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賢 李志剛
摘 要:“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是一門實踐課程,主要任務是染色打樣,該課程設置與工廠化驗室打樣員崗位相接,是與工廠生產聯系實際的紐帶。通過企業調研、課程設置、教學多樣化、教學反饋、工匠精神運用等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培養出了首崗能勝任的優秀技術技能性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紡織針織染色工”;教學模式
一、“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介紹
“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是一門實踐課程,是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學習過程。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染色打樣,是根據染色布樣的色澤要求確定染色工藝,選擇適當的染料,以單色或拼色達到來樣的色澤要求,為投入生產開列出工藝處方的工作。另外該課程的設置與紡織針織染色工技能鑒定相聯系,課程結束后,學生參加紡織針織染色工的考證考試,合格者方能獲得證書。
二、“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在以前“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授課的基礎上,通過企業調研,對本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充分研究,設計出“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具體是:學生分組→教師下達教學任務→學生審題(可以以討論方式進行)→仿樣實踐(工匠精神)→仿樣結果測試(合格判定標準同企業,合格結束并開始新的標樣仿樣,不合格者,繼續仿樣)→學習效果匯報、經驗交流→結果分析→課程優化。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起到現場指導作用,該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該課程的實施以16染織藝術設計班級的41名學生為教學對象,采取小班化授課模式,共分為兩個小班。然后每個小班再分為5個小組,每組4人。在分班分組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專業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接受能力等,在調查分析的基礎和自愿組合的基礎上進行分組,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提醒、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為完成實踐任務提供保障,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職業素養。
三、工匠精神在“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仿色打樣是染化廠化驗室打樣員必備的職業能力。仿色打樣是織物染色投產前的先鋒實驗。其目的是通過小樣實驗,找出能夠達到客戶質量要求,并且質量穩定、經濟性好的最佳染色用料與染色工藝,將其作為大樣投產時的工藝依據。實踐證實,仿色小樣的成功是大樣染色成功的前提與保證,所以本崗位不但對工作人員的技術職業能力要求較高,對職業精神要求也較高。
1.雙師教師授課
本課程授課的教師全部是雙師型教師,企業經驗豐富,教師學歷都在碩士及以上,教師教學技能及知識技能豐富,高學歷雙師型教師的設置保證了課程質量的順利開展。
2.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的良師益友
任課老師給學生下達的教學任務,先要保證自己能夠做到,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學生不知道怎么做時,老師應該告訴他怎么做,還應該親自示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老師的水平。
3.工匠精神運用
在下達任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工匠精神的運用。比如學生在仿樣時,對顏色的重現性的練習,是讓學生不斷重復地做一件事情。雖然是做重復的事情,但是結果出來還是有差距的,那么怎樣縮小這個差距,又激起了學生思考和實踐的興趣。染色打樣這個工作不僅考驗一個人的打樣技能如何,還考驗了一個人的體力和耐力,優秀的技能再加上堅持不懈的毅力才能造就出高品質的打樣人才。
4.課后總結及評價
“紡織針織染色工”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課程的開展,學生領悟到了實踐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創新進取的工匠精神,課程的開展提高了學生職業精神。另外通過教學方法設置,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充分調動了學生上課積極性和上課興趣,為培養首崗能勝任的優秀技能性人才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巢居鵬.“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4-56.
[2]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