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寧夏育才中學,寧夏 銀川)
以微視頻為載體的微課濃縮了學生即將或已經學習的知識重、難點,在課后或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學生依托微課對新舊知識內容進行充分的預習或復習,因為微視頻內容簡潔精當,考慮到了學生在學習教材時對重點知識的不易理解,配上教師簡潔生動有效的講解釋疑,尤其是課后學生在利用微課輔導學習時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或查找工具書對微課中老師的講解進行補充,因此,微課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高中化學借助微課輔助教學,微課的設計制作需要深入考慮學生和學科的實際特點,通過教師提高開發水平,設計最美最實用的微課,助力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大幅全面提高。
微課在教和學中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教師熱衷于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微課的設計和評選上,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微課并不是適用于每一節課。所以,在微課設計時要明確課程類型,挖掘小、細、易忽略、易混淆的知識點(但不鉆牛角尖)來設計微課,深入細化微課,讓一節微課可以結合不同的學科進行設計。
微課的制作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微課制作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初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微課攝制技術不規范,微課的攝影、制作存在問題,后期處理、字幕編輯缺乏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微課程的教學效果。微課的設計制作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的,有許多細節工作和技術問題需要理論作指導,所以微課是一種教學資源,需要聚集起來,這樣才能發揮教學資源的優勢,從而服務于整個教育教學工作。
學生學習要做到統合綜效,知識連通,融合創新,微課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知識聯系不起來,出現知識碎片化。單個、孤立的微課將知識進行切割、碎化,因此,教師可以將某個專題、某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依次列出,圍繞這些核心考點創作一個專題、一門課程的系列微課,這樣微課就被關聯化和體系化,就會體現微課的真正價值。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碎片化學習、移動性學習成為一種趨勢,但并不意味著碎片化和移動性比系統性學習和靜態性學習更優越。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不等于課程設計的碎片化,依托系統性的課程內容和完整性課程結構發展學生系統思維仍然是課程設計必須堅守的底線。
做視頻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選題抓住四個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知識疑點和知識熱點。制作微課前,教師首先要深挖教材,深入學習新課標,掌握新課標對各個知識點的具體要求,確定教學重點。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確定微課的教學難點,要以解決知識疑點為依托,以考試熱點為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獲。
微課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給學習者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的需要和喜聞樂見的微課就是最實用的微課、有活力的微課,有生命力的微課才是最炫酷的微課。
微課設計有兩個原則:一要可信可用,二是有效有趣??尚趴捎镁褪菍W生最有用的、有嚴謹的邏輯思維、對學生學習幫助是最大的。有效有趣是有具體形象的動畫圖片,有幽默風趣的典型實例。
微課設計要應用問題導學策略,教師在微課中提出的“導學問題”,必須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問題拋給學生,教師要想想這個問題是不是新穎,是不是有趣,是不是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高二學習完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時,為了加深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問:如果你是合成氨氣廠的廠長,你會選擇怎樣的合成條件才能使廠子效益達到最大化?問題一出,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立刻被調動起來,達到不錯的效果。
微課畫面制作中可以采用三段式結構原理:教師在導入段和結尾段部分出鏡,中間部分要突出展示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頭、中、尾剛好三個段落,所以稱為“三段式”。三段式,既讓學生學習時有教師在身邊陪伴的親切感和安全感,又保證不會干擾學生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效果比較好。畫面要清晰,教師筆跡美觀大方,教師語言尤其要幽默,講解輕松,不枯燥不乏味,這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輕松愉悅,從而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
總之,好的微課的開發和應用是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形成的,只要我們抓住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合理調控與使用微課,就能做出好的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