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華
(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興隆鎮第二初級中學,湖北 襄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賴于興趣。”所以,我們在每堂課都要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喜歡方可使教學有成效。如何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以興趣的磁場來吸引學生,就成為我們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
教學內容的不同,在傳授知識的方式上是不同的,數學上有些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常規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通過巧設懸念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生活實景的形式出現,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探索其中的奧秘,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如在講“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時,事先讓每個學生任意準備三根小棒,并量出它們的長度,然后逐一告訴老師,老師能很神秘地說出哪些同學的三根小棒能組成三角形,哪些同學的三根小棒不能組成三角形。這樣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些同學就想驗證一下,我就讓他們親手在課桌上擺弄,通過擺弄就把一個枯燥的問題輕松地解決了。給學生一個懸念,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樂于參與,這就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要把握教材的特點,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逐步激發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講授“在所給數軸上畫出表示數”時,我就將學生帶到操場上:首先按數軸的三要素在地上畫一條數軸,并提示學生充當郵遞員,把我事先準備好的代碼送到指定地點。我再把代碼拿過去放在數軸上,叫學生按我報的代碼號將代碼取回。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寓教于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效果很好。
數學教學要注意讓學生通過實物和具體模型感知和操作,獲取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利用直觀操作,從感性到突破難點。例如,“甲乙二人相距6千米,二人同時出發,同向而行,甲3小時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時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我在講解前先請兩名同學在教室按要求進行直觀演示,其他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在這兩種情況下,各自存在著什么樣的等量關系?然后再用直觀圖示在黑板上進一步深入理解,通過這樣的直觀演示和數形結合,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列出方程組進行解答。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條件簡單化,隱含的因素明顯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學習難度,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并不是難學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育源于現實,富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將數學學習與數學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已成為數學教育的一個指導思想。數學教學不僅僅只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還應該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不能成為一個書呆子。我在講授市場銷售利潤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思考怎樣銷售才能更合算,題目一下來,學生個個投入到緊張的運算中,想盡快算出結果,以顯示自己的才智。把同學們的興趣激活,熱情點燃,課堂效果怎么能不好呢?平時我也會結合教材上的事例告訴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巧用材料、城市規劃、企業決策等實際問題中,如何做到既合理又節省經費,均可轉化為數學問題來解決。這樣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學數學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意識。
同學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課本上的習題,然后用練習冊上的習題進行訓練。搞個小測試也拿教材上的習題當題根,沒有新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練習題是必不可少的,練習題的題型、形式、內容,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影響。練習題富于啟發性、實用性、趣味性,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也是大有益處的。精心將數學與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有機地融合起來的練習題,能成為促使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因和催化劑,從而提高學好數學的素養。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激發得當,學生的思維之門將如同閘門一樣被打開。所以,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興趣提升能力。
[1]錢菲.淺談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2]孫學東.淺談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
[3]姜遠芬.淺談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