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栢悅幼兒園 石 玉 吳 鹽 祖 莉
建構游戲以其材料的豐富、玩法的變化多樣、易操作等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根據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班級的一角也創設了建構區。
選擇建構區的拼搭材料是一個問題,一開始投放的是一些不同顏色的軟體積木。在一次教研會上,教研組長和我們分享了區域材料投放的生態性、情感性、多元化,當時很有感觸,覺得生態性的材料很好,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生態性的材料投放到建構區去。恰逢一天下午在吃點心的環節,生活老師林媽媽把兩個空牛奶盒隨意放在地上,暢暢吃完點心后走過去把牛奶盒壘到了一起,不一會霖霖過來把牛奶盒換了一個形式壘到了一起,這讓我們靈光一現,石老師將生態又環保的牛奶盒作為建構區的原材料,吳老師將班級表演區上次投放的“小鹿歷險記”作為表演材料,兩個區域有機結合,創設一個情景,將城堡(帳篷)作為小鹿的家,小朋友需要用牛奶盒把城堡圍起來,保護小鹿不被大灰狼抓走。

我們發現,孩子們玩建構區的時候,很喜歡到圖書區取各種小動物頭飾(青蛙、刺猬、烏龜等)去搭建圍墻來保護小鹿,很有情境感,玩著玩著,他們又開始喜歡不斷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們樂此不疲。在一次區域游戲中,我們作為合作者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通過討論“你壘高的東西是什么呢?”,當有人說是房子時,及時地引導“你可以搭一座你自己的房子,在小鹿家旁邊,保護它”,大家聽了很開心,專注地搭建自己的房子。
在幼兒園教研組進行區域觀摩一研中,老師們發現選擇這個區域的孩子們比較多,給我們的建構區提出一些整改的建議:投放材料過于單一,牛奶盒之間需要有連接的東西,如:不同大小的紙箱、PVC管等。

一研活動后,我們和小朋友們共同討論“我們的建構區還可以增加哪些紙盒呢?”第二天小朋友們帶來了牙膏盒、鞋盒、化妝品盒等,我們把這些和PVC管一起投放到建構區里。但是通過觀察孩子的游戲情況,我們又發現了一些問題,如:1.投放的材料可操作性不強;2.輔助材料缺乏趣味性;3.材料的擺放過于雜亂。
于是班級老師又在一起商討,先觀察孩子們的游戲狀態,然后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游戲中,和孩子們對話:“你搭的是什么?”,鬧鬧說:“是房子。”老師問:“你的房子還可以裝飾得更漂亮一些嗎?”鬧鬧說:“可以啊!”老師又追問:“什么東西更漂亮呢?”中毅說:“五顏六色的東西很漂亮。”老師又問:“五顏六色的東西在哪呢?”中毅指著旁邊的桌面玩具說:“玩具是五顏六色的”。于是三個孩子拿了一筐磁力片玩具開始裝飾房子,給房子圍上了漂亮的柵欄,增加了房頂的裝飾,孩子們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升。在區域活動評價時,老師邀請全班小朋友一起來欣賞他們搭建的房子,大家都給予掌聲,覺得很有創意。

孩子們在調整后的建構區里參與性更加強了,大家能夠進行有創意地串游;孩子們分類和整理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僅能夠及時把玩具送回家,而且對放錯的玩具也能適時整理好;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每次在區域評價時,參與建構區的孩子們總會自豪地和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創造適宜的游戲環境,投放多元的游戲材料,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最近發展區,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才能推進孩子們更加自主快樂的游戲。
當我們放慢腳步,潛心地去觀察孩子們的游戲行為,與他們對話,真正地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不做輕易評判,耐心地等待、再等待,這樣的區域游戲才能讓孩子真正地享受快樂,而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的快樂。
期待孩子們下一次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