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貽堅
摘? 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據統計等方法對高中生物理學知識與背越式跳高技術學習相結合的實驗研究得知: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在受力分析后,利用自身的條件進行練習,不僅可以讓高中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所學的物理知識,還可以在同等的條件下有效地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質量和運動成績。
關鍵詞:背越式跳高;物理學原理;探討分析;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02
前言
在高中田徑模塊跳躍類的教學中,采用物理學原理和技術教學相結合的實驗研究,能夠讓學生有目的的加強物理學科基本知識的學習,在熟練掌握之余,通過同伴互助,團隊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提高技術動作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技術的有效性。
1 背越式跳高技術的物理原理受力分析
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動作是由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部分緊密結合組成的,讓人體盡可能的騰躍更高的橫桿,創造較好的成績。助跑技術教學采用物理學原理分析助跑的速度以及人體在弧線助跑的向心力的大小、克服向心力做功的能力和方向的改變等問題;起跳技術教學時采用物理學原理可以分析在起跳過程中人體起跳時作用力的大小、受力方向的改變和起跳的效果等問題;分析助跑結束倒數第二步擺動腿有力的支撐身體并且把雙臂放在兩側,最后一步放腳的角度,快速蹬地需要的時間和手臂的協調配合等問題;由于背越式跳高是背部先落地的動作,因而要分析擺動腿向對側肩膀擺動的速度及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采用相關的物理學原理加以分析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動作,當人體在越過橫桿時身體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狀的運動,不只有簡單的平動或轉動,更不是單一物理學原理受力作用的結果。在背越式跳高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物理學原理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對比與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背越式技術,從而提高運動成績。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南安市龍泉中學高二年級的6個教學班,其中3個教學班為實驗組共120人,另外3個教學班為對照組共1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訪談法
2.2.2 文獻資料法
2.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20份,全部回收,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有效率96.7%,具有較高的效度。
2.2.4 數理統計法
對參與實驗學生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基于物理學原理的背越式跳高的調查分析
3.1.1 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問卷情況
由表1調查情況顯示: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大部分能夠接受此項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地加入學習與鍛煉中,熟練掌握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并能夠運用到背越式跳高的學習中,教學效果顯著。
教師在課前對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進行物理學原理基本知識的復習布置,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課本和網上查詢有關背越式跳高技術的物理知識,并能夠熟練的掌握,運用到學習體育運動中,在學習時通過同伴互助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進行鍛煉與技術的提高。
3.2 實驗前后兩組學生的運動成績對照
3.2.1 實驗前后實驗組、對照組學生的跳高成績對照
由表2調查結果顯示:在實施此項教學方法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跳高運動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運動水平是一致的,通過模塊教學試驗后,實驗組的跳高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特別是男生的跳高成績更是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表明此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跳高成績是有效的。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按照技術動作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和完成練習,從而達到掌握技術動作的目的。而采用物理原理與運動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卻是,讓學生通過對背越式跳高的技術進行受力分析后,從助跑到起跳、過桿落地四個部分的技術要領慢慢體會包括四個部分技術動作的協調配合和用力的順序,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學習程序,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
4.1.2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任務是為了使運動員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取得身體向內傾斜的姿勢,克服向心力做好圓周運動,加大起跳做功的效率,為順利起跳過橫桿創造有利條件。教學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學生的弧線助跑的練習和拍照對比,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多練習一些繞圓圈跑,使學生體會克服向心力做功的技術動作,做好放腳蹬地的有利角度的訓練。
4.1.3 起跳的任務是在快速、有節奏的助跑獲得較好水平速度,通過單腳有力的蹬地踏跳,迅速改變人體的運動方向,盡可能獲得最大的垂直速度,讓身體充分向上騰起,從而順利躍過橫桿。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最后一步的體驗蹬擺協調配合,有力的蹬地練習;做好原地和行進間的起跳練習;兩人之間互相幫助做起跳和幫助騰空練習,一人起跳,另一人在體側幫助起跳者一手托住起跳者的起跳腿,另一手扶住起跳者的腰部,讓起跳者體驗起跳騰空、提肩拔腰的動作;練習助跑3至4步起跳,讓起跳者頭盡可能的觸到較高的固定球(物)。讓學生在理解物理學原理的情況下,再進行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的練習,可以讓學生目的性明確,克服身體不足,發揮技術動作的優越性,提高運動成績。
4.2 建議
4.2.1 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物理原理的學習掌握,較好地運用到背越式跳高起跳教學中。為學生能夠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4.2.2 背越式跳高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技術,對學生要求較高。因而在教學中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在降低對學生要求的前提下完成教學任務,并嚴格強調安全注意事項,預防學生受到損傷,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4.2.3 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勇攀高峰的精神,特別是克服女生的畏懼心理,樹立自信心。利用女生比較喜歡物理理論知識的特點,可以和男生喜愛運動的性格互補,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共同進步。
特別是在教學中能夠較好地和物理學知識相結合,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領會技術動作后再因地制宜設置練習,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亞絨.背越式跳高的物理知識探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24):71-72.
[2] 揚天.背越式跳高技術中助跑對成績的影響[J].新課程(上),2018(4):15.
[3] 郭小琴.探背越式跳高運動促物理情景還原[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6):18-19.
[4] 張超平,董天力.背越式跳高技術中的力學原理[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