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思勇

[摘要] 目的 探討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6年1~12月我科未開展黃疸撫觸護理前收治的3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對照組,將2018年1~8月我科開展黃疸撫觸護理后收治的3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觀察組,兩組患兒確診后即給予對癥治療,對照組患兒給予專科護理,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實施撫觸護理,比較兩組患兒治療5 d后臨床療效、恢復情況及治療前后黃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5 d后血清血清總膽紅素(TBIL)、血清直接膽紅素(DBIL)及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黃疸消失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胎便轉黃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撫觸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撫觸護理;膽紅素;經皮黃疸指數
[中圖分類號] R473.7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1673-9701(2018)34-0159-03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未滿月(出生28 d內)嬰兒出現的黃疸,患兒主要癥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在孕婦腹中的胎兒,由于血中氧氣壓較低,Hb數目較多,出生后,新生兒用肺呼吸獲得氧氣,Hb被破壞產生膽紅素。新生兒肝內的葡萄糖醛酰轉移酶在足月兒要3~5 d、未成熟兒要5~7 d才成熟,新生兒酶發育不成熟,因而形成黃疸。新生兒出生后酶逐漸成熟,黃疸也會隨之消退。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若不能及時控制病情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嚴重者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傷,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1]。因此,對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診斷、對癥治療以及輔助護理具有重要意義[2]。藥物降膽紅素配合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手段[3],近幾年有專家指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升患兒預后,尤其是通過撫觸護理能夠對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我科在該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現對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2月我科開展黃疸撫觸護理前收治的3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對照組;選擇2018年1~8月我科開展黃疸撫觸護理后收治的3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納入觀察組。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胎齡為38~42周,平均(39.55±1.47)周,出生體重2.96~5.18 kg,平均(3.21±0.65)kg;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胎齡為38~42周,平均(39.48±1.39)周,出生體重2.92~5.07 kg,平均(3.17±0.69)kg。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單胎足月妊娠;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經經皮黃疸指數監測及血清膽紅素檢測確診;符合本研究治療和護理干預指征;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低體重兒或早產兒;有胎頭吸引或產鉗助產者;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者;依從性極差,無法配合完成撫觸護理和相關治療者。
1.3 方法
兩組患兒確診后即給予對癥治療,包括藍光照射、減少腸肝循環等。對照組患兒給予專科護理,包括保暖、早開奶、母乳喂養、補充營養、并發癥防控等。
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實施撫觸護理: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資深護師及具有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開展撫觸護理,撫觸前清潔雙手并消毒,雙手保持溫暖,室內保持溫馨舒適,可播放輕柔音樂,在28℃~30℃室溫下按照國際標準法(COT)開展撫觸。撫觸時動作要輕柔,力量由輕到重,順序從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撫觸,并揉搓大肌肉群,期間密切關注患兒狀態,若出現哭鬧、膚色明顯變紅或肌緊張等不良情況則立即停止撫觸。每日進行2次,間隔8 h左右,每次在喂奶后1 h進行,持續時間15~20 min。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5 d后臨床療效、恢復情況(黃疸消失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及治療前后黃疸相關指標[血清總膽紅素(TBIL)、血清直接膽紅素(DBIL)、經皮黃疸指數]變化情況。
臨床療效評價依據[5]:治愈:黃疸完全消退,黃疸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水平;顯效:黃疸基本消退,黃疸相關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水平;有效:黃疸明顯消退,黃疸相關指標明顯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后采用釩酸鹽氧化法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TBIL和DBIL水平;使用經皮黃疸儀檢測患兒前額正中以及胸骨柄部位黃疸指數,二者的平均值為經皮黃疸指數。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20. 0軟件,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黃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5 d后血清TBIL、DBIL及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5 d后血清TBIL、DBIL及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黃疸消失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胎便轉黃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新生兒病癥,臨床診斷也較為容易,其發病類型復雜,并發癥較多,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神經系統損傷,及時治療能夠完全恢復[6-7]。國內調查研究顯示,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配合對癥治療是改善新生兒黃疸預后的關鍵[8]。新生兒出生后2~3 d開始,眼球、皮膚與尿液呈黃色,大便、吃飯、睡眠均正常,一般黃疸較輕者,排除早產兒外,膽紅素很少超過10 mg/dL,黃疸通常在1~3周內會自然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會延長1~2周后消退。在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配合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生存狀況,促進患兒的健康成長。
撫觸護理主要是通過雙手對患兒皮膚進行撫摸刺激其中樞神經系統,從而促進胰島素和胃腸道激素分泌,增強患兒的食物消化、吸收和胃腸蠕動能力,加速排便,從而降低膽紅素水平[9-10]。國內研究報道指出,新生兒撫觸護理是一項有利于新生兒身心發育的護理措施,通過皮膚良性刺激能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多種積極有效的生理效應[11]。李壽軍等[12]的研究也證實,新生兒胎糞中膽紅素含量較高,若出現胎糞延遲排出情況則能夠在短時間內造成膽紅素異常升高數倍的情況,通過定期撫觸護理能夠影響黃疸新生兒的排便次數,有效降低膽紅素的重吸收,促進其排出。另外,通過撫觸護理還能夠改善新生兒生理和情感發育,增加睡眠質量,提高機體免疫力[13]。
撫觸對患兒的健康成長來說十分重要,通過雙手對患兒進行有序的科學撫觸和按摩,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大量溫和良好的刺激,從而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通過撫觸,還能夠穩定患兒的情緒,減少患兒的哭鬧情緒、焦慮情緒,提高患兒的睡眠質量[14]。通過撫觸護理,還可以促進患兒的大腦發育,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15]。另外,撫觸,還可以滿足患兒被愛的需求,通過觸摸和刺激患兒的皮膚、和藹可親的和患兒進行視覺情感交流,使得患兒感覺到被關愛,利于身心健康發展[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治療5 d后血清TBIL、DBIL及經皮黃疸指數均低于對照組,黃疸消失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胎便轉黃時間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撫觸護理提升了患兒的治療效果,增加了膽紅素下降幅度,縮短了黃疸消退時間,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符[17]。其主要作用機制是經驗豐富的護士能夠根據患兒空回腸、結腸以及直腸的解剖特點和生理蠕動規律按照一定規律的撫觸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胎糞排出,以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加速膽紅素排出,阻斷膽紅素的肝腸循環過程[18]。
綜上所述,撫觸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操作簡單,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可行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吳素碧,楊麗華. 新生兒黃疸病因及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0):2752-2753,2756.
[2] 王曉高. 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2):6492-6493.
[3] 丁海英. 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2018, 27(4):742-743.
[4] 付莉萍. 新生兒黃疸護理環節撫觸護理的臨床應用評價[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0):87-88.
[5] Siu SL,Chan LW,Kwong AN.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with prolonged neonatal jaundice[J]. Hong Kong Med J,2018,24(3):270-276.
[6] 余飛. 新生兒黃疸病因和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0):70-71,73.
[7] 韓金粉,劉學工,劉彥娥. 高危因素對早期新生兒膽紅素水平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2):145-147.
[8] 劉娟. 新生兒黃疸疾病的診治研究新進展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2017,36(7):107-108.
[9] 鄭天麗. 撫觸護理用于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0):129.
[10] 金玉婷,文美章. 新生兒黃疸86例中醫撫觸護理的效果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2018,10(3):46-47.
[11] 李丹. 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121,125.
[12] 李壽軍,潘祥龍,卜曉敏,等. 新生兒黃疸治療中應用藍光照射聯合早期撫觸的臨床效果[J]. 淮海醫藥,2018, 36(1):7-9.
[13] Jiao Y,Jin Y,Meng H,et al. An analysis on treatment effect of blue light phototherapy combined with Bifico in treating neonatal hemolytic jaundice[J]. Exp Ther Med,2018,16(2):1360-1364.
[14] Mojtahedi SY,Izadi A,Seirafi G,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jaundice: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Iran[J].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8,6(8):1387-1393.
[15] Zaitsu M,Yoshihara T,Nakai H,et al. Optimal thermal control with sufficient nutrition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by preventing body-weight loss among non-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not admitted to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Neonatology,2018,114(4):348-354.
[16] 楊文美. 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醫藥實踐,2018,27(1):78-80.
[17] 陳文玲. 新生兒黃疸應用撫觸護理的臨床價值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115.
[18] Wu RH,Feng S,Han M,et al. Yinzhihuang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8,18(1):228.
(收稿日期: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