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玲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散文,與語文閱讀中的其他文體都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因此,如果能夠將散文閱讀的理念更好地貫徹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那么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并且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對文章的鑒賞能力。文章淺要闡述了優化語文現代散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深邃語言;教學方法
在初中語文散文的教學中有許多優秀的散文,例如《春》《背影》《紫藤蘿瀑布》等,這些都是散文中的經典,在日常的散文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積極地滲透學生對散文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挖掘散文的內涵,能夠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其中,并根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征等進行研究分析,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散文的體驗、感知、意會等,使得學生在散文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地達到“散文意美,用以感化學生的心靈;散文音美,用以感化學生的耳朵;散文形美,用以感化學生的眼睛”的效果。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散文閱讀興趣與情感,這對于學生的寫作、閱讀、理解能力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現代散文教學的優化,引導學生感悟散文的美呢?
一、品味語言,感悟散文的意境
有人說散文是讀不懂的藝術,其實不然。散文有著詩歌一樣的魅力,也有著詩歌一樣的意境,只是語言深邃,凝練著宏大的境界。散文是藝術魅力和人文情感的雙重表現,不僅僅講述語言文字的藝術,更講述作者想要表達的深遠意境。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散文大多是名家之作,都是最為著名的散文作品,需要教師有效指導學生細細品味。散文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背后都透露著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才是散文藝術所執著追求的核心。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四次描寫了“背影”,每次都有不同的語言表述,第一次是:“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是:“……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第三次是:“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第四次是:“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背影”在文中反復提到,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感悟意境。“背影”除了是行文線索,更帶有一種隱喻性。背影往往是席散人走的最后印象,它總是讓人留戀、懷念、期待甚至感傷。“背影”自然成了“別離”的意象。從這篇《背影》中可以讀出生離死別,父親給作者的信里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篇散文不僅寫人間至愛,也寫人間至痛。痛就痛在人生自古傷離別,我們只有把握當下,且行且珍惜。
在語言品味上,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兩個錯誤傾向。一個是過于強調文字的教學,像教學字詞一樣逐一講解,類似于翻譯文言文。初中語文的散文教學目的是讓大家品,品散文的味道,品語言的音律美,品語言的意境美,而不是學習字詞,翻譯句子,教學導向一定要正確。另一個傾向是不品味語言,因為考試中很少涉及散文閱讀,這部分內容學生又難于理解,就常常介紹一下作品出處、作者背景,讓大家讀一讀,剩下的都交給學生自學了,這也是非常錯誤的。散文閱讀一定要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應領引學生品味語言。
二、字里行間體味作者的情感
散文的情感是散文的有機元素,是這篇散文的靈魂。散文很美,美在它的字里行間,文中運用了豐富的手法,來展現豐富的情感。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淋漓盡致地抒發情感,要想讀懂散文,就必須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散文的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在細微之處酌真情,不能夠放過任何一個字詞,更不能夠忽視散文中的一些“平凡”“樸素”的字眼,這些詞語中往往蘊含著整篇文章情感的表達。要想真正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唯有立于字里行間之中。
還如《背影》這篇文章,它是歌頌父愛的散文,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通過一些具體的語句,讓學生品味,感受這份濃濃的親情。比如,“終于講定了價錢;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最后才又想起了什么,往車外看了看……”,父親此刻為了兒子是用盡了他所有的敏感,這一連串的動詞都將那時時處處的小心謹慎且高度敏感的所有動作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幾乎每一次父親關愛的行為,都是取自我的側面觀察的角度。“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一句話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呢?其實作者是想說自己很笨,笨就笨在把自己的事當成別人的事,自己全然成為一個旁觀者,而且無關痛癢地評價父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這樣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反差,也正是通過對比父子之間的動作、心理描寫,才更加突出父親的偉大。
三、明確散文閱讀教學目標
散文閱讀教學要有綱領性指導,教師一定要在講授中明確散文怎么教,教什么的問題。首先,要明確散文的概念,散文跟其他文學體裁的關系。其次,要講授散文的分類,散文大致有議論散文、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教師要根據初中教材的篇目把涉及有關的散文進行詳細解讀,明確各種類型散文的特點,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和分析手法,在閱讀教學中去逐步體會各種類型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的語言特點。另外,不能忽視的講解內容就是散文的思想內容,散文的深刻意蘊是依附于一定的事物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講授中予以明確。散文教學需要教師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按著散文教學的目標來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散文的能力。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對于這篇散文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目標就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與設計,就如教學的目標可以分為三個:①讓學生能夠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課文的思路,并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于春的贊美之情;②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景物的特點,并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③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而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的情感、引導學生對散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學習與運用,對于其中的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分析、理解,并且能夠學以致用,通過同樣的方式來進行景物的描寫,來進行自身情感的表達,或者是能夠拓展到其他方面的描寫,才能夠發揮出對散文學習的最大價值。
四、總結
眾所周知,散文是一種形散神聚的文學體裁,是作家的靈魂表現,初中階段的散文很有意味,很值得學生深入挖掘,這是學生學習語文散文的基本功底,一定要牢牢扎實,以便為日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初中語文現代散文教學當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散文的情感世界當中,有著更加深刻的體驗,才能夠實現閱讀情感的升華。為此,離不開教師的辛苦付出與不懈努力,對于散文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對學生閱讀的引導,使得師生共同為散文教學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敬麗.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散文寫作教學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2]余彪.初中語文散文課堂教學信息結構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3]胡明道.滴水瓣花總關情——談初中散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