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初級中學,廣東 佛山)
視唱練耳是初三音樂特長生進入高中音樂藝術班學習的入學考試必考科目之一。它主要通過視譜唱、音組模唱、節奏模仿、旋律模唱等形式來檢測學生的音準感、節奏感、音樂的記憶能力及識譜能力,以此來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學習音樂的素質和條件。因此在日常初三音樂特長生的培養方面,視唱練耳的比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提高學生視唱練耳方面的能力,在長期的輔導中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方法來開展視唱練耳教學。
初三音樂特長生的選拔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音樂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唱譜能力都很弱。所以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初三音樂特長生平時的視唱教學是采用簡譜和五線譜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的。
為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好視唱的學習方法,首先從音階的聽唱開始,從C調一個八度內音階聽唱開始。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鋼琴來引導學生感受音與音之間的連貫性和音高的準確性,指導學生打恒拍慢速反復聽唱C調的上下行音階,熟練后還要進行集體或小組的清唱、背唱訓練。
接著進行單音模唱,由淺入深過渡到音組模唱,音組模唱又分為音列和分解和弦兩種形態。訓練時用音高準確的鋼琴作為輔助工具,引導學生用唱唱名或“啦”音的兩種方式進行訓練。
在訓練中先進行近距離音程的模唱,之后才進行遠距離音程的模唱。近距離的音程主要包括二度、三度、四度音程,遠距離音程是指五度、六度、七度音程。學生掌握近距離音程比較容易,遠距離的容易唱走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訓練遠距離音程的時候,引導學生采用搭橋的方式進行。如純五度1 5,可以用基本音級上行1 2 3 4 5來過渡,也可以采用三度小跳音程疊置1 3 5來唱,又如構唱3 i時,音準稍差的學生可以引導他用音級上行3 4 5 6 7 i來過渡,也可讓學生在兩音之間找過渡音,再搭唱到i的方法來構唱,例如3 5 i,這樣學生就更容易唱準確了。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音高概念,在聽辨單音、音組的基礎上我會根據教學進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選擇音程視唱曲讓學生進行構唱練習,這些練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準。例如:
二度旋律模唱練習:(簡譜)
1=C 2/4
1 2|2 3|3 4|4 5|5 6|6 7|7 i|i-|
i 7|7 6|6 5|5 4|4 3|3 2|2 1|1-‖
三度旋律模唱練習:(簡譜)
1=C 2/4
1 3|2 4|3 5|4 6|5 7|6 i|i-|
i 6|7 5|6 4|5 3|4 2|3 1|1-‖
在視練教學中,學生唱變化音的偏差率是非常高的,如何唱準變化音,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迫切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記得在大學期間,視唱練耳吳彼得老師曾指導我們利用易唱的大小音程、純音程來模唱變化音。這個方法很好用,于是我運用到視唱教學中。例如:唱2 #4這個旋律音程,通常容易把#4唱跑音。這個時候指導學生想著1 3的旋律音高來模唱2 #4,這樣#4就容易唱準確了。又如:唱1 b3這個旋律音程,兩個音之間是小三度關系,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著6 1旋律音高來模唱1 b3的旋律音高,這樣b3這個變化音就很容易唱準了。
指導學生利用易唱的大小音程、純音程來模唱變化音的方法得到不斷強化,久而久之,學生唱變化音不準的難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
視唱練耳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準確的音高概念,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覺。對音符時值的正確感覺和對節拍的正確感覺都將直接影響視唱的質量,因此節奏感的訓練從一開始就不能忽視。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往往第一節課我會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常用音符、掌握音符的時值長短和一些常用的節奏型。之后會選擇難易結合的不同拍子的節奏練習曲來引導學生去體驗拍子的強弱關系和音符時值的長短。
第一節視練課我會把常用的一些節奏型寫在黑板上,并且編上號,要求學生抄在筆記本上備忘,同時在課堂上用上下劃拍法來分析各節奏的時值長短,指導學生用聽琴奏、劃拍讀的方式來掌握。通常常用的節奏型如下:
(1)× - (2)× (3)× × (4)×.× (5)× ×.(6)×.× | (7)× ×.— (8)× × × (9)× × ×
還有一些特殊的節奏型我會在之后的教學中不斷滲透。在平時的練習中我不僅要求學生劃著拍來背記節奏型,還要求學生記住節奏的編號。這有什么用呢?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記下老師彈奏的節奏片段。
剛開始進行節奏聽力訓練時,我在鋼琴上彈奏節奏的速度適當放慢,指導學生用腳邊打恒拍邊記錄節奏。每個節奏我會彈奏三次,讓學生在聽辨中記錄下節奏編號,然后用手拍出聽到的節奏。如果三次學生都不能復述正確的,老師有必要再反復彈奏,直到學生聽到。節奏聽辨完后還要求學生劃拍讀兩遍,然后再聽辨一次,加深學生的印象。如此反復不斷地強化訓練,學生的記憶音樂能力就會逐漸提高,節奏感也會不斷增強,為視唱和旋律模唱打下夯實的基礎。
為了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有時我也會把順口溜、拍手律動引進節奏練習中。因為順口溜符合語言規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情趣,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節奏,還能調節課堂氣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自然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了。
“視唱練耳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為音樂實踐服務。而音樂情感是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靈魂,將音樂情感的培養與視唱練耳的教學相聯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段話很清晰地說明了音樂的情感培養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
如何把視唱曲調的內在音樂情感表現出來呢?我在課堂中是這樣做的: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樂曲曲譜上的表情術語、分句號,分析它的節奏特點和旋律的強弱變化,區分不同情緒的音樂,并用正確的音樂情感表現出來。
為了訓練學生良好的音樂表現力,我還會挑選一些不同風格,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片段讓同學們進行視唱。例如:選擇一些歡快活潑的歌曲,像《小哆嗦》《我向黨來唱支歌》等;抒情優美的歌曲,像《送別》《四季歌》等;還有充滿少兒生活童趣的歌曲,像《小松鼠》《春天在哪里》等。同學們接觸不同風格的視唱曲對提高音樂情感表現力有一定的幫助。
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在視唱練耳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由于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同學進步比較大,有些同學跟不上,出現節奏、音準的問題,出現怕學、倦怠的現象。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調整了教學策略:
之前學生唱視唱的音量我沒具體的要求,有些學生喜歡大聲唱,一節課下來喉嚨有點受不了,音也容易唱不準。我想起吳彼得老師在大學時跟我們要求過:適當地把視唱的音量收小,用頭聲輕唱,用耳朵監聽!我把這個方法教給學生,頓時嘈雜的課堂安靜了許多,學生更容易聽清楚鋼琴彈奏的音高和他人的聆唱。聲音放小了,學生對音準的把握也容易多了,因大聲把音唱高的現象也相應減少了,聲帶過度疲勞的現象也不存在了。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了一些調整。教學時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視唱,主要有以下的方法:聽唱結合法、集體唱、小組唱、個人唱、“接龍式”唱、輕聲唱、放聲唱、小組合作學習等,這些方式合理組合運用,不僅讓學生有適度休憩的時間,也發揮了學生小組互助學習的作用,動靜結合、張弛有度,激活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明顯得到提高。
結合我校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袋,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視唱練耳學習檔案袋既強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個體學習成長的情況。老師根據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預習、合作、展示、點評、紀律、存在問題方面的情況進行量化評分記錄,在小組與小組間形成競爭互助的機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使大家共同進步。
在教學中也更注重言語的及時評價激勵了,我會結合學生上課的具體表現給予點評,對優點及時給予贊賞,對不足和存在問題誠懇指出。課堂上適度得體的表揚和激勵確實能讓學生找到自信,獲得成功的愉悅,所以我發現學生學習視練的興趣和積極性都在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須制定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長期反復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在鞏固中不斷提高。以上是我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敬請指正。
[1]靳甜甜.鋼琴演奏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5(1):22.
[2]李嘉.中學音樂視唱教學中的調性感覺訓練方法淺析[J].文教資料,2013(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