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真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專業性質教學出現,音樂專業的教學也日益豐富,對于竹笛的教學和演奏中,許多學生存在追求竹笛音色、呼吸、技巧,但忽視了音樂情感的處理等問題。所以這是對于當前的竹笛教學工作者來說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竹笛表演教學的長足發展,必須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度探究,總結出專業的指導性意見,所以本文的重點研究內容就在于竹笛表演教學中如何利用情感來開展研究性學習,為日后的竹笛表演教學總結出具有借鑒意義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竹笛表演教學;情感教學
一、竹笛表演教學中利用情感來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立足于竹笛表演教學的特殊性,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在駐地表演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情感開展研究性學習,目的是將情感這一特質凸顯出來,融入到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讓研究性學習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竹笛表演人才。對音樂作品來講,其表達出的內容和情感是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或創造者的最真誠出發點,所以說利用感情來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個切入點。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在于不斷的擴展和充實研究內容,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對主體目標的不斷支持,所以說竹笛表演教學中利用情感來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最具有長足發展意義的切入點,既鍛煉了學生的演奏能力,也使之情感表達能力得到升華,為日后的竹笛表演教學提供了巨大的借鑒意義。
二、竹笛表演教學中關于情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同類型的竹笛對演奏情感的影響。笛子一般分為曲笛和梆笛,曲笛多出現于北方,梆笛多出現于南方,由于曲目的創作地域民風不同,造成了曲目曲風的不同,所以竹笛的演奏技巧和情感的處理有很大的關系,這就要求演奏者對笛子本身的特質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特質的基礎之上使用自己的演奏技巧,突出表達出個人情感,豐富征收曲目的內容,作為一個學習者和演奏者在竹笛學習和演奏的過程中,應當選擇不同的演奏技巧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使整個曲目更加完整、形象更加豐滿。這是一種在音樂水平上的追求,同時也是對音樂形象的塑造。笛子作為音樂中一個應用較為靈活的樂器,其獨特的演奏方式更能夠表達出個人情感,同時,根據笛子種類的不同,對于情感的表達和抒發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但是就演奏者自身而言,演奏者一定要明確笛子所表達出的情感方向,而且要具備對樂曲演奏情感的理解,明確相應的演奏技巧,進而塑造出更加完美、具有血肉且更加豐滿的音樂形象。
(二)多數演奏者和學習者的態度問題。笛子演奏音色技巧都應為音樂服務,但是現在多數進入院校來學習這一樂器的人,慢慢可能都更加的服務于考試或任何一個機動性的目的,如果只追求音色優美而忘記音樂的場景,音樂就不能打動人,不是說他們的態度不正確,而是說在一個長時間的環境里,漸漸失去了一些認真和熱愛。
由于樂器演奏專業和別的教育類型并不相同,尤其是竹笛,作為中國本土的傳統樂器,她帶著獨特的民族性,更適合表達出我們中國人的一些民族想法,他來自幽靜的地方,音色上就帶著一絲絲安靜,對這一特點的把握更利于學生或者是演奏者的演奏。傳統的固定的教育模式,相對來說更適合其他的文理工科類的專業,但是音樂類,更需要一些靈活的教育模式,營造一個歡樂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于竹笛演奏充滿敬畏的同時,也能夠熱愛,將竹笛的演奏當做自己生活一的部分去認真對待,傳達出來的情感也自然就是最真誠的內容。所以要注重教育模式和教學氛圍的設定,讓整個主題表演教學更加豐富。
三、竹笛表演教學中如何利用情感來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竹笛表演過程中情感把握。作為一個筑底的學習者和演奏者,要對自己的“伙伴”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一定要掌握竹笛演奏的基本音色和理論知識,就是竹笛的基本發聲原理和演奏過程中的生理運動規律等,確保自己的演奏能夠符合審美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自己情感的表達。所以教師要承擔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在理論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學習,并且進行考核,使他們都有足夠的理解樂器、使用樂器的能力,才更能發揮出竹笛本身的音樂情感效果。
(二)課堂上的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課堂效率是任何一個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注重課堂時間的把握,教師個人要設定好課堂時間,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竹笛音色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在課前用各位大師的作品去熏陶,作為課程的開啟引導部分,給他們足夠的練習時間,通過自己的練習發現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讓同學相互之間發現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掌握吹奏出好的音色的本領和技巧。只有自己不斷充分的練習,才能夠滿足不同樂曲在演奏過程中音色及情感的要求,自己摸索出不同曲子不同情景中需要表達的情感。
(三)給予學生更多的演奏機會。學習竹笛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練習,樂器作為音樂的載體,它承載著一個人所有的情感,在不同的環境中用不同的演出技巧來表達出不同的想法。所以作者的觀點是,可以在平時給學生搭建更多的表演平臺,爭取更多的機會去讓她們體會到這種演奏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可以多多鼓勵他們出去在街頭演奏,在大師的經驗里總結如何更輕易的表達出情感,更符合情境的去做這件事情,在街頭或者專業的演奏的過程中觀察受眾的表現及形態變化,感受他們的情感波動,去反思自己是否將情感真切的表達出來,并且傳達給個人。也要在每次的演奏過程中總結經驗,將情感的表達演奏技藝進行更好的結合,使演奏技巧成為情感表達的助推器,承載著更多的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
(四)教師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方法的把握。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源于學生在學習和演奏中的經驗及問題的積累。要時時刻刻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開啟他們對于竹笛演奏的興趣和熱愛,利用學生的關注度逐步增添對于演奏技巧和演奏情感二者的協調,增強在竹笛教學課堂中傳授和研究內容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逐步地讓學生重視自己的學習過程。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要逐步的去深入研究,中學生逐步的在學習過程中重視理論實踐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動的去接受而不是被動的灌輸,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尤為重要,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也開放學生學習竹笛演奏的方法和思維,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完善,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主動的學習環境。
(五)音樂作品中情感因素的把控,提升音樂素養。注重竹笛表演中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開展研究性訓練活動。因為作品是作者情感凝聚的結晶,其中不僅有他想表達出來的內容,更多的是情感,想傳遞出一種或快樂或悲傷的清緒,想要更好的呈現出一個音樂作品,就必須將整個作品參透去體會情感,并將之變成自己的內容,順其自然的傳達出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研究者感情的塑造和拿捏有重要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聽一些音樂作品,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因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作為老師,首先不可以給學生很大的壓力,讓他們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去逐步掌握精髓,才能更好的表達出音樂,表達出情感,提升音樂素養。
對于竹笛演奏來說,情感是主要和關鍵的決定性因素,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的統一構成了整個完整的竹笛表演過程,演奏者如果在演奏過程中能夠靈活的通過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以及演奏技巧的發揮展現出音樂本身的情感,就可以說是一個完整而優秀的表演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如何利用情感完善自己的竹笛演奏,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所以希望在日后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將這一問題慢慢解決,落實好利用情感來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實現竹笛表演教學。
參考文獻:
[1]韓志友.論南北派竹笛演奏風格與技法[N].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01.
[2]傅嘩.竹笛技巧與音樂情感的表現[J].黃河之聲,2007(16).
[3]郝乃鳳.淺析中國竹笛演奏流派及其文化特色[J].黃河之聲,2007(02).
[4]楊桐佳.竹笛演奏藝術提要[J].戲劇之家,2010(02).
[5]趙斌.淺論竹笛的藝術表現[J].歌海,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