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丹
摘 要: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數學課堂的延伸和補充,特別是高三數學作業的布置,在整個高三復習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高三;數學作業;優化
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數學課堂的延伸和補充,特別是高三數學作業的布置,在整個高三復習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高三數學作業優化策略。
一、深化對高考題的認識
首先,要重視對《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的研究,并結合對近幾年全國數學高考試卷的認真分析,深化對高考題的認識;其次,要重視作業的布置。通過作業,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復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兩輪復習,作業的布置要注意有所側重
近年來的高考試題越來越體現出教材的基礎作用。回歸課本,認真鉆研教材,活化課本習題,有助于提高復習效率、擺脫題海戰術。在高三一輪復習中我嘗試如下:
(一)回歸課本,注重基礎
在第一輪復習開始之前,我們應該深入研究課本,做到心中有數,重點突出。但這絕不是對以前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應該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對舊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行全新的認識。復習的側重點在于各個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教材中概念、定理、定義、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梳理;在布置作業時重視教材,狠抓基礎,立足中低檔題,調整好復習的重心,在做作業過程中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根據數學的高考要求,必須夯實基礎,因此必須以簡單題、中等難度的題為住,杜絕偏題、怪題,著重突出通性通法。1.作業的布置要注意典型性、聯系性,課本中經典的習題可以讓學生再做一遍,再把題目中的條件略加改變,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并且要求學生規范地完成;2.布置作業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求學生對做過了典型題目有一定的體會和變通,即按“學、練、思、結”程序對待典型的問題,這樣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是無論是布置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4.盡管復習時間緊張,但我們仍然要注意回歸課本。回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布置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復習才有實效。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有相當一部分考題出自課本的習題或改裝題,所以,學生回歸課本習題,既是對基礎的鞏固,也是對考題的把握。
(二)復習作業的布置要以縱橫交錯、建構網絡、強化訓練為主
第二輪復習,一般安排在3月中旬到4月底,第二輪復習承上啟下,是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促進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是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對講練、檢測等要求較高。進入第二輪復習,設計好這一階段的復習策略及作業優化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作業布置策略上應把握兩個量—數量和質量,切忌簡單的機械重復,要精心設計,題目要有針對性、系統性,打破知識和技能的固有結構壁壘,讓學生形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思維狀態。練習要體現階段性、層次性和漸進性,做到減少重復,重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學有新意,學有收獲,學有發展.練習檢測等內容科學性、針對性要強,能使模糊的清晰起來,缺漏的填補起來,雜亂的條理起來,孤立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形成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練習檢測與高考要對路,不拔高,不降低,難度適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礎的靈活運用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此階段的作業多以練習卷和試卷的形式出現。每周安排一定時間進行限時訓練和階段考試,在第一時間批改、講評,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為學生釋疑,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要強調學生解題書寫規范性。另外,課后要布置高考各種題型和綜合試題作為作業,進行強化訓練。
總之,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為核心,注重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考試常識和藝術的滲透。立足基礎,突出通法,揭示知識發生、發展和深化過程,充分展示問題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從中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應用,通過變式訓練,引導學生歸納解題方法、技巧、規律和思想方法,促進由知識向能力轉化,實現自我完善,爭取收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效果。所以實施有效作業,教師必須在選題、編題上下功夫,要根據復習過程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確保作業內容典型,能啟發學生,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業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