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飛
摘 要:大學生在線網絡歸屬感是大學生使用在線網絡學習的基本評價標桿之一,歸屬感強,大學生會主動利用在線網絡學習知識;歸屬感弱,則不會或很少利用網絡學習。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法,力爭提升大學生在線網絡學習的歸屬感,提高其學習效率。
關鍵詞:大學生;在線網絡歸屬感;改革方式
一、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大學生歸屬感培育。
【研究方法】
(1)訪談法。抽取在校180名大學生做關于在線網絡歸屬感的訪談,收集第一手資料。
(2)文獻資料法。通過檢索查閱網絡數據庫,獲悉與本研究相關的最新動態資料。
(3)問卷調查法。設計200份調查問卷,分別發放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各50份,收集數據。
(4)數理統計法。在已調查收集的資料上,采用Excel與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并與文獻資料一起進行邏輯分析,使論文更具說服力。
二、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方式
(1)在線網絡學習氛圍未形成。問卷數據顯示,調查走訪的80間宿舍中只有9間宿舍的部分學生有在線學習的習慣,僅僅占據總數的11.2%,而無在線學習的宿舍占據了調查總數的88.8%,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在線學習的氛圍較差。
(2)對在線網絡學習的認知度不足。問卷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180名大學生中,知道在線網絡學習的人數僅有24人;不了解的人數高達156人,占總人數的86.7%,差距之大,說明大學生對在線網絡學習的認知度不足。
(3)對在線學習內容信任度不高。問卷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180名大學生中,信任在線學習內容的人數只有19人,不信任的卻有161人,占據總人數的89.5%,數據表明大學生對在線網絡學生的內容信任度不高。
(4)在線學習資源未規范化。問卷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180名大學生中,認為在線網絡信息資源規范化的僅僅有11個人;而認為不規范的有169人,高達93.9%。
(5)信息資源內容單一、平臺缺乏。問卷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180名大學生普遍認為在線信息資源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在線平臺;僅有22人認為在線資源內容合理,符合學習的要求。
三、改革方式
(1)大力宣傳,建立良好在線網絡學習氛圍。學校相關部門通過QQ、微信、海報等對大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宣傳,幫助大學生建立對在線網絡的歸屬感,宣揚在線學習的優點,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營造在線網絡學習的氛圍。
(2)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建立課堂在線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應用常規的教學方法,還應積極使用在線教學方法,以此來快速培養學生對在線網絡的認識,建立新的學習渠道——在線網絡學習。
(3)優化整合在線資源,提高在線學習的信任度。做好資源整合優化工作,把每一節課的教學資源做好、做優,爭取能拓展課堂外的知識,并很好地講授給大學生,讓大學生知道在線教學資源都是教師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是符合在線學習要求的,讓學生了解并信任,從而積極參與在線學習。
(4)建立考評機制,完善在線網絡學習體系。學校根據各學科需求,建立在線考評機制,引導學生進行在線網絡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完善在線網絡學習體系。
(5)加大投入,完善學校網絡硬件設施。為滿足大學生網絡需求,學校應增加資金投入,采購先進網絡硬件,建立標準網絡化基地,提高網絡的運行速度與安全系數,提升大學生對網絡的滿意度和認同感,以及在線網絡歸屬感。
總之,各大高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對在線網絡教育的力度,完善激勵制度,在加強學校網絡硬件設施的同時完備、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大力宣傳在線網絡學習文化,鼓勵以學院、年級、班級舉辦在線學習集體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在線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大學生在線網絡學習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辜紅麗.論電大學生校園歸屬感及其培育[J].福建廣播大學學報.2016(4).
[2]包克冰,徐琴美.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