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馨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這種古老的藝術形態逐步形成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理念,并成為承載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媒介形式飛速發展,手機、數字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播也逐步脫離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介,實現了傳統繪畫藝術傳播的全媒體發展。
現代社會,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播媒介已經從實物轉變為可以在虛擬空間傳播的圖片或視頻。比如,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合制作了《清明上河圖3.0》,這種新的傳統書畫傳播方式將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和4D動感影像等多種現代技術結合,構筑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沉浸式體驗。在這樣的體驗中,受眾不再純粹作為接受者,而是實現了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具備了雙重身份。數字化和虛擬性賦予了新媒體無限延展的傳播空間和自由開放的傳播體系,實現了繪畫藝術的全球化傳播。
本文通過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的現狀、動因、影響等方面研究,探析中國傳統繪畫在教學、科研改革的新切入點。
一、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的動因
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領域,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研究一直未引起重視,但其實新媒體對傳統繪畫藝術的改變力量是顯而易見的。直到傳播學和接受美學將藝術研究的中心由創作者、藝術作品轉向鑒賞者,藝術傳播的研究才算建構起一個完整的框架。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播渠道經由20世紀媒介的發展而拓寬,藝術傳播的理念也在緩慢變革,所以在藝術活動中,藝術傳播實際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受眾指向和信息承載特質決定了繪畫具有天然的傳播取向。其次,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更加走進大眾生活,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不僅僅是“精英藝術”,其受眾群體更加大眾化。再者,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信息傳播更加便利,傳播不僅借由實物傳播,藝術信息的傳達范圍更加廣闊,藝術受眾的溝通更加自由。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藝術家主觀意識對于客觀現實的集中反映,相對于手工藝術和建筑藝術,表現情感的張力更強,技術的投入也大于思維的投入。繪畫藝術離不開紙、墨、筆等繪畫材料,主要呈現出的是藝術家對于現實世界的感悟與體驗,反映的是藝術家本人的美學修養與文化底蘊。隨著社會歷史的進步,繪畫藝術也凝聚成一種文化符號。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大眾獲取知識,塑造美學修養,培養思維方式的重要來源,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符號。近幾十年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大眾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如果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依然保守著最原始的傳播方式,只在“精英團體”中流通,就會造成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大眾群體的脫節。新媒介技術的出現正給了傳統藝術煥發新生機的機會,自由、開放的新媒體使繪畫藝術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二、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影響
實際上,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方式非常多樣,比較常見的有藝術類APP、繪畫藝術網站、虛擬繪畫博物館等。這些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不僅豐富了大眾欣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方式與手段,也將平面的視圖方式更新成為全方位的藝術繪畫欣賞形式。
全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其館藏精品使用先進的傳播方式。例如,其藏繪畫藝術使用數字媒介的傳播方式,成功吸引大眾的注意,為弘揚我國歷史文化遺產開辟了新方式,并與其他產業進行合作。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手機移動客戶端推出了《韓熙載夜宴圖》作品,其將影像呈現在用戶面前,用戶在方寸之間就能欣賞到高清圖像,宛如在實物前觀賞,給人以真實的體驗感。畫面中小到人物衣服上的細節,大到亭臺樓閣中的紋路都清晰可見,用戶確實能感受到故宮館藏與數字技術結合的用心。
新媒體的發展使藝術的傳播介質脫離了紙張、畫布等實物,進入網絡數字傳播時代。伴隨著高清數碼相機和高分辨率掃描儀的出現,中國傳統繪畫更便捷地轉變成為數字影像,中國傳統繪畫的保存形式變得可以“不朽”,并進入數字化存儲時代,擁有了無限的容量。
但是,數字媒體給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帶來的不都是正向的影響,可復制性也是數字媒體的特征。大眾可以在網絡中下載任意自己喜愛的高清的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原作,并可以實現文本復制的無限次。機械的復制使得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喪失了原本具有的文人精神和品格,藝術品成為大眾的消費品。
在實際的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展示中,大量年代久遠的繪畫作品都被保存在固定的場地,并進行一定的場景監測,確保作品不會受環境影響而損壞。這些珍貴的繪畫作品也只在特定的時間展出,向大眾開放展覽,并且很少進行世界性的巡展或者傳播。在展出期間,除非是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藝術類院校師生,一般大眾很少會參與到展覽中。但是現代社會,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欣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也是一種文化和精神追求。數字化傳播手段就給人們更好的體驗。數字全球化的特征越明顯,現實社會中的任何網絡終端都可以接受到藝術的傳播,并且實現了聲音、圖像、文字等全媒體融合,增加了人們接觸繪畫藝術的媒介手段,也擴大了人們感知藝術的范圍。
三、結語
正是因為不再受到傳播介質的限制,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擇接受不同的繪畫藝術。網絡接近于一個無限容量的存儲器,并且擁有強大的搜索系統,受眾可以獲得任何自己想知道的藝術知識。這樣的轉變使得現代藝術家的身份也發生了轉變,藝術家不僅是繪畫作品的創作者,也是繪畫作品的傳播者。藝術家可以便捷地向大眾展示自己的作品,輸出自己的精神品格與藝術理念,進行自我宣傳與傳播,提高知名度,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作品的經濟效應。媒介既可以成為現代社會中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推手,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的生活,也對繪畫藝術的“單純”傳播帶來一定的影響。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