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 要:“互聯網+” 的提出與實踐為傳統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撐與革新,也為信息化技術的升級與應用帶來了無限機遇。文章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更新與應用為核心,從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反思及創新途徑三個方面對大數據時代高校管理的完善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校管理;信息化;創新
大數據技術是現代網絡技術發展的技術形態之一,信息化技術手段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不僅從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管理的效能,也為其他行業的借鑒提供了重要模型。
一、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現狀
1.信息化硬件設施條件有限
我國多數高校具備了信息化建設的資金與場地,也在理念與實踐中推廣了數字資源,許多高校紛紛加入數字校園建設中來,但就數字化資源的使用來看,多數高校仍然桎梏于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而對于行政管理和學生服務來說,數字資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綜合來講,推進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稍顯不足,對于相關制度和體系的建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有待進一步加強。
2.行政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不足
信息化資源的投入與建立需要廣泛的人力支撐,尤其是OA辦公系統的應用與移動客戶端App等現代技術產物的實行,離不開人的操作。就目前而言,高校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方面提高了限制,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對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方面的培養重視不足,考核不嚴,相關制度不完善。造成信息硬件條件建設完后得不到有效使用,不僅形成資源上的浪費,也使管理效率無法提升。
二、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反思
1.高校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僅學生及教職工數量逐年增長,教學手段及方式也在時代的發展下不斷增強,大大增加了高校管理的工作難度。使得高校管理工作成為一項復雜而煩瑣的工作。結束大數據平臺和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行政工作效率,保障高校工作的有序進行,因此,信息技術手段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是互聯網發展的時代需要,更是高校質量發展、內涵發展的迫切需求。
2.高校管理信息化有效實現資源共享
從本質上看,管理旨在順暢各部門間工作運作中的協調與配合,使其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使得高校在管理各部門事務中暢通信息傳遞的渠道,保障信息高速傳遞,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實時互動與信息共享。因此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管理升級的一項必然選擇。
三、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創新路徑
1.完善信息化標準體系
信息化標準體系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升級的必要前提,是保障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條件,將信息化手段融入高校管理中,要以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信息化手段為基礎,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完善和改進管理中的相關管理規范及技術應用。同時,確保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的搭建與應用,盡快完善平臺的操作標準。
2.創新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中的重要依據及行為準則,要想更好地開展信息化平臺支撐下的高校管理,就必須建立一套符合時代背景和學校實際的制度體系。要強化高校管理思維,轉變觀念,形成信息化管理思維,并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數據化、信息化的制度體系,有利于切實激勵高校工作者高效工作的制度體系,從而使高校行政工作高效化的同時又更加規范化。
3.創新信息化人才培養方式
人才是技術手段及管理方式更新的必要支撐,是高校信息化管理升級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的信息化管理隊伍必不可少,以下有三種人才培養方式:一是建立全方位、全過程人才培養機制,從入職培訓、職稱考試、年度考核、崗位定編等方面融入信息化管理要素,提高信息化素質在工作中的地位;二是強化信息化素質培養的方式與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課程。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庫,打造方便快捷的移動客戶端App,使職工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接受豐富的信息化訓練;三是建立信息化能力測驗,組織教師參加各類信息化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劉櫪鎧.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財務管理創新模式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6):73-74.
[2]陳 婧.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J].商業會計,2012(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