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菊
(浙江省諸暨市海亮高級中學同,浙江 諸暨)
導學案是一種教師設計,由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案。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為了全面適應社會提出的多樣化教育要求,加強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對于導學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與深入研究,緊緊圍繞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采用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方法來構建生動高效的化學課堂。
在課堂學習中,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很多學生都無法實現透徹理解,難以做到緊跟教師教學思路,進而導致整個課堂教學失去節奏感。而通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科學運用,就可以讓學生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對所學知識有初步了解,落實好各項預習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正式學習前對課程主要內容、學習目的做出全面了解,也能夠對學習思路、方法有準確把握。這樣既能夠實現緊跟教師授課思路,也能夠促進其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化學知識的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為此,在進行學習任務布置中,對于學習范圍應給予進一步規定,加強學習方法講解,全面激發學生化學思維與學習積極性。
比如:某教師在進行金屬鈉性質的講解中,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趣味性演示實驗來快速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將一個綁一小塊金屬鈉的玩具放在水中,讓學生給予認真觀察,并將實驗名稱改為“憤怒的玩具”,這樣不僅能夠快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夠優化授課環節與效果。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范圍做出了合理規定,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實驗現象來做出深入思考,使其能夠自主探究、解析各類疑惑,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自主探究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使其在組長的帶領下,進一步討論導學案的相關內容。在小組內部,可以先進行一對一的分層討論,然后再針對氧化還原反應學習中的收獲、疑惑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組內交流,實現相互促進,同時,也由于各小組成員的認知水平都存在一定差異,在合作學習探究中,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平等的參與、表達機會,特別是對于后進生,以及對化學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來講,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進而促進其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3]。
另外,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比較抽象的知識,所以,在學習討論中,要想實現對其學習狀況的全面、準確把握,教師就可以引導各小組組長來負責引導組員緊緊圍繞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內容來提出各項問題,且在組內解決不了的時候,教師應給予科學、及時的指導,以此來確保各小組都能夠對電子轉移產生更準確的理解。同時,要結合實際授課需求,控制好小組討論時間,并將組內未解決的問題認真記錄下來,為下一環節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也將導學案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首先,在學生結束討論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組組員,將小組學習討論中遇到的問題、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結論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由其他小組給予繼續補充,或者是解答其中的疑惑,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能夠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活躍化學課堂氛圍,這樣即使是較為抽象、復雜的概念知識,學生也會盡可能地采用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來進行表達,而通過其他小組的補充、解惑,其他學生也能夠產生更新穎的學習探究思路,積累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其次,在學生展示、總結完自己本節知識之后,教師要先針對學生在本節課的各方面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給予評價和鼓勵,然后再基于學生總結給予恰當指導,更透徹地解答學生存在的疑問,以此來優化學生化學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進行練習題拓展,讓學生將本節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運用到解答實際問題中,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本節所學知識,也有助于思維、應用能力的拓展。
綜上所述,廣大化學教師在設計、組織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科學運用,不論是對授課環節、成果的優化,還是對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在教學實踐中,其教師應結合實際授課需求與學生認知特點,不斷加強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1]喻琳.新課標下以三參四導為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索:以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127-128.
[2]王國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1+3小單元大學案”教學模式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174.
[3]李藕蓮.化學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長治十九中高中化學教學課題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S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