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赟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我國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對于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從而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對于國民素質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以道德與法治為主題開展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建立對于道德和法治觀念的認識,這種意識的確立對于學生來講是極其重要的。此外,由于課外實踐活動本身在教育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外活動中增進學生之間了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于我國政治精神、法治的認識。
當下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對于通過道德與法治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的認識高度不夠,多數學校并未把這個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計劃中去,這也導致了當下學生對于法治的認識和了解只是停滯在表面,從老師的角度來講,也并未把這種新的理念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去。其次,由于學生面臨的課程壓力增加,教師們也都認為課程太多,基礎的學科課時都不夠安排,如果再進行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學生學業上的進度。最后,實踐活動的規劃和地點的選取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生安全問題,由于許多學校所在地區的基礎設施還不是很完善,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外實踐活動的基本條件不具備,地區所能提供的社會資源也很有限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教師即便想進行相關的活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安全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安全如果出現問題,對于學生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對于學校來講,往往會受到學生家庭的問責,將過錯歸咎在學校。學校往往也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對相關工作的開展予以消極的態度。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國策的不斷發展和落實,近年來對于通過道德與法治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摸索與完善之中發展起來。學校對此也一改往日態度,極力推進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工作,并且對于相關活動模式進行了許多創新。而對于培養這種素養的關鍵,我們進行以下介紹。
首先,對法治素養的培養要有系統有理念地進行。何為道德與法治?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主要基于對我國政治意識的確立、理性精神的培養、法治意識的提升以及對于公共活動的參與這四個環節。學生對國家熱愛,首要做的是認同國內的政治,能夠從主人翁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對學生的成長和抱負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學生能夠通過這些類型的實踐活動以另一種角度去觀察整個社會,對社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行屬于自己的獨特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知法守法、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自覺履行義務的法治意識,做好國家的“主人”。在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活動的開展形式,例如辯論會、舞臺劇等,學校在課程大綱的基礎上可以與當下社會的政治話題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我國當下的政治體制;也可以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在實踐活動中以小組的形式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思考這些巨大成就產生的原因,以及結合那個時期的社會背景對各個決策的出臺做出自己的思考。
另外,除了對時事政治的關注之外,也可以把討論的主題定位在當下社會中,如群眾舉報以及輿論糾紛、監督與司法公正等,對社會中的一些管理機構和部門提出一些建議,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
總之,對于學生的法治素養的培養是課程改革中的重點,需要學校和教師的重視,也需要學生的努力配合。教師對于新課程的摸索是完善道德與法治的課外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進行開展的有力支撐。此外對于學生來講,通過進行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識,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1]黃海.通識教育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
[2]鄧映婕.依法治國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6.
[3]吳洪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