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美微 宋月娥
教學內容: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9課《霧在哪里》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霧、淘”等10個生字,會寫“岸、屋、論、切”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體會霧的淘氣。
3.學習課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課文用“無論……還是……都”說一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讓學生體會自然景物中所蘊含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體會霧的淘氣;仿照課文用“無論……還是……都”說一說霧來的時候的景色,讓學生體會自然景物中所蘊含的生活情趣。
教具學具:PPT。
教學流程:
一、猜謎聽故事,揭示課題
1.猜謎: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風吹輕輕飄,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現象。)
2.識字生字“霧”。
師: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霧”字呢?用一個詞說說霧給自己的感覺。課文中稱“霧”是什么呢?(出示第一自然段:他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
(積累雨字頭的字,如“霜、雹、雷、霞、露”等,學生認讀。)
教師小結:雨字頭的字一般和水或者天氣有關。
(出示“淘氣”“頑皮”生詞卡片,指名讀一讀。為什么說霧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呢?再次讀課題。)
師:這個課題很特別,是一個問句。又淘氣又頑皮的霧究竟來到了哪里,給大地帶來什么變化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注意標點的停頓。
(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讀準音,記住形,不明白意思的字詞可以提出來。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師生點評并正音。
三、隨文識字,理解課文,體會霧的“淘氣”
1.引導學生快速地讀課文,找出霧說的話,用波浪線把句子畫出來。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書詞語: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學習生字“岸”。出示圖片,讓學生在圖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積累河岸、湖岸、兩岸等。
3.指導學生讀出霧淘氣的說話語氣。
(1)學習生字“藏”,結合生活說一說藏的意思。
(2)學生自由練讀“霧”說的幾句話,體會霧的淘氣。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
“現在我要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起來。”
“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
“現在,我該把誰藏起來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來。”
(師示范指導,前三句讀出淘氣的感覺;后兩句讀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驚喜。)
4.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霧把這么多東西都藏起來了,被藏起來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呢,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1)指導學習生字“藏”,讓學生說一說識記的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字義。
(2)學習生字“街”,借助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過的街道名稱,幫助識記。
(3)學習生字“梁”,借助字源學習。
5.出示課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女生和教師合作讀每個自然段。
(2)指名學生說說這三個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第一句是霧說的話,第二句是他把什么東西藏起來了,第三句是發生的變化。
6.四人小組合作,發揮想象,說說霧還會把什么藏起來。
出示句式:
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它把? ? ? ? 藏了起來,無論 ? ? ? ? ,還是 ? ?,都 ? ? ?。
分一分,仿照課文,每人完成其中一個句子。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岸、屋”。
觀察字形,體會字形上短下長的共同點。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2.出示“論、切”。
觀察字形,體會字形左窄右寬的特點,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3.展示,修改后再次練習。
反思:
隨文識字既是一種教學要求,也是一種教學策略。隨文識字教學實際就是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霧在哪里》一課,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因此,我在設計時全文圍繞霧“淘氣”和“藏”來設計。在生字教學上,因為“藏”是重點,它貫穿全文,教學時我作了重點指導。并將字義的理解融入生活和閱讀之中,借助語境,聯系上下文來促進理解。例如“霧”,通過說一說對霧的印象,引出帶有“雨”的一串漢字,引導學生既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又借助生活已有的經驗,了解“霧”和“ 露”“霜”“雪”“雹”一樣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隨文識字,通過學生的發現來說識記方法。教學中抓住霧“淘氣”、霧把什么“藏”了起來、讀一讀霧說的話等問題,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不足之處就是整篇課文教學的整體意識還不夠。因時間關系,在理解課文的環節中,我還是沒有做到讓學生把整篇文章讀一遍,不夠關注文章的整體性,容易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碎片化。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