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對于中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每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中,僅僅學習相應的理論,這樣不僅無助于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會抹殺學生的創造力,特別是對于像地理這種與外界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只有親密與大自然接觸,不斷提高地理實踐力,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所謂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學習中通過戶外考察,社會調查以及與地理相關的社會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品質和相應的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就要對學生開展相應的地理實踐活動,即在地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指導,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應的方法,來順利解決地理實踐問題。
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所以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就變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目前我們所重視的部分,這種能力是基于學生主體性需求及學生對于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一種需要,可以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的進行獲得,這無疑是對學生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學校方面首先要營造出一個重視課程實踐活動的氛圍,其次,要以學生的真實需求為基礎,還需提供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觀察、交流、探索,帶領學生切實地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去體驗社會生活,適當安排相應的地理實踐活動課,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比如學校的土地風景,教材,實驗室等,為全力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和支持。
并且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實踐活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參加地理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地理世界的神秘與奇妙,將理論與實踐最好結合起來,更加印象深刻地傳達給同學知識,這對于同學們不僅是地理知識的提高,對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促進作用,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更加形象的知識,而且可以學到團隊合作的重要,體會到友誼的意義,這對于同學們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不是片面地閱讀地理課本,要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說在學習地球形狀時,要讓同學自己動手去制作,借助這一親手制作的過程,學生獨立自主地對地球進行觀察,并且按照課本的要求來制作地球儀,學生通過制作發展了自己的形象思維、想象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除了動手能力以外,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想象活動、模型構建活動,充分運用課本中的各種地理圖像、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室外觀察,通過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盡量把地理知識與生活建立相應的聯系,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更加形象深刻,總之不論設計哪一種形式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都要體現出該項活動的知識性、包含的教育性、趣味性與競爭性相一致的原則,老師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自主完成活動工具的制作,活動流程的設計,多組織進行這類活動的反饋工作以及活動的總結工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可通過開展各種講座,向學生來傳達提高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向學生宣傳開展這種活動的好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感受到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他們真正收獲到了知識和樂趣,對于學生自身也要積極配合參與這類活動,在活動中要主動積極,與同學們交流感想并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活動中要培養自己觀察事物或現象的方法并且養成善于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同學們要善于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整理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其個人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為自己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高地理實踐力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于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并且增強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真正的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中的快樂,學生才會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同時不僅是同學自己,學校也應充分重視起來這件事,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是以學生需求和教材為基礎,還需要真正的實踐活動、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去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學校應全力為學生搭建地理實踐活動平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1]韋鈺.十年“做中學”為了說明什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改革之路[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崔寰.新課程課堂地理活動實施探索[D].天津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