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燕
(常州市經開區橫林初級中學,江蘇 常州)
在推進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史料教學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突出,歷史新課程實踐中涌現出來的許多優秀課例,無不強烈體現著史料教學的特色,史料教學運用得好與壞直接決定著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與無效。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史料教學的理念,借助豐富的史料盡可能地讓學生去感受歷史的氛圍,借助多視角的史料盡可能地去接近歷史的真實,但在補充史料、利用史料的過程中,老師的精心設問也不能忽視,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史料的理解程度,影響著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設問是教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它被運用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對于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從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就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引領時代的思考”這一課來說,筆者獲得了以下體會:
1.在借助史料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問題時應該注意設問的角度、目標性和選擇性,要選擇在重要知識點的銜接處、重點、疑點的關鍵之處進行設問,問題的設置突出教學目標。就本課而言,主要講述了啟蒙運動的情況,所涉及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思想錯綜復雜,相對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教師不能急切暴躁,而應循循善誘,把握教材的目標和重難點,設置最簡潔精要的問題,如“(1)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2)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3)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啟蒙運動的作用”。學生依托教材和老師所提供的史料,思考這些言簡意賅的問題,有助于迅速把握本課的重要知識,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2.設置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規律,兼顧到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把難點分散成幾個較易理解的問題依次提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一解決,最后達到攻破難點的目的。在“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這個環節,教師設置了如下問題:“啟蒙運動的開拓者是誰?他的政治觀點是怎樣的?你怎樣評價?”“此外啟蒙運動代表人物還有誰?他提出什么學說?”“你能概括出這些思想的相同點嗎?”這樣一系列設問,對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有益處。學生能迅速從課本和老師補充的史料上發現答案,提升了學生認真聽課的能力和把握史料信息的能力,從這些思想家個人的思想這個“點”,再拓展到“啟蒙思想的基本內容”這條線,學生能比較順利地歸納出啟蒙思想的基本內容,再由結合近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使學生領悟到:啟蒙運動將人類從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成為資產階級改造社會的銳利武器。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這個面上來,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問題“思想解放運動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
3.在幫助學生理解史料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提問要使學生產生質疑、解疑的思維過程,以達到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歷史教學中常常對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在比較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提問。例如,在本課中,引導學生把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作比較時,我們可以先介紹比較方法的操作步驟:先確定比較點,即從基本歷史要素入手進行比較,如原因、時間、地點、人物、過程或內容、結果及影響;然后思考兩個歷史事件異同。讓學生圍繞上述要點,再利用課本及相關史料,學生就能提出——“為什么產生了文藝復興這一思想解放運動,還會有啟蒙運動這歐洲第二場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生?”“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共同影響是什么?”“啟蒙運動對中國產生了多大影響”等等有價值的問題了。教師還可以再提出解疑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邏輯性和縝密性。
4.要準確把握提問的誘導性。教師提問應準確科學,具備一定的啟發性、誘導性,并提供一定的思維空間,使學生通過積極地思考、推斷、分析得出正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充分開動他們的腦筋,而不應使之被動地處于受牽制、被灌輸狀態。對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講,不論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如何精彩,對他們而言是個“百家講壇”,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始終處在被動的接收信息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多使用巧妙提問,可使大多數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自主地吸收、消化課堂知識,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巧妙設置問題可以使教學方式更加新穎,但其目的決不僅限于求新,而是要通過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達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生成,使得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當然問題設計不能停留在搞清史實、分析和認識過去,而且要引導學生關注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著眼長遠,將歷史—現實—未來聯系起來思考,啟迪學生對歷史進行反思,這才是歷史教育的真諦。
[1]何成剛.智慧課堂:史料教學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
[2]何成剛,張漢林,沈為慧.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3]余柏青.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2.
[4]王雄.王雄的中學歷史教學主張[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