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確定閱讀教學重點目標,是所有語文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下功夫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技能。文章擬在四個“吃準、吃透”(吃準、吃透學段目標;吃準、吃透教材內容;吃準、吃透課文特點;吃準、吃透學生實際)基本原則下,分年段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進行教學目標的取舍和整合,為閱讀教學重點目標的精準確立提供了可貴的借鑒。
關鍵詞:閱讀教學;重點目標;學段目標;教學內容;語文能力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6-0007-05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點目標,這是當前青年教師亟待提升的技能。他們有的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教學重點,有的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導致閱讀教學偏離方向、本末倒置。因此,指導青年教師精準定位課文的教學重點目標就成為教師培訓的重中之重。
一、吃準吃透
精準定位教學重點目標,先要掌握閱讀教學目標的兩個特性:第一,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隱性的。小學數學、科學等課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都非常明確,不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找。而語文教材則以課文的形式呈現,課文并沒有告訴我們教學目標在哪里。因此,不少教師把理解課文內容當作教學主目標,致使培養語文能力目標落空。第二,閱讀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隱藏著無數的教學目標。如《棉花姑娘》,可以用來教學識字寫字、默讀、朗讀、詞句、寫話、口語交際……如果什么都教,貌似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因此,必須對多元化目標刪繁就簡,選定一兩個作為重點目標。怎么選?這是一門學問。
那么,語文教師怎樣做,才能具備正確確定教學目標的能力呢?
1.吃準、吃透學段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是語文教學的指南針。教課文,必須以《課標》為依據,教師尤其要重點學習《課標》中指定的年段目標。年段目標分低、中、高三段,各年段都對閱讀教學的目標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這是語文教師執教課文的基本依據。
遺憾的是,我們許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沒有人手一本《課標》,更沒有養成先學習年段目標再去定課時目標的習慣。究其原因,一是相關部門很少組織青年教師系統細致地學習《課標》。有的學校雖然統一發放了《課標》,但教師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花心思去學習和銘記,致使實際教學時,心中無標尺、無方向。二是平常的聽課評課活動,我們較少用學段目標去指導、評價教師的課。我們雖有標尺但未常用,而是用觀摩課的潛標準諸如“出彩”“煽情”去導課、評課,從而導致平時教學目標嚴重偏離標尺。
我們一線教師第一功課是要花大力氣系統學習、掌握《課標》及學段目標。教課文,一定要熟悉學段目標,并以此為指南來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才會“既有樹木,又有森林”。一線教師需要這種高屋建瓴的功力。對一本教材進行教學前,先要以學段目標為依據,進行整體設計。比如中段閱讀教學目標共有9條:①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初步學會默讀,讀后提出問題;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的能力;④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感情的能力;第⑤⑥條要求會復述,感受形象和語言;第⑦條是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第⑧條關于積累;第⑨條關于課外閱讀。此外,中段的識字寫字和作文教學的目標,也與閱讀教學直接關聯。我們要學會把課標指定的目標合理地分配到一本教材的每篇課文中去,結合課文特點,每課確定一兩個重點目標。有的課文可側重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有的可側重培養朗讀能力,有的可側重培養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感情的能力,有的可側重培養某種習作技巧、學會遷移的能力……這樣整體著眼,每課安排一兩個能力訓練點,把學生的語文能力目標化整為零,真正落實到每篇課文、每次課堂。
2.吃準、吃透教材內容
不論哪種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是以《課標》為依據編寫的,尤以年段目標為編寫準繩。每種版本教材風格各異,每個單元主題不一。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我們才能正確定位每次教學的重點目標。
例如,人教版高段教材,每組教材都有單元學習提示。提示一般分兩個部分:一是概述本組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特色,二是提出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和重點。這些教學要求,恰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點目標。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有如下提示:“閱讀本組課文,能把握主要內容,還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有何好處。若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老師、同學討論。”從這個提示中,我們可以發現如下重點目標:①試著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②學會聯系上下文來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這樣寫的好處(最好能結合運用);③邊讀邊想,學會討論。以上三個重點目標,可恰當地分配到本組四篇課文的教學中去。如教《絲綢之路》,可側重于目標①③;教《草原》,可重點培養學生①②目標能力;教《白楊》,可側重于目標②;教《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可側重于目標③。
3.吃準、吃透課文特點
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目標,既要關注學段目標,關注教材編寫意圖,更要關注課文特點。先弄懂課文本身的特點,重點目標的確定才有方向。比如《白楊》一課,文中有不少句意含蓄的句子,以物喻人。這是課文的特點所在,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更是本組課文教學重點所在。重點、特點、難點三者合一,那么,“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以物喻人的寫法”,就成了《白楊》的重點教學目標。
緊扣課文特點,擬定教學重點目標,要求教師先吃透教材,牢牢把握課文的特點,自己對課文特點有獨特的體驗才能定教學目標。
4.吃準、吃透學生實際
教學無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教學目標必須因人而異、因班而異。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也是確定教學重點目標的因素之一。找準學生的起點很關鍵。起點沒找準,拔高了,學生則聽不懂;降低了,學生則覺得無趣。哪怕是同一個班的不同學生,要求也應分層。能力弱的學生,做好保底工作;能力強的學生,要讓他們有“跳起摘桃”的機會。
以上“四個吃準”是一個整體。只有著眼整體,兼顧其他因素,才能精準定位每篇課文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
二、取舍有度
“這節課教什么好呢?”唯語文教師,每課在糾結。
課文之所以難教,主因是難以取舍。一篇課文,包含的教學內容將會在十幾個點以上。從知識的視角來說,有字、詞、句、篇、點、語、修、邏、文、書;從能力的視角來說,有朗讀、默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查字典、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閱讀不同文體的不同方法等多種能力;若從方法的角度、習慣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內容理解的角度,還可列出一大堆項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似乎每個部分都有研究的價值。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會做出錯誤選擇:一節課多則選七八項教學內容,少則選四五項教學內容。沒有中心,沒有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學內容“多而雜”,教學效果“少慢差”。
閱讀教學,特別需要刪繁就簡,“多則惑,少則得”“大道至簡”,這是中國古老的哲學智慧。中國的文言文,少則幾十字一篇,多則三五百字一篇,幾千字的長文很少見。國畫也是這樣,寥寥數筆,形神兼備。國粹京劇,即使一把椅子、一根馬鞭,演來也妙趣橫生。簡潔,是一種樸素而高雅的美。簡潔,比繁雜更有力、更有效。
當今的智者,更應提倡簡潔和實用。今有二八定律之說: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總量的小部分,約20%,剩余80%盡管是多數,不起決定因素。此定律告訴我們:要集中精力攻克關鍵因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必要的放棄”,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些智慧,對于我們確定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同樣是難得的法寶。
語文教師實操時面對一篇課文,只有兩節課,甚至一節課,該如何取舍?
確定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有兩種基本思路:一種是思考“什么需要教”;這是常規思路、順向思路;二是“什么不需要教”,這是非常規思路,也是逆向思路。
關于確定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有個有趣的法則,叫“三不教”:學生已懂的、已知的,不教;學生自學能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暫時),不教。在這個基礎上,我想補充一條:此內容若放到別的課文中教也許效果更好的,不教。有了這“四不教”,一篇課文需要教的內容就不多了,閱讀教學將變得“少而精”。下面我將分年段對教學內容的取舍作一番探究。
1.低段,凸顯字詞教學和朗讀,其他,可少教或不教
如《棉花姑娘》一課,可選的內容有如下項目:①學認6個字,學會7個字;②掌握“盼望”等8個詞語;③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④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⑤理解課文內容;⑥體會感嘆句子表達的感情;⑦了解童話對話多、有三次反復等特點;⑧懂得燕子等是益鳥,蚜蟲是害蟲;⑨教授自主識字的方法;⑩培養熱愛科學的精神……若把整個10項作為此文的教學內容,兩節課教下來,每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有5項。低段一節課最多40分鐘,要完成五項重要目標,根本無法把任何一項目標訓練落到實處。怎么辦?得進行縝密思考和慎重選擇:①②③項是有關識字寫字、詞語、朗讀等內容,是低段的教學重點,應牢抓不放,丟不得;④⑤兩項是理解課文內容,不難,學生讀兩遍就能懂,不教;⑥項的感嘆句訓練,在文中并不突出,應放到別的課文中去訓練,不教。⑦項內容太深,學生只要感知,教師不必講授童話創作方法,不教;⑧項關于害蟲、益蟲的知識,幼兒園就已懂得,不教;⑨項教自主識字方法,可融入①項進行。⑩項培養科學精神,應以滲透為主,不必單獨設項。這樣經過篩選、整合,教學內容只剩下①②③項,其中②項學詞語可與①③項合并進行。真正需要教的是①與③,即“識字”和“朗讀”。用兩課時來教,每課時凸顯一個重點,“重錘猛打”比“蜻蜓點水”,讓學生受益效率高很多。
2.高段,領悟表達方法,落實讀寫結合,其他可少教或不教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且很煩老師的“炒剩飯”式教學。教師切記,凡是學生能自己弄懂的,決不越俎代庖;學生已知已學的,決不重復講解;教學重點要選擇學生必須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內容。
如我在執教《相將和》時,重點目標設計為兩項:
一是品讀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二是根據人物個性,補寫“負荊請罪”場景人物對話。其他如生字、詞語,朗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都進行了略化。高段的學生早已養成預習習慣,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他們課前所做的功課,已解決了大部分課后習題。但他們對課文特色的把握、人物特點的塑造方法不一定懂,此處特需要教師點撥指導。同時,這既是單元訓練重點,又是高段能力目標的要求之一。這樣確定目標,保證了好鋼用在刀刃上。
教高年級的課文,切忌四面出擊,要懂得“舍”與“得”的關系。敢于大膽地“舍”,才會有效地“得”。教《林黛玉進賈府》,重在悟人物語言的刻畫,其他可不教;教《一面》,重在悟人物外貌描寫的作用,其他可不教;每篇課文,抓住它最有特色的地方,進行細嚼慢咽。教《一夜的工作》,重在悟“以小見大”的寫作特點,其他可不教;教《臨死前的嚴監生》,重在悟嚴監生動作的刻畫,其他可不教;教《草原》,重在學習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方法,其他可不教……
3.中段,介于低段和高段之間,可因課而異確定教學內容
中段的課文,有的可側重“理解語言”,有的可側重“運用語言”。字、詞、句難點較多的課文,可側重“理解語言”;字、詞、句無難點的,可側重“運用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例如,教《漁夫的故事》,可設重點目標兩個:①理清文章脈絡,會抓住重點簡要復述故事;②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精神品質,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為何確定這樣的重點目標?因為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長文:魔鬼為什么要恩將仇報,漁夫為什么一天只撒三次網,他后來命運如何……學生感興趣的點很多,教師要教的東西很多。只有一節課怎么辦?必須針對課文特點把年段目標吃透:中段,要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能抓住要點復述課文。這篇課文,特別適合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這兩個目標的設計,都是緊扣年段目標和課文特色而定的。因為一課時的略讀課文,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擇其要點而訓練到位。
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其實涉及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是什么?語文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熱愛并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一切教學行為,都要在這樣一個指揮棒下運行。人文精神固然重要,它與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相比,不分伯仲,也必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脫離工具性談人文性,則是無源之水,舍本求末;丟棄人文性,猛錘工具性,則文未載道,沒有靈魂。工具性好比人的強健體魄,人文性好比人高尚的靈魂,缺一,都不是健全之人。同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缺一,都不是一堂好課。工具性少了,課不務實;人文性缺位,課無內核。值得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浸染不應是直來直去地貼標簽,而要感悟、體會、內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過早、過深地讓學生感悟文章中蘊含的深層人文思想,無異于“對牛彈琴”“揠苗助長”。
附課例:
32*? 漁夫的故事(人教版第八冊)
執教人:湖南師大附小 趙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記八個二類字,讀準文中的多音字。
2.默讀課文,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
過程與方法
讀中悟,讀后議,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質。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明白: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不可戰勝的。
重點和難點
1.理清文章脈絡,會抓住重點簡要復述故事。
2.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精神品質。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教法與學法
教法:導讀法、讀寫結合法。
學法:默讀、朗讀、討論、批注、? 合作、評議、競賽。
教學準備:投影儀、相關卡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讀過《一千零一夜》的同學請舉手。它還有個名字,叫《天方夜譚》。它是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有264個小故事。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個故事——
漁夫的故事(板書)
1.齊讀課題,讀準“事”的輕聲: shi。
2.從課題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默讀課文
(一)第一次默讀,抓住主要內容。
1.要求:這確實是一篇寫事的文章,讓我們快速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試著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默讀。
3.檢測反饋。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漁夫無意間救了一個魔鬼,魔鬼恩將仇報,執意要殺漁夫,漁夫運用智慧,巧施妙計,把魔鬼重新封鎖在膽瓶里,并扔回大海。
4.教師板書:
5.請同學們在三個標號處各填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力求最恰當)
比較:哪個詞用得最準確?
(答案: ① 救;②殺; ③鎖)
(二)再次默讀課文,漁夫和魔鬼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力爭給他們一個恰當的評價。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上臺寫板書。
3.請學生說說這樣評價的理由。
4.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評價。
師:通過潛心默讀,我們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還分析了人物的品質特征。是不是對課文的學習可以畫句號了呢?你認為我們還應該干什么?
三、朗讀課文
1.輕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畫記生字、佳詞。本課多音字較多,注意讀準。
2.檢測如下詞語(加點字為多音字):
規矩 錫紙 鐵叉 撬開
恩將仇報 金幣 倒霉 起誓
故事 笑逐顏開 彌漫 堡壘
啰唆 妖氣 撈著? ? 撒網
塞滿? ?作對? ?倒出來 當心? ? 桅桿
披頭散發? ? 無惡不作
3.美讀課文
(1) 課文太長,時間不允許我們按順序讀,我們就抓特色進行練讀。同學們覺得這篇課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對話很精彩!)
好,我們就來練讀對話,要讀好對話可不容易,你有哪些建議要送給大家呢?
(2) 兩個一組,進行練讀。
(3) 檢測:
請一個學習小組讀漁夫和魔鬼的對話,其他同學認真聽,等一下進行評議:你認為誰讀得更好?為什么?在他讀得最好的那句話下用“”標記,在你認為朗讀還需要改進的句子下畫“——”。
(4)在評議中相互挑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
(5)男、女生分角色讀文中對話。
四、總結
1.同學們讀得真好,把漁夫喜悅→害怕→憤怒→鎮定→果斷的情緒變化完全釋放出來。
詩以表情,文以載道。好的故事不僅有精彩的情節、生動的細節,還會有深刻的哲理。哲理是文章的靈魂,請同學們翻到155頁,看著這幅圖,魔鬼是如此兇惡而強大,漁夫卻如此善良而弱小,到底是什么讓漁夫戰勝了魔鬼呢?把你的感悟凝成一句精練的話,寫在圖中的空白處。
2.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來讀自己寫的話。
五、布置作業
1.把《漁夫的故事》講給父母聽,力求準確、生動。請父母給予意見。
2.認真閱讀《一千零一夜》,從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參加下周四舉行的故事會。
六、板書
18? 將相和(人教版第十冊)
執教人:湖南師大附小 趙摯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品讀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3.根據人物個性,補寫人物對話。
(還原“負荊請罪”場景,補寫人物對話,使之符合人物身份和個性。)
教學重難點:
品讀人物語言,感知人物形象,寫出人物個性。
教學準備:
學生把課文讀得滾熟,在預習單的幫助下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課文層次,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有條件的學生上網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
教學過程:
一、介紹課文歷史背景
話說東周末期,中國經歷春秋大亂,進入戰國時期。戰國,顧名思義,戰火連天,諸侯紛爭。當時,“戰國七雄”橫空出世,分別是秦、楚、齊、燕、趙、魏、韓。
其中,秦國最強盛,齊國最富裕。而趙國夾在這兩個大國之間。
趙國將如何生存?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2300多年前那英雄云集、驚心動魄的戰國時代。讀題入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測如下詞語的讀音:
允諾 膽怯 鼓瑟 擊缶 拒絕
上卿 召集 諸位 藺相如
廉頗 完璧歸趙 澠池會見
負荊請罪 同心協力
2.給文中的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1)~(10)? 完璧歸趙
(11)~(14) 澠池會見
(15)~(18) 負荊請罪
3.在小標題的幫助下,試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秦王寫信給趙王,想用十五座城換趙王的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澠池會見時,藺相如以死相逼,讓秦王擊缶,挽回了趙王的面子,因此,被封為上卿。這引起廉頗將軍不滿,他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贏得廉將軍的敬重。于是廉將軍上門負荊請罪,兩人冰釋前嫌,從此,將相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三、品讀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個故事互為因果,環環相扣。文章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中塑造了眾多人物,無論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都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從題目可以得知,主人公是:(板書)藺相如、廉頗。
(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廉頗、藺相如各是怎樣的人?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試著給兩位主人公公正的評價。注意,用上四字詞語;每人至少有兩個評價。寫在課題旁邊。(寫完上黑板板書)
2.檢查學生黑板上的評價詞語,并進行訂正。
同學們的詞匯真豐富。這得益于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如果要你們從這些詞語中,各選擇兩個詞語,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是什么?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嗎?讓我們披文入情,一探究竟。
(二)細細品讀人物語言,真切感受人物個性
說到刻畫人物,常用的有人物語言描寫、人物動作描寫、人物神態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描寫。這篇課文,用得最多的是人物語言描寫。
1.快速跳讀課文,請把廉頗說的話用“”畫記,藺相如說的話用“
”畫記。
2.選擇一兩處最能體現人物個性的句子,設身處地地多讀幾遍,揣摩人物心理,讀出人物個性,讓聽者如臨其境。
3.學生畫記。
4.學生練讀。
5.教師檢測朗讀,指導學生讀出人物個性。
6.介紹《史記》。
這篇課文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嘔心力作《史記》之《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改寫版。魯迅說:“《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老師在原著中找到兩處人物語言描寫,讓我們來體會原著中人物語言描寫之精妙傳神。出示相關句子。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若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學生齊讀廉頗的話,老師讀藺相如的話。
從這兩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文相與武將,性格截然不同。為什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司馬遷在刻畫他們的語言時,充分尊重人物身份、人物個性,堪稱神來之筆。
四、練筆
1.要求:關于“負荊請罪”,作者惜墨如金,沒有把請罪的過程寫詳細。現在,請同學們穿越時空,回到戰國的藺府。廉將軍貴為上卿,脫去戰袍,袒胸露背,背上荊條,十分誠懇地來到相府請罪。廉將軍當時說了什么?藺相是如何回話的?讓我們通過合理的想象,還原當時請罪的歷史場景。
2.學生練筆。
3.反饋及點評。
總結:將相和,趙國安。將相和,平天下。
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我們常說,和睦、和諧、和平、和而不同,和天下。讓我們記住這個故事,記住和文化。(再讀課題)趙國與秦國到底如何發展?可去《史記》中探秘。
五、學生課前預習單
班級? ? ? ? ? 姓名
孩子們,好習慣成就好人生。預習,能幫助我們課堂吸收。請你們認真完成如下練習:(你能得幾顆星?請自評。每項都做到位,就把五顆星全部涂上顏色。☆☆☆☆☆)
1.把課文大聲地朗讀六遍,做到字正腔圓。
2.把下列詞語大聲地讀兩遍,注意把帶點的字讀準確。
允諾 膽怯 鼓瑟 擊缶 拒絕
上卿 召集 諸位 廉頗
藺相如 完璧歸趙 澠池會見
負荊請罪 同心協力
3.試著給文中的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老師給了段落,你能用四字詞語做標題嗎?)
(1)~(10)
(11)~(14)
(15)~(18)
4.在小標題的幫助下,試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簡潔、準確)
5.想一想,廉頗、藺相如各是什么樣的人?(用四字詞語給他們評價)
六、課堂練筆:根據人物個性,補寫人物語言
負荊請罪
廉頗非常羞愧。他脫去功績赫赫的戰袍,袒胸露背,背上荊條,來到藺府,鄭重請罪。他單腿跪下,拱手說道:
“
。”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將軍快快請起。讓我們冰釋前嫌,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吧!”
七、板書
參考文獻:
[1]王全壽.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4):131-132.
[2]陳天琦.小學中段的生成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3]劉明功.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4]王雨青.小學高段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5]李培蓮.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確定的重要性與科學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198-200.
[6]楊增祥.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3):29-31.
[7]趙慧君.閱讀教學目標達成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8]任歡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意目標達成問題及對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8.
[9]姚宇昕.記敘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10]王小明.試論閱讀教學目標[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