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育志
摘 要:文章從揚州大學近五年人才引進的整體數量、年齡分布、職稱結構、所在學科、經費投入、發表文章數、獲獎勵情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供今后發展所需。
關鍵詞:年齡分布;職稱結構;所在學科;經費投入
高校人才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人才的作用和價值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江蘇省出臺了《人才新政26條》《科技創新40條》《知識產權16條》等,人才優先的國家意志進一步彰顯。過去的五年是揚州大學人才工作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同時也是人才貢獻度最大、學校內涵提升最快、核心指標增長最明顯的五年。
一、從整體上來看
引進人才基本情況:自2012年至2016年以來,學校各學院共成功引進專任教師總數491人,其中35周歲及以下313人,占63.7%,36-45周歲121人,占24.6%,45周歲以上57人,占11.7%,其中現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有69人,占14.1%,副高級有78人,占15.9%,中級有308人,占62.7%,初級36人,占7.3%。
總體投入產出情況:五年期間,學校對這491名高層次人才總投入各類經費共1.52億,其中購房補貼6705萬,安家費849.5萬,科研經費7667.5萬。引進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共1848篇,其中SCI收錄823篇,EI收錄235篇,CSSCI收錄177篇。獨著或主編論著40本。引進人才獲得各類經費資助共1.40億,其中國家級項目資助經費7632萬,省部級項目資助經費4442萬,市廳級項目資助經費1078萬,橫向項目資助經費792萬,總資金產出率為92.1%。主持科研、教學等項目共725項,其中國家級190項,省部級254項,市廳級217項,橫向項目64項;入選人才項目共計10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55項,市廳級48項。授權專利總數為201項。共講授課程1443門。
二、從職稱情況來看
五年期間引進最多的是來校就直接認定中級職稱的應屆博士畢業生308人,占比62.7%,學校對這部分人的資金總投入為5361萬,人均投入17.4萬,由于人數上的優勢,這部分教師相比具有高級和副高級職稱的教師無論在發表學術論文總數(762篇)、教學和科研獲獎情況(63項)、主持科研和教學等項目情況(400項),還是在講授課程數(836門)上都成效最好的。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為69人,總投入7371萬,人均投入則是最多的106.8萬,這部分教師雖然在各項成效的總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人均成效較為突出,尤其是在人均發表學術論文篇數(6.5篇)、人均獲得經費資助情況(78萬)以及人均指導學生情況(7.2人)方面。從總體的資金投入和獲得經費情況來看,具有副高級職稱的教師的資金產出效率最高140%,遠高于具有中級職稱(100%)和具有高級職稱(70%)的教師。
三、從年齡分布情況來看
學校這五年引進的專任教師491人中,年齡最小的26歲,最大的70歲,35周歲及以下最多313人,占63.7%,36-45周歲121人,占24.6%,45周歲以上57人,占11.7%。分析表2看出,學校對這三個年齡段的教師資金投入相差不大,分別是5185萬、5604萬和4429萬。由于35周歲及以下教師人數最多,在發表學術論文總數(877篇)、獲得教學科研獎項(88項)、以及主持教學科研項目數(413項)總量方面成效最好,總體資金產出效率也是最高的100%,對學校的發展起到的作用較為突出。對于36-45周歲之間的121名教師,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入選人才項目(52項)和授權專利總數(86項)方面都要高于其他年齡段的教師。對于46周歲及以上的教師,成效總量不占優勢,但在人均發表論文數(6.1篇)等方面貢獻突出。
四、從各學院情況來看
從總體的資金投入和獲得經費情況來看,資金投入最多的是化學化工學院2057.5萬,還有對獸醫學院、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農學院投入的資金均超過1000萬,對音樂學院、體育學院、護理學院三個學院的資金投入不足100萬。資金產出效率最高的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41%,投入439萬,獲得經費1057萬),其他還有8個學院資金產出效率達到100%以上,分別是獸醫學院、農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醫學院、旅游烹飪學院、以及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
五、從引進時間來看
2012年至2016年以來,學校各學院每年成功引進專任教師人數分別為65人、68人、75人、119人和164人,隨著引進人才量的提升,學校對人才的投入也有大幅的增加,從2012年的2010萬到2016年4967萬,學校給予引進人才的資助在不斷提高,支持人才教學科研,調動教師積極性。由于成效受教職工來校時間影響較大,近兩年來校的老師成效正在過大。
六、成效總結
營造了濃厚的引才氛圍,促進發展理念的轉變:在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帶動下,各部門、各學院興起了招才引智的熱潮。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引才格局和爭先攬才、競相引才的生動局面。產生了以才聚才的裂變效應,高層次人才加速集聚:近兩年進人速度大幅提升,進人數量和質量均突飛猛進。一流師資為一流人才的培養打造了堅強的后盾。提升了學校各學院、各學科的教學科研水平。一流人才為一流學科提供了支撐。
參考文獻:
[1]趙永賢,朱克江.智涌江蘇: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實踐探索[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2]王品亮,王清印.江蘇省“雙創計劃”引進人才的現狀和成效分析.江蘇科技信息,2016.
[3]王仰東,張敏,張勁菊.“千人計劃”創業人才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2):161-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