可以結合公益廣告或現在網絡比較火熱的話題,如央視臺一則關于洗腳的廣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教師可將之前準備好的關于父母辛苦的場面和孤獨老人無依無靠的場面的視頻播放出來,學生內心情感洋溢,寫出來的文章情感自然深情流露。
(五)幫助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在采用微課教學時,可結合課程內容,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分析課文人物角色和特點,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分配人物角色,現場模擬教學情境式教。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根據課程人物的特點,教師鼓勵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給全班同學。教師可結合微課,預先播放視頻,安排學生準備服裝道具,錄制學生的表演過程,并作為微電影播放,增加學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增強語文課程的吸引力。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結合課文情感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通過學生的表演,充分挖掘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還原課文內容的社會背景,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將微課引入初中語文課堂,通過圖片、聲音、動畫,展示給學生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掌握課堂內容,解決課堂難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優化語文教學手段,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