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 鄧曉輝 甘彩霞 於校青 焦春海
摘要:通過對湖北省南漳縣農作物資源的考察,對縣域內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普查和數據分析。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了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表的編制,分析了1956—2014年大宗農作物種植面積、產量和大面積種植品種的變化情況,并提出了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南漳縣;種質資源
中圖分類號:S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4-003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4.008?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op resources in Nanzhang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the survey and the data analysis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the county area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urvey table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compiled, and the changes of crop planting area, yield and major cultivers from 1956 to 2014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rops; Nanzhang county; germplasm resources
南漳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以南,荊山山脈東麓。東臨宜城,西接保康,東北與襄陽市為鄰,西北同谷城縣接壤,南依遠安,東南與荊門毗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3°-112.25°,北緯31.36°-32.03°。東距省會武漢市404 km2,東北距襄陽市43 km2。全縣面積3 859 km2,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15.5 ℃,年均降雨量912.3 mm。西部為海拔750 m以上的山地,最高峰過風埡,海拔1 570 m;中部和東南部多為海拔200~600 m的低山丘陵;東北部為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崗地。河流北有蠻河,南有漳河和沮河??側丝跀?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南漳縣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桑樹、銀杏、板栗、棗、核桃、紅豆杉、白皮松等珍貴物種蘊藏其間,茶、獼猴桃、葡萄、柑橘、柿等果樹資源也很多[1]。
本研究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湖北省南漳縣農作物資源進行考察,分析了1956—2014年大宗農作物種植面積、產量和大面積種植品種的變化情況,完成了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表的編制,并提出了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旨在為南漳縣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提供參考。
1? 普查概況
1.1? 普查時間
南漳縣分別于1956、1981年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2014年9-12月進行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2]。目前,作物普查基本結束,現在進入資源鑒定階段。
1.2? 普查對象
普查對象因縣制宜,著重對糧、棉、油、菜、果、藥、雜、飼料等作物地方品種及其野生近緣品種的武安鎮、李廟鎮、巡檢鎮等重點組織進行普查。
1.3? 普查方法
本次普查在南漳縣農業局和種子管理站的領導下進行了實地調研,并與當地相關部門協作,通過查詢資料、詢問當地有關科技人員進行普查與收集。
2? 普查結果與分析
2.1? 3次普查以來農業生產變化
南漳縣是降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的農業大縣,農業產值占比較高。新中國成立后近70年的農業生產經歷了一個由低產到中高產,由重糧食到全面發展的結構性變化。
由表1、表2可知,南漳縣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由1956年的58 000.00 hm2下降到2014年的42 666.67 hm2。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步伐加快,良種良法的推廣,全縣的農業生產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至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時,隨著改革開放釋放的生產活力,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農村包產到戶,農業生產力水平穩步提升。水稻、小麥、馬鈴薯、玉米、棉花等各類作物的單產均有大幅度增加,農業生產總值、糧食總產值均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由于比較效益的不同、用工強度的大小和當時生產方式的變革,各作物的種植面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減少,具體表現為水稻種植面積一直比較穩定,從1956年的21 333.33 hm2微增至2014年的23 333.33 hm2;小麥由于機械化程度較高,面積穩定增加,2014年增加至34 000.00 hm2;玉米面積較為穩定,一直穩定在16 000 hm2左右;大豆面積大幅減少,由1956年的1 000.00 hm2到目前幾乎無人種植;棉花面積先升后降,在1981年代達到高峰,達? 4 666.67 hm2,近幾年由于人工成本過高,種植面積縮減為133.33 hm2;油菜面積逐年增加,由1956年的333.33 hm2增至2014年的2 200.00 hm2;蔬菜面積一直都在穩步增加,至2014年達到7 000.00 hm2。
作為南漳縣特色產業的林、果、茶等都有很大的發展。茶葉由最初的零星種植,到2014年已發展至4 933.33 hm2;柑橘面積達到1 666.67 hm2,獼猴桃面積達1 333.33 hm2,板栗、桑、核桃等各自均保持在866.67~1 000.00 hm2。
2.2? 品種變化及原因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農業發展,良種良法的推廣,品種不斷更新。水稻引進豐兩優1號、Y兩優1號等品種,逐步淘汰憲沾子、冷水紅、珍珠紅、老牛恨、歪八擔等地方品種;玉米品種以蠡玉16、宜單629為主,少量有象牙白、鐵籽黃等農家品種;小麥逐步引進鄭麥9023、襄麥25等品種,淘汰黃鼠狼皮、白疙瘩等地方土種;油菜品種以中油雜12、中油雜11等取代了青菜籽、芥菜籽、荏子等農家品種。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的轉型與調整,南漳縣加大了特色林果茶蔬的開發推廣。茶樹從單一的磨坪貢茶發展到福頂大白豪、鳩坑、宜紅早、鄂茶1號、鄂茶10號等多個品種;柑橘品種引進了國慶1號、臍橙、椪柑、宮川、龜井等多個品種,取代了香櫞、枳殼兩個地方品種;而獼猴桃、板栗、核桃、桑等多還是以地方品種為主;蔬菜品種因類目較多,品種也十分繁多,主要以白菜、辣椒、蘿卜等為主,種植品種也多以引進的品種為主,但還是有部分有特色的地方品種,如金皇冠辣椒、紫辣椒、武鎮胡蘿卜等。
2.3? 地方特色種質資源的收集和分類
普查結果是種類繁多、特色明顯。①種類繁多。此次普查,共征集種質資源118份,其中糧食類資源9份,蔬菜類資源56份,油料類資源4份,果樹資源46份。②特色明顯。南漳縣是蔬菜生產大縣,在本次收集中,蔬菜類資源最多,占47.46%,在蔬菜類資源中又以瓜類和茄果類為主,僅瓜類種質資源就收集了10份;同時也是果樹大縣,本次的收集中,果樹占33.90%,種植面積達到1.11萬hm2。
2.3.1? 糧食類資源? 共收集到9份,分別為背子糯、珍珠紅、白馬牙、紫玉米、鐵籽黃、烏泥子腿、窩八斤、本地黃土豆、紫洋芋。
2.3.2? 蔬菜類資源? 共收集到56份,分別為油白菜、本地小白菜、本地紅蘿卜、本地白蘿卜、露頭青、本地青蘿卜、武鎮胡蘿卜、長胡蘿卜、小胡蘿卜、金皇冠辣椒、紫辣椒、小紅辣椒、線椒、魔芋、山黃瓜、本地水黃瓜、青苦瓜、長白苦瓜、粉皮冬瓜(園)、青皮冬瓜(長)、長南瓜、窩南瓜、長絲瓜、胖絲瓜、圓葫蘆、長葫蘆、兔子腿豇豆、圈圈豇豆、青萵麻菜、紫萵麻菜、白皮萵苣、青皮萵苣、紫皮萵苣、紅莧菜、青莧菜、尖葉菠菜、本地四季豆、矮生架豆、玻璃翠、燈泡茄、線茄、長白條、分蔥、火蔥、香蔥、洋蔥、本地韭菜、紅蒜、白蒜、麥蒜、本地芫綏、大葉茼蒿、小葉茼蒿、雪里葓、毛辣菜、沖菜。
2.3.3? 油料類資源? 共收集到4份,分別為油白菜、青菜籽、鐵子花生、小?;ㄉ?。
2.3.4? 果、茶、桑樹類資源? 共收集到46份,分別為本地大板栗、錐子板栗、小板栗、豬屎板栗、本地核桃、野生山核桃、羊脯奶果、紅心野獼猴桃、黃心野獼猴桃、無毛野獼猴桃、野葡萄、野生八月榨、毛桃、血桃、冬桃、大白桃、烏梅、苦栗子、大李子、大杏子、苦杏子、小櫻桃、糯櫻桃、野櫻桃、藥櫻桃、青皮梨、冬梨子、糖梨子、沙梨子、海棠果、香櫞、枳殼、油青柿、巴果柿、寶角柿子、牛奶柿、藥木瓜、番木瓜、山楂果、無花果、杈把果、本地銀杏、黃桑、巖桑、番桑、磨坪貢茶。
3? 普查結論與建議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3次農作物資源普查數據來看,隨著南漳縣經濟快速發展,農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品種、新技術的使用,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加快了原有地方品種的更新換代,從而使得農作物原始種質資源的流失嚴重。
如今位于偏遠山區、環境條件惡劣的地區往往雜糧作物、蔬菜等老品種資源豐富,有零星種植,而越是種植條件好的地區農作物往往被育成引進的品種代替[3]。而果樹產業中除了柑橘、茶樹外,獼猴桃、板栗、核桃等老品種資源豐富,但還缺乏進一步的開發利用[4]。
隨著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勞動力的快速減少,能夠機械化收獲、高產、優質的新品種和配套種植模式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這也必定會加快大量種質資源的丟失。在這種形勢下,對于這些農作物資源,仍需開展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和創新利用[5]。
參考文獻:
[1] 張士龍.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啟動(重點收集瀕臨滅絕的野生資源)[N].湖北日報,2015-09-29(11).
[2] 陳新保.陽新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現狀與分析[J].中國種業,2016(2):32-34.
[3] 彭建平.洞口縣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的成效與建議[J].中國種業,2016(3):12-14.
[4] 張? 斌.秭歸縣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的初步成效[J].中國種業,2016(10):27-28.
[5] 南漳縣史志辦公室.南漳年鑒[M].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