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生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教研室,云南)
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故事教學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好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故事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好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好的歷史故事中存在著極為豐富的信息,所以將這些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念,產生出正確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深度挖掘工作,在優化利用的基礎上來提高教育的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如學生在學習鴉片戰爭知識時,由于學生的認識不足,往往難以理解好清政府失敗的原因。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楊芳的故事,通過向學生講解其御敵之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識。楊芳有著極為豐富的戰斗經驗。他在任四川提督期間,采取招撫與鎮壓兼施的手段,解決了四川清溪、越西等地的彝族起義,被晉封為一等果勇侯。可謂戰功赫赫。1840年6月,英國40余艘艦船,4000多名士兵到達廣州海外洋面,鴉片戰爭在虎門炮戰中拉開序幕。清軍節節敗退,道光帝惶恐不安,1841年元月,急忙調湖南提督楊芳到廣州戰場一線迎戰。廣州眾官與百姓萬人空巷,歡呼不絕,似乎終于找到了可以擊退英軍的“神將”。已被罷官解職的林則徐,也親自出面為其祭旗。當其知曉英軍炮擊準確后,就與巫術師研究應對方法。在巫術師的觀念中認為對方軍中有會使用妖術之人,所以要從破解妖術出發,然后就提出了運用婦女的馬桶來作為制勝敵人的武器。但是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方法并不會起到任何的效果。從這一史料故事上來說,能夠充分向學生展示出清政府的閉關自守。當教師補充這一故事內容,組織學生對清政府失敗的原因進行探討。在學生的共同研究下,就能夠自然理解好這一知識,從而也就解決了學習的難點[1]。
想要培養好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要從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解釋上來進行。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思維方式以及認知風格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還處于從具體到抽象不斷過渡的階段,所以在教育中要從特定的教育目標出發,借助真實的故事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確保學生能夠實現身心的有效參與,同時教師還要做好鼓勵工作,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從而培養好學生的核心素養。如在學習商鞅變法這一知識時,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啟發教育,可以向學生講述《史記·商君列傳》這一內容。在秦孝公去世后,太子繼承皇位,也就是后來的秦惠文王,這時反對商鞅變法的貴族們紛紛開始誣陷商鞅意圖謀反,所以秦惠文王立即派兵抓捕商鞅,當商鞅逃至邊關客棧時,由于店主并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所以就提出了商君法令,結果商鞅只能逃往魏國。在講述完故事后,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變法所產生的影響來進行探討,并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變法雖然終止了,但是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相對較大的,也正是在這種積極影響下,使得秦國最終走向了強國的發展道路[2]。
歷史學科的人文性與價值性,能夠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來進行深度思考,養成實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對祖國的認同感,主動繼承與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如學生在學習《科學技術的成就》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主動對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以此來充實教學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從不同歷史時期入手,做好歸類劃分工作。同時還可以制作出相應的表格,針對其中的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出問題。李四光主要針對地質力學進行了研究,其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在1919年回國,在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華羅庚主要針對數學進行了研究,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等,在1950年回國,在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可以從其學歷出發,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科學家都是在我國處于困境時,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決然回到祖國,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有效師生互動的影響下,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意識,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愛國氛圍。然后教師可以從典型案例出發,向學生介紹其在世界科技領域的成就,同時也可以選擇其回國歷程的艱辛的故事細節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可以激發出學生的主動學習欲望,積極參與到學習與探索中[3]。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從史實積累出發,講好歷史故事,就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好難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周才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故事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2):89.
[2]劉寶.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融入歷史故事的創新應用[J].教育,2016(7):130.
[3]肖剛.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融入歷史故事的創新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