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和人民幣國際化既是重要的國家戰略,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承擔國際責任、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領域。近日,“2017國際貨幣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在“綠色金融與人民幣國際化”分論壇上,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和金融機構的多位專家、學者就相關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李明奎和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趙錫軍在開場致辭中先后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綠色金融相關學科的設置背景和發展沿革、綠色金融研究團隊建立發展的過程以及在綠色金融人才培養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2016年,中國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G20議題,倡導成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G20漢堡峰會上,研究小組提出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環境風險和改善環境數據可獲得性的倡議寫入《G20漢堡行動計劃》。日前,德國己正式發布了研究小組提交漢堡峰會的《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發言中對《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他就金融體系綠色化的各項進展進行了重點介紹。
環保部前總工程師楊朝飛認為,綠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人民幣國際化可借鑒國際上綠色轉型的經驗與做法,從增強政策信息的透明度、政策導向與企業行為相關聯、建立利益相關方的協調機制、避免擴大貧富差距、環境、氣候政策與保護國際競爭力相互促進以及污染轉移等方面著手努力。
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從高度重視環境和社會風險、維護當地民眾權益、增進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互動、加強信息披露和增強國際合作借鑒國際經驗等四方面對綠色金融與人民幣國際化進行解讀和闡釋。
環保部環境對外合作中心主任陳亮在題為《借鑒國際經驗努力構建綠色金融戰略體系》的演講中對綠色金融的國際實踐進行了介紹,并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制定實施國內統一的行業標準、數據庫和綠色評估體系。二是及時披露企業環境信息,與金融部門對接建立綠色信息的共享機制。三是探索綠色要素資產化、市場化機制,擴展綠色金融發展空間。四是推進基于環保需求的財稅體制改革,建立長效穩定的環保投入制度。
國家開發銀行信貸委員會正局級專職委員盧漢文結合國家開發銀行的實際工作闡述了自己對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服務國家戰略的看法。據他介紹,國家開發銀行一直把生態環保作為重要業務領域,2016年綠色貸款余額、節能減排貸款余額以及新能源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同類貸款中均居首位。但是目前還面臨綠色信貸統計不盡合理、金融機構對環保信息的掌握不夠及時準確、相關促進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地等多重困難。他建議在軟課題研究、人員培訓等多方面進行積極有益的嘗試。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周月秋在發言中就綠色金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促進作用進行了解讀,并針對金融機構將綠色金融和人民幣國際化相結合的實踐提出建議:一是金融機構本身需要做綠色轉型,在戰略、架構上明確綠色發展方向。二是將綠色標準和國際標準對接起來。三是金融機構既要做資金的提供者也要做信息的提供者。四是金融機構要加大人民幣綠色投資工具的創新力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