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向華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 南通)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主要分為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等基礎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初中化學教師通過巧設“核心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類型豐富、有價值性的教學問題應用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新型學習模式解決化學問題?!昂诵膯栴}”情境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化學學科內容復雜、涉獵面廣,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化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找到教學與生活的連接點,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在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時,教師要選取學生常見的、熟悉的生活現象,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同時還要使問題的提出具有探討價值,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課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一瓶可樂,并提問學生:“打開瓶蓋時,會有什么現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樣驗證你的猜想?”然后再針對問題進行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一節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哪些?”學生回答“用鹽水漱口防治口腔潰瘍、預防感冒”等。通過教師提出課堂問題,可以讓學生聯想生活場景,建立化學知識與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化學知識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對化學課堂的參與熱情,并通過教師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為探索問題答案而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是對化學教學結構的優化,教師利用問題教學法,節省了課堂時間,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的教學形式,并不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感受化學的魅力,而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使其切身體會到化學的奧妙和神奇之處。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實驗進行有針對性的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操作實驗,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機會,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究化學知識,并通過實驗來驗證問題,從而鞏固學生所學。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一節時,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燃燒的條件以及針對性的滅火措施。教師設計了如下實驗:“用鑷子夾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片刻”,學生觀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燃燒,而蘸有水的棉花球不能燃燒,教師此時可以進行提問:“為什么會出現此現象?”接著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兩支燃燒著的蠟燭,用燒杯將其中一支罩住”,學生發現罩了燒杯的蠟燭一會兒就會熄滅,而未罩燒杯的蠟燭始終燃燒,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觀看這兩個實驗,請同學們試著猜想一下燃燒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同學們知道哪些滅火常用方法?”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聚焦學生思維,集中其課堂注意力,使得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教師利用實驗演示為學生設疑,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了解到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學生的探索熱情。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學科,對于抽象的化學知識單憑教師的講解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動畫模擬功能,能夠形象地為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師更加充分地展開課堂提問,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豐富化學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水的組成》一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模擬“電解水”的實驗,并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思考“在實驗中為什么要加稀硫酸或氫化鈉?”“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形象地觀察電解水的詳細過程,使得課堂問題迎刃而解。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水的組成,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總之,“核心問題”的創設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問題化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長遠來看,它能夠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進程。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深入剖析教學中的弊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問題化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問題化教學使得學生真正意義上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能夠在學習中充分調動自身的思維,從而快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研究問題化教學的課程設計,增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使初中化學課堂更加具有生機與活力。
[1]趙先軍.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4(7).
[2]陳沖.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教師,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