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蕾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唐江中學,江西 贛州)
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注重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地理理論性知識和現實實踐進行聯系,來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不斷掌握適應社會的新技能。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要制定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要求各類學校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學業質量標準落實到各個學科中去。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滿足學生對即將來臨高考的學習的訴求以及實現學生個人未來發展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具備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練習,引導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地理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現實中去,讓學生真正得到地理知識、技能及方法,并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環境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的觀念,即可視為其具備了一定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進一步落實新課改標準,助推地理學科不斷向前發展,還能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對充實國家人力資源、提高公民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就地理學科而言,學科素養的培養能夠促使地理教學方式更加優化,并由單元教學向素質教學進行轉變,便于高中地理教學進一步發展。(2)就教學者而言,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不斷提高教師對地理教學的掌控能力,極大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于改善教師跟學生的關系,對教師教書育人有著重要的影響。(3)就學習者而言,核心素養的滲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其他觀念,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注重地理知識的講授,從而忽略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導致學生不能夠將地理知識更好地和現實結合起來,處理現實地理問題能力弱。這樣的高中地理課堂限制了學生發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所以,教師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要以生為主,學生占據課堂學習主位,讓學生主動探索地理知識,并主動分析、理解、掌握地理知識,讓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結合,以提高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懂得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探索,并適時地加以引導,以便提高學生探索的效率,只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在教學“農業區位因素”一課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農業生產的概念、特點以及常見的分類,再讓學生試著找出農業區位因素,先讓學生個人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析出農業區位因素是如何影響農業生產的。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區位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樹立聯系的普遍性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接受水平,選取適合學生進行探索活動的內容,借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地域聯系”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圖像和影音素材,采用比較和綜合分析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把握住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借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實例討論入手,理解交通運輸、商業貿易以及通信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更要幫助學生深切感受到隨著地域聯系的加強,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避免過多地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講授地理知識為主,這樣往往不易體現學生的思想,學生的核心素養也不易提升,從而導致學生形成“高分低能”的現象。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開設多樣化的教學課堂,以充分發揮出地理學科的特色,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地理知識學習,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總之,高中地理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善于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認真設計好地理階段性教學,將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行落實,讓學生主動參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并積極探究思考問題,加強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質量。
梁偉.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