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 李梅芳 許甫超 徐晴 葛雙桃 董靜
摘要:鄂大麥256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通過沙洋05411和杭農-17雜交,經多年定向系譜法選育而成的豐產穩產、綜合抗病(逆)性強、適應性廣的飼料大麥(Hordeum vulgare L.)新品種。介紹了該品種的親本來源、選育過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要點,為該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大麥(Hordeum vulgare L.);鄂大麥256;選育;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4-0039-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4.010?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Edamai 256 is a new elite barley(Hordeum vulgare L.) variety with high and stable yield,multiple resistance ability an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Edamai 256 is bred through convergent cross and pedigree method by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urce of parents,detailed 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amai 256 were provided, which would be the basis for the spread and application of Edamai 256 in agriculture.
Key words: barley(Hordeum vulgare L.); Edamai 256; breeding;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大麥(Hordeum vulgare L.)是使用范圍廣泛、利用價值很高的禾谷類作物。在中國,大麥不僅是藏區人民的主食,也是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優質能量飼料,更是釀造啤酒的重要原料。因此,培育高產優質多抗的大麥新品種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鄂大麥256系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根據“主攻高產、優質,兼顧抗病(逆)”的育種目標配制雜交組合沙洋05411/杭農-17,實現2個資源優良性狀基因互補聚合,經多年系譜法定向篩選育成的高產、多抗、廣適型大麥新品種。2015—2016、2016—2017年度完成兩年度湖北省大麥區域試驗,并由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建議審定。
1? 品種選育過程
1.1? 育種目標和親本來源
確定“主攻高產、優質,兼顧抗病(逆)”的育種目標,根據雙親性狀互補且地理遠緣材料遺傳差異大易產生雜交優勢的原理,選擇母本沙洋05411,由沙洋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綜合性狀優異,為二棱皮麥,幼苗半冬性,葉較寬、中長,株高83 cm,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層整齊,熟相較好,成熟期偏晚。父本為杭農-17,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綜合性狀優異,株高77 cm,劍葉挺,穗長、多,穗層整齊,轉色好,色黃、亮、淺,子粒小、不飽滿、較勻,早熟。
1.2? 選育過程
2007年4月在武漢市以沙洋05011為母本、杭農-17為父本配組,收獲F0代種子34粒。2008年夏收F1代表現苗期長勢優勢強,株高適宜,葉片大小適中較挺,分蘗力強,株型緊湊,穗多,穗大,熟相好。隨后各世代采用系譜法選擇,根據育種目標,適當增加選擇壓,在優系中篩選優株。2012年夏季收獲的220956株系表現突出,穩定出圃,直接進入品種比較試驗。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度參加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武漢市和襄陽市兩點品種比較試驗,產量均穩居各參試品系首位,綜合性狀表現突出。2015—2016、2016—2017年度連續兩年度參加湖北省大麥區域試驗,產量位居第一位,由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建議審定。詳細選育過程見圖1。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性狀
鄂大麥256為二棱皮大麥,半冬性,幼苗半匍匐生長,分蘗力強,株型緊湊,成穗率較高。穗層整齊,后期轉色、熟相好,長芒,白殼,產量3要素協調。全生育期177.3 d,比對照華大麥9號晚熟0.7 d。株高92.7 cm,穗數649.5萬/hm2,穗粒數26.2粒,千粒重39.1 g。
2.2? 產量
2015—2017年度湖北省大麥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為5 988 kg/hm2,比對照華大麥9號(CK)增產5.85%,居兩年度完成區域試驗品種的第一位,10點(次)中,9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產量6 163 kg/hm2,比CK增產11.42%,增產極顯著,居第一位,5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2016—2017年度平均產量5 888 kg/hm2,比對照華大麥9號增產7.13%,增產極顯著,居第四位,4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
2.3? 抗性
綜合多年試驗和田間病害觀察結果,鄂大麥256表現為田間葉枯病、條紋病較重,赤霉病、白粉病未發生,抗倒性好,綜合抗病抗逆性強。
3? 栽培技術要點
根據湖北省生態、氣候條件以及鄂大麥256的品種特性、栽培試驗等相關結果和數據,歸納其栽培要點[1-5]如下。
1)適期播種。該品種為半冬性品種,播期彈性較大,鄂東南、江漢平原麥區在10月28至11月上旬、鄂北地區在10月25至11月5日播種為宜。
2)適量播種。穗數和穗粒數是大麥產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為提高成穗數,需綜合播期、茬口、天氣、肥力水平等各項因素作適當調整。結合鄂大麥256的特性,中高肥力田塊播量一般為150 kg/hm2左右,基本苗控制在240萬/hm2左右;在低肥力田塊,可適當增加到165~180 kg/hm2為宜。
3)科學施肥。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全生育期需施純氮(N)120~150 kg/hm2、磷(P2O5)90 kg/hm2、鉀(K2O)90 kg/hm2。施氮量按重施底肥(65%)、伴施種肥(15%)、看苗補施苗肥(20%)、晚施拔節肥(20%,在植株基部第一節間定長時追施)的模式操作,促進壯苗早發,培育大穗,優化品質。
4)促控結合。由于鄂大麥256植株較高,且穗較大,生產上需加強壯稈防倒栽培,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溝排漬,搞好化學除草,在五葉一心期噴施多效唑,控上促下,防倒防衰。
5)綜合防制病蟲害。鄂大麥256田間綜合抗病性較好,但葉枯病、條紋病較重,生產上應注意防治。
6)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在完熟期,適時收獲,防止淋雨,以免導致穗發芽或者霉變。收獲后及時脫粒整凈,曬干,入庫,提高其商品性,實現豐產豐收。
參考文獻:
[1] 李梅芳,董? 靜,許甫超,等.高產多抗廣適大麥新品種鄂大麥072的選育及應用[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5,54(4):27-29.
[2] 李梅芳,董? 靜,許甫超,等.花培大麥新品種鄂單303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24):4831-4833.
[3] 李梅芳,董? 靜,許甫超,等.鄂大麥263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農業科學,2016,6(6):230-234.
[4] 董? 靜,許甫超,秦丹丹,等.鄂大麥960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6,33(4):1-4,19.
[5] 董? 靜,李梅芳,葛雙桃,等.鄂大麥934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30(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