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萍 易琳馨 楊燕青 林文英 謝藝靜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控制血糖護理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該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并開展治療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按入院時間不同隨機分為探究組(n=50)與參照組(n=45),分別在患者治療期間開展控制血糖護理干預與基礎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臨床指標及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血糖控制效果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且探究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探究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將控制血糖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優勢明顯,其可有效保障患者治療期間血糖處于正常水平,同時促進機體恢復,保障治療安全性,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控制血糖護理;子宮肌瘤;糖尿?。徊l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130-02
子宮肌瘤屬于婦科中病發率較高的腫瘤之一,其屬于良性腫瘤范疇,在育齡女性中發病率高達40%[1]。糖尿病作為代謝紊亂性疾病,具有病程時間長,不易治愈,并發癥較多等特征。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實施手術治療時均存在血糖波動現象,且手術刺激及麻醉刺激均與血糖波動具有重要關聯,若貿然予以手術治療,風險性較大。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對提升非患者后續手術耐受性,保障手術順利進行,促進其機體及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2]。該研究中2017年3月—2018年3月主要探討控制血糖護理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中的應用價值,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接收并開展治療的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按入院時間不同隨機分為探究組(n=50)與參照組(n=45)。其中探究組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6.50±12.50)歲,多發肌瘤16例,單發肌瘤34例;參照組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6.47±12.68)歲,多發肌瘤10例,單發肌瘤35例;所所有患者均符合WTO子宮肌瘤及糖尿病診斷標準,術前均開展B超、宮頸細胞學、CT等檢查,對其宮頸惡性病變進行有效排除,若部分患者月經不具備規律性,應開展子宮內膜診刮術,對子宮內膜癌進行有效排除。納入標準:無凝血功能障礙、無傳染病史、術前均未絕經、無合并妊娠;排除標準:患有重大精神疾病、嚴重肝功能不全,無自主表達能力。比較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臨床比較分析。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干預,探究組實施控制血糖護理干預,主要方式如下:①術前護理。飲食指導及血糖監測:每日監測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及尿糖指標水平。糖尿病化妝包和日常飲食應以少糖、少脂為主,并保障營養均衡,飲食健康,保障患者血糖可內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入院應注定與其交流,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對其焦慮感與緊張感進行消除。且入院需及時進行有效的護理評估,對患者一般情況及子宮肌瘤病癥進行了解與掌握,并就實際情況向患者進行講述,增加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時介紹實施手術治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加患者治愈信心。術前準備:對患者機體情況進行有效觀察,手術實施前常規備皮、并進行皮下注射,同步開展普魯卡因及青霉素皮下過敏試驗,將術中所需藥物準備充足。手術當日患者避免進食,需做好腸道準備[3]。②術后護理?;咀o理: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監測,若發現感染等情況,應及時應用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療。同時由于女性生理結構的特殊性,需做好會陰、外陰、尿管處的清潔與護理。觀察患者機體狀態:對患者手術創口、腸道恢復情況及排氣、排尿、腸鳴音情況進行觀察,若出現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情況需及時干預,同時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促進機體血液循環。③血糖控制護理。選擇患者管腔直徑相對較大、較直的血管,應用導管持續輸注諾和靈R,在前期確定輸注劑量時,應對患者年齡、血糖正常水平、體重等內容進行參考。同時妥善固定穿刺位置,并予以有效護理。每日監測患者血糖水平,并依據其波動情況對胰島素用量進行調整。需注意胰島素議案用量為717 U,同時有效預防低血糖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臨床指標及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臨床指標含括:手術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含括: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血糖指標:空腹7.3~9.0 mmol/L;餐后血糖8.0 mmol/L[4]。
1.4 統計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n(%)]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控制情況比較
探究組(n=50),術前血糖(7.42±1.01)mmol/L、術中血糖(7.24±1.31)mmol/L、術后血糖(6.59±1.62)mmol/L;參照組(n=45),術前血糖(8.89±1.32)mmol/L、術中血糖(11.31±1.97)mmol/L、術后血糖(9.67±1.96)mmol/L;(t=6.130,P=0.000;t=11.965,P=0.000;t=8.379,P=0.000)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
探究組(n=50),手術創口愈合時間(7.03±2.04)d、住院時間(11.09±2.23)d;參照組(n=45),手術創口愈合時間(9.87±3.41)d、住院時間(15.64±3.45)d;(t=4.983,P=0.000;t=7.709,P=0.000)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手術創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探究組(n=50),泌尿系統感染1例、切口感染0例、呼吸道感染2例,總人數3例,占比6.00%;參照組(n=45),泌尿系統感染3例、切口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3例,總人數11例,占比24.44%;(χ2=6.413,P=0.011)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臨床觀察,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前后血糖水平均會發生一定波動,血糖的變化可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同時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對手術的耐受性,進一步增加手術風險。因此在其治療過程中應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保障患者治療期間血糖處于正常水平[5]。該研究對血糖控制護理干預模式進行了有效總結,并將其應用于患者治療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實際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重視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可在患者入院后、術前將術者基本情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增加其對醫生的了解程度;同時及時告知部分治療成功案例,對患者存在的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進行緩解與消除,則增加手術治療信心,并確?;颊吣軌蛞苑e極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同時對家屬所提出的相關疑問,應予以耐心解答,以最好的態度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醫療服務,維系了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后續手術可順利進行,同時避免患者因血糖波動而引發不良事件。②重視血糖護理干預。術前患者血糖指標一般在7.3~9.0 mmol/L范圍內,若患者不屬于該范圍,應通過運用降糖藥物及調整飲食對血糖進行控制。術后患者血糖指標一般在8.0 mmol/L范圍內,且在輸注胰島素時應注意其劑量的控制,保障血糖處于正常水平,進而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同時需定時對花在哪和尿酮、尿糖進行檢測,若發現異常,及時予以對癥處理干預[6]。
綜上所述,將控制血糖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可確?;颊哐撬节呌谄椒€,并控制并發癥發生幾率,促進患者機體康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大面積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覃玉娥.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56-158.
[2] 程朝霞,代小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109-111.
[3] 黃文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197-198.
[4] 李向榮.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37-138.
[5] 張廷芹.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治療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9.
[6] 朱蘭芬.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90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1):134-135.
(收稿日期: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