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萍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第四中學,江蘇 常州)
時序是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大部分學生對于歷史教學中的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年代等記憶困難,使高中歷史教師對歷史教學效率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時序思維,使其可以很好地捋順歷史事件,從而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雖然已經具有相對的認知意識和自覺性,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學生的自覺性和認知意識還是有限的。高中歷史學習中,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印象不夠深刻,對于歷史事件的邏輯思維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歷史事件的認知了解也不深入,從而使學生對高中歷史的學習不夠全面。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歷史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高中教師大都是對于新課改下的教學觀念進行理論性的吸收,但是,在高中實際的歷史教學實踐中,往往忽略了歷史教學觀念先進性的應用,從而使得高中生對歷史知識不能很好地吸收,導致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熱情不能很好地被調動,從而使學生的時序思維受到了局限。
高中歷史教學中,大部分高中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使高中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忽略了高中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降低了高中生課堂學習中與教師的互動性,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無法調動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也使高中歷史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時序思維。
高中歷史課程會涉及很多需要重點學習的有關時間、年代的事件。因此,高中教師應建立正確的歷史時間觀念,使高中歷史知識框架得到有效的構建,使高中歷史知識的內容學習更加順暢。另外,高中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積極地對歷史時間知識進行分類,將具有時間特征的年代事件、歷史事件進行整理,幫助學生更好地捋順高中歷史有關時間的知識。進而引導高中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時序思維。例如,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高中教師可以將相關事件的發生時間進行對比,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高中歷史的學習是對初中歷史的拓展。所以,為了很好地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時序思維,高中歷史教師應及時優化高中歷史知識結構,將自身的專業知識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將歷史教學中涉及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梳理,使高中生可以很好地確立學習目標,進而有效地形成歷史時序思維。例如,在學生學習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通過梳理歷史知識結構,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的思想理念對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教學理念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時序思維意識,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動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歷史事件、了解歷史知識,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時序思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的高中歷史學習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新。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時序思維。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首先應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選擇歷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時序思維,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其次,高中歷史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知識掌握程度,及時對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促進學生歷史時序思維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有效性。再次,高中歷史教師也需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回顧,從而有效地進行課堂總結,找出更適合高中學生的歷史教學方式,進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離不開時序思維。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時序思維的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