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曦日前,廣西外國語學院發布《關于不允許一次性餐具、餐盒進入校園的通知》。通知要求,為加強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從20"/>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本刊記者 陳曦
日前,廣西外國語學院發布《關于不允許一次性餐具、餐盒進入校園的通知》。通知要求,為加強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從2017年11月1日起,學校禁止外賣及一次性飯盒、塑料打包袋進入宿舍。
2017年9月,重慶綠色志愿者聯合會更以“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極大的生態破壞”將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告上法庭,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立案,目前正在舉證期。
似乎,一場禁止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風暴即將來臨。
其實,一次性塑料餐盒早已有之,之所以被推到風口浪尖,主要原因是隨著外賣的迅速興起,其用量大幅增加。
2017年12月4日,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發布《2017Q3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增速雖然呈現放緩狀態,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預計2017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預計達到3.01億人。
外賣行業的迅速崛起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急劇增加。據第三方互聯網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的數據,美團外賣的日訂單量大約1600萬單左右。餓了么和百度外賣合并后按照市場規模日訂單量大約有1600萬單左右。按照每單外賣使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蓋192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269個足球場,不到4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有環保組織計算,平均每單外賣消耗約3個餐盒(杯),每天約產生9600萬個廢棄餐盒(杯)。
一次性餐盒包含很多種類,主要有塑料類、紙類、淀粉類及金屬鋁膜類,其中塑料餐具因其價格優勢仍占據市場主流。
1984年,江蘇徐州第一個引進了一次性發泡聚苯乙烯(EPS)餐具生產線,該產業在我國起步。曾經,發泡餐盒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鑒于泡沫餐盒不耐高溫,含有的塑化劑對人體有害,且制作過程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逐漸被淘汰。
發泡餐盒之后,又出現了塑料PP透明餐盒、植物纖維紙制餐盒、紙板餐盒等等。其中,塑料PP由于具有熔點較高、添加塑化劑可塑性強、生產簡便及相對成本較低等特點,成為一次性快餐盒的主流材料。
環保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商家也樂意展現自己的環保決心。所以,在市面上隨處可見“可降解”塑料制品,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已經被當做是洪水猛獸。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提供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的,所提供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應當無毒、清潔。鼓勵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提供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
《管理辦法》雖然沒有明令禁止哪種餐飲包裝,但是已經表明,鼓勵使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那么可降解的塑料餐盒就是對環境友好的嗎?事實并非如此。
一種物質能夠被定性為可降解,應當在一定條件下討論,比如時間和溫度。根據聯合國的一份新報告,許多可生物降解的塑料需要在極高溫條件下才能被全部分解。“許多貼上可生物降解標簽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包,只會在50℃以上的溫度下分解,而不是海洋的溫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期預警和評估部主任、首席科學家杰奎琳·麥克格萊德(Jacqueline McGlade)解釋,“它們也不是質輕易漂浮的,它們會下沉,所以也因無法暴露于紫外線下而無法分解。”
大部分塑料的最終處理方式都是投入大海,而在海洋中把塑料“生物降解”,幾乎是不可能測算結果的。
在陸地環境中,可降解也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可在環境中降解、綠色無害”那樣。一些聚合物需要在工業堆肥中長期經過50℃以上的高溫處理才會分解。“聚乙烯在土壤環境下可表現出生物遞降分解的性能,即每10年降解0.1%”,因此要100年~200年才能實現所謂的降解。目前大部分模棱兩可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概念是老化、裂化大塊變小塊。塑料高分子無機材料加入光敏劑或加入10%的淀粉時,會提前老化、裂化。實質上,這種“可降解”僅僅減少了視覺污染,在土壤里塑料的高分子材料繼續存在,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生存的空間,微生物死亡對土壤而言是更加嚴重的破壞。
當人們看到貼著“可生物降解”標簽貼的塑料產品時,會以為這些塑料相對于常規塑料對環境傷害更小,所以就不會“省著用”,這樣甚至反而會導致污染增加。
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消耗量大增,無疑加劇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難度。白色污染(廢塑料污染)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造成的污染。
快遞與外賣兩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塑料制品產量持續增加。這兩個行業產生的廢棄塑料難以再利用。餐具、塑料袋這些外賣垃圾上還粘連食物殘渣,進入環衛系統之后,大部分直接作填埋或者焚燒處理。而快遞包裝上則粘著膠帶,也難以回收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其實,我國早已意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性。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以下簡稱“限塑令”)頒布, 2008年6月1日正式執行。限塑令主要規定兩點:第一,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明確普通塑料購物袋、降解塑料購物袋以及淀粉基塑料購物袋分類要求,利于消費者識別和分類回收,對食品的塑料購物袋必須標注“食品用”字樣;第二,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限塑令”實行已經近10年,其作用確實存在,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據中國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高達30億個,全年使用塑料袋重量在680萬噸,每年消耗的包裝袋價值高達50億元人民幣,其中以塑料購物袋為主。2017年1月至5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


如今,“限塑令”沒有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而因外賣行業產生的大量一次性塑料餐盒更是讓污染治理雪上加霜。
其實,就一次性食品包裝而言,我國也曾經有過類似“限塑令”的政策。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經貿委發布了《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其中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限期在2000年底前淘汰。理由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生產、使用、回收等各環節都存在嚴重問題。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發泡劑,有的會破壞大氣臭氧層,有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高溫下使用不當,塑化劑易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
此禁令之前,1995年鐵道部就要求火車餐車上出售的快餐必須使用植物纖維(或有機的環保材料)環保餐盒,而且,不達標的餐盒被禁止在火車上使用。到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發布6號令“到2000年12月30日禁止生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飲用具”,鐵道部該措施才取消,并執行原國家經貿委發布6號令繼續實行“禁塑”令。
奇怪的是,在被禁產禁用多年后,一次性發泡餐具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反復的舉動讓人不解,也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但是結果并沒有改變。
如今,雖然發泡餐盒已經漸漸退出市場,但是取而代之的塑料餐盒來勢更兇猛。
一次性塑料餐盒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2017年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商務部和郵政等部門研究在電商、快遞、外賣等領域推行綠色物流、綠色包裝的實施方案,在這個實施方案中,將要求電商平臺、外賣平臺和物流企業提供綠色消費的選擇。
這一提議督促外賣平臺擔負起引導買家綠色消費的職責。2017年10月,餓了么發起“環保挑戰賽”活動:只要用戶在下單時選擇“無需餐具”,當次數累計達到500萬次時,餓了么就會為用戶種樹。11月14日,餓了么公布活動結果:從10月10日到11月10日,平臺累計節約一次性餐具總數已超過680萬份,參與活動人數也達到120萬。按照原定每1000次=1棵樹的計劃,餓了么將種植6800棵樹木。
然而,即使從國家層面出臺上述實施方案,或者業內企業積極采取行動,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外賣平臺就算設置綠色餐盒選項,也只能起到引導作用,讓餐企使用及消費者買單并不容易。
泉州市遠東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炳龍認為,在一次性食品包裝領域,政府明令禁止的范疇非常模糊。材質降解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夠還原于自然成為有機肥料,成為真正可循環的材料。
無論是2009年的國標《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還是后來2016年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均未對是否可降解作硬性規定。
在治理食品包裝污染方面,其他國家已經在標準上做出了明確規定。
歐盟將食品包裝材料稱為Food Connect Materials(食品接觸性材料)來進行管理。1972年歐盟開始制定食品接觸材料與制品的相關法律法規。歐盟對食品接觸性材料的要求包括包裝材料允許食用物質名單、遷移量標準、滲透量標準、成型品質量規格標準、檢驗和分析方法規定等。
美國制定“BPI”可追回材料的食品包裝的準入標準,很明確區分植物纖維有機材料與塑料老化、裂化的降解材料性質差別,兩種概念界限清晰。如果不符合標準,使用企業就需要繳納更高的稅費。
其實,中國對于食品包裝安全的關注開始得并不晚。我國在1995年頒布《食品衛生法》;自2006年對食品包裝產品實施強制性市場準入(QS)管理制度;2009年實施《食品安全法》,這些都為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保護。但是,我國目前的標準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蘇炳龍表示:“中國的標準是可降解標準。食品包裝行業的標準要清晰化,‘降解’與“可追回材料”要分開。”
降解實則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塑料高分子無機材料在日常的環境中也能夠提前老化、裂化,但是塑料的小分子材料會繼續滲入土壤,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還會造成含有塑化劑等化學成份的食物污染。
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與其他發展過快的行業一樣,塑料制品行業也面臨行業監管不力等問題。治理白色污染,不僅需要出臺限制性法規,也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檢測標準和政府對產品質量的認證及市場許可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