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擺尾辭舊歲,瑞犬搖手報新春,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北京檔案》雜志社全體人員祝廣大新老讀者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感謝有你們的一路陪伴,讓我們茁壯成長,感謝你們的鼓勵與鞭策讓我們不斷進步,我們一定再接再厲,以十九大的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創輝煌。
在智能科技全面應用的今天,各種APP讓生活便捷豐富,檔案APP作為網絡環境下一種新的服務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檔案工作者認同,本期“理論探討”欄目中《“互聯網+”環境下檔案APP發展的三大趨勢探析》將為您具體剖析,《檔案館應用社交媒體創新檔案服務模式》則為您介紹了對社交媒體的應用給檔案館帶來的全新服務方式。
檔案數字化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將傳統的紙質、聲像和實物等檔案通過一定的手段轉換成數字信息,實現了計算機處理和網絡傳播。數字化技術在影響檔案領域的同時,也影響著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本期“域外采風”欄目中的《日本京都大學全球大型文化遺產數字化項目的經驗與啟示》,著重介紹了日本京都大學全球大型文化遺產數字化的相關情況及給我國檔案工作帶來的啟示,“業務研究”中的《室藏檔案數字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介紹了當前檔案數字化工作中出現的人才不足等諸多問題及應對措施。
建設項目檔案是圍繞著各種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形成的有價值的項目文件集合,是建設項目的原始記錄,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每年都有諸多工程開工與竣工,各類建設項目檔案也日益增多,為方便以后的工程利用,這類檔案必須進行妥善管理。本期“法規標準”下的《<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范>(修訂稿)的解讀》,與首次發布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文件歸檔要求與檔案整理規范》(DA/T28-2002)進行了對比,并詳細介紹了新增內容與主要亮點。工程項目的前期文件具有形成時間跨度大,保存較分散和管理滯后等特點,因此對其進行管理也是行業內的一個難題,本期“業務研究”中的《大型國企工程項目前期文件創新管理模式初探》結合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工程項目前期文件的管理質量與效率。
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有諸多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本期“檔案文化”中的《關于北平古建筑保護的“梁朱之辯”》,講述了1948年朱自清先生與梁思成先生在保護北平古建筑上的這場“君子之辯”,二人雖觀點不同,但都以大局為重,這不僅是一場辯論,更是一場文化盛宴。同時,本期推出的《從龍樹寺到陶然亭——陶然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再創》一文詳細講述了陶然文化作為宣南文化所承載的歷史意義,以及其所弘揚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和不屈不撓等精神。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我們將踏上新征程。新時代賦予了我們新使命,黨的十九大的精神指引著我們闊步向前。爆竹聲中一歲除,《北京檔案》送祝福,再一次祝各位讀者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風順,也祝愿我們檔案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