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強
摘 要:甘肅省隴南市農村學校教師“流失”現象較普遍,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分析農村教師“流失”的原因,更要研究防止教師“流失”的對策。文章作者就隴南市農村學校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及有效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學校;教師;流失
一、隴南市廣大農村學校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
甘肅省隴南市農村大多數學校因為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教學條件艱苦、生活環境較差等因素,導致多數教師不能夠安安心心在農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這些在農村教書育人的教師總是想方設法找機會想要調到條件優越的城鎮學校。離城市越遠、條件越艱苦的農村學校,教師的調離現象就越嚴重。教師的流失致使農村學校師資緊缺,教育力量薄弱導致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低下,嚴重影響著隴南市教育均衡發展。
二、解決隴南市農村教師流失的有效措施
(1)積極爭取市、縣、鎮、村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努力提高農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條件,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沒有經濟地位就沒有社會地位,鄉村學校的困境,其實質就是鄉村教師的困境。要想留住農村學校的教師,讓他們無怨無悔,扎根農村,樂于為農村教育事業奉獻,就要給農村學校注入足夠的資金,提高教師待遇。對長期在農村學校工作、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評優選先和津貼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力量,切實幫助農村學校的教師改善生活條件,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待遇提高了,生活條件改善了,他們付出的艱苦勞動得到了回報和肯定,這樣,才能真正解除農村教師在物質和精神上的后顧之憂,留住他們的心,留住他們的人,留住農村學校的“根”。
(2)“預防”隴南市農村學校教師“流失”的成功案例。我們通過對隴南市八縣一區農村學校抽樣走訪調查發現: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及各個農村學校,都非常重視“留住農村學校的教師”, 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措施。隴南市各縣區在政策制度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如每年招聘的大學生特崗教師只能到農村學校工作;城鎮或城市選調教師必須具備農村學校任教三年以上工作經歷;教師職稱晉升的先決條件是“具有三年以上的農村工作經歷”;把“在農村工作十五年并繼續在農村工作”作為職稱晉升的一個業績條件。有些農村學校校長在人文關懷方面做得非常細致。例如,隴南市西和縣西高山九年制學校,學校位于武都區與西和縣的交界處,距離縣城路途遙遠,山高路險,學校每年有百分之三十多的教師從這所學校“流走”,學校教師緊缺情況可想而知,為了讓大學生特崗教師能夠在這里多干兩年,校長親自做“紅娘”,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龍壩九年制學校,學校在龍壩鄉,是偏遠的農村山區學校,這所學校在2013年度、2014年度全區教學質量排名第一,這所學校在“留住教師”上面做得更細,為了給職工進城辦事提供便利、節省開支,學校在城區租了兩間房子,讓教師休息;大家都住在學校,校長有一瓶酒時,湊在一起大家喝,職工有一瓶酒時,也要湊在一起大家喝,學校就是個溫暖的大家庭。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交通十分便利,在學校的努力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修建了三棟職工住宅樓,大大地改善了教師生活條件,兩水中學算得上條件最為優越的農村學校,但是,這所學校每年仍然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教師調進城區學校,教師“流出”的這個比例在農村學校算是比較低的,條件最好的農村鄉鎮學校也沒有擺脫師資緊缺境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學校只有把教師留住,農村教育才有希望,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才有保障。
所有走訪調查過的農村學校,在這里工作的教師們,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教職員工,他們愛校如家,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他們超課時工作,跨科目代課,跨年級代課,他們不怕吃苦、勇于擔當,用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臂膀,克服師資極度緊缺的困難,托起發展農村教育這片藍天,為我國教育均衡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應該受到全社會的敬重和關懷。
參考文獻:
[1]陳俊珂.基礎教育教師資源均衡發展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導刊,2006(4):15-17.
[2]周鈞.農村學校教師流動及流失問題現狀與發展趨勢[J].教師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