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玥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迅猛發展,中國傳統戲劇受到巨大的沖擊,發生著新的歷史變革與嬗變——劇種的消亡與瀕臨滅絕,大部分的劇種境況欠佳,觀眾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在注重中國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保護的新世紀,如何保護、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戲曲劇種,是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主要對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及功能,希望能為傳統戲劇表演提供借鑒。
關鍵詞:傳統戲劇 表演藝術 傳承 特性 功能
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來自民間,自身的藝術表現力極強,即歌舞、武術、文學以及雜技為一體,通過對多元化的藝術表現風格進行綜合,形成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戲曲藝術風格和規律,展現了中國文化獨有的特色與時代活力,從而變成中國傳統文化領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
1.綜合性
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融合了各種藝術表演模式與方法,讓戲劇轉變成不同的藝術表演,這不僅僅體現在“聽”上,也在“視”上下功夫。具體體現為:國外戲劇表演與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相比,前者僅以對話動作的方式來完成藝術表演,十分簡單,而后者將歌、舞與劇深度融合,通過感情逼真與視聽雙享受的表演方式來渲染表演氣氛,給觀眾視聽覺帶來強烈的沖擊。加上戲劇中的器樂能聲隨韻轉,時而悲傷、激動,時而蕭索、熱鬧;演員的臉譜繪畫能夠將人物的性格刻畫出來,且劇里的舞蹈與滑稽內容也是十分精彩、沁人心脾。此外,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經歷代傳承發展后,中國傳統戲劇表演會借助戲劇的方式實現故事再現,不僅有鬼怪,還有神話,故事曲折離奇、生動形象,至今中國傳統戲劇的唱詞也延伸到散文、白話與詩歌等范疇,表演形式愈加豐富多樣?譹?訛。
2.虛擬性
虛擬性作為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重要影響因素,戲劇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依靠一桌二椅就能描繪出開關門、上下樓、喂雞鴨、上下轎、跨門檻以及穿針引線等故事中的景象,而這里的轎子、門檻、樓梯以及雞鴨都是虛構的,但戲劇演員在表演時,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這些事物表現的活靈活現,讓受眾明白戲劇中想要表達的內容,將觀眾導入到虛擬情境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才能從感情上達成共識,增強表演的感染力與渲染力?譺?訛。例如在中國傳統戲劇表演中,有許多情景關于騎馬與騎驢千里趕路的故事,但是由于舞臺上的空間限制,不能千里趕路,因此戲劇演員會借助轉圈來表達趕路的過程,且在時間轉換方面,戲劇演員的進退場,都需要通過戲劇演員的動作、眼神、穿著來點明。可見傳統戲劇表演的虛擬性特征,給戲劇演員的演技表現提供廣闊的空間。
3.寫意性
寫意性即通過歌舞將故事的情節描繪出來,不管是歷史神話故事,還是生活細節的體現,都可以變成中國戲劇表演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戲劇演員在日常練習中,必須加強對唱、念、打與做等訓練,學會融會貫通,充分展現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可見一個戲劇的表演,從開幕到謝幕,雖然只是幾個小時,但是為了完美演繹戲劇作品,需要不斷刻苦練習,應驗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此外,為了描繪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戲劇演員還會利用玲瓏嫵媚的身姿、美輪美奐的舞蹈、真誠感人的表情以及歌鶯婉轉的唱腔在臺上盡情表演,才能將舞臺上見得的背景賦予活力,將一桌二椅轉變成書房、廳堂以及世外仙境,甚至是山、石頭,展現出中國戲劇表演的寫意性。例如在《野豬林》的戲劇表演中,關于林沖和妻子“游春拜廟”,李少春和杜近芳兩位藝術家在唱、念與做下功夫,盡可能演繹惟妙惟肖,令人心醉。在和高俅手下開打時,在刀槍中對朝廷的不滿與現實的不平全部宣泄出來,通過道具、神情將林沖的形象刻畫出來,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
4.程式性
戲劇表演如果沒有統一規范,就如同脫韁的野馬,無法掌控,這種用來規范戲劇表演的形成就是“程序”。戲劇表演的程式性即戲曲當中人物角色的體現,俗稱“生旦凈末丑”,便是對人物表演角色的細分,其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固定的性格、唱腔以及表演模式?譻?訛。例如老生,即中年以上的人,根據這一人物刻畫的特點,在發音方面,需要渾厚、站如鐘鼎,注重端正剛直、莊重肅穆,不管是在哭,還是在笑,都需要將人物的性格身份表現出來。雖然中國戲劇不能做到逼真的模仿,它的表演相對比較夸張,但是夸張的表演模式需要把握度,不能隨心所欲地表演。例如在演員表演的身段方面,不管是在甩袖、抓袖以及拋袖,還是在三刀手、云手和穿手,甚至是正步、跌步、正步、跑步和滑步方面,都需要規范任務的神情動作,嚴格選用人物所使用的道具。此外,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戲曲表演藝術家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總結,設計了蘭花手、長胡子、臉譜、蟒袍、水袖和其他形態各異的道具、兵器,展現了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的程式性。
二、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功能
1.戲劇表演的精神狀態
在中國傳統戲劇表演中,追求神似,并不像寫實主義的話劇、影視表演藝術一樣追求逼真的效果,即戲劇表演藝術注重以形傳神、形神兼備,這樣才能將表演的精神狀態經過彩色渲染,起到豐富的情感表達效果,這就要求戲劇演員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而不是僅僅依賴生活的積累。例如在戲劇表演上,臺步、打、翻身、唱、念和坐等戲劇的程式技巧,都是為刻畫人物的形象而準備,而民間戲劇演員則是以歌舞來展現人物的行動,將人物情感傳達出來。這些并不是通過生活中的自然形態模仿而成,而是戲劇藝術家依據理想化的美來創造。因此戲劇演員要想傳承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必須準確把握戲劇的程式技巧、生活體驗與文化知識,對生活形態進行裝飾、變形、美化,甚至是虛擬動作,了解戲劇表演的精神狀態,并對動作加以詮釋,才能將人物角色塑造出來?譼?訛。
2.唱腔的真和美
隨著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不斷傳承,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舞臺技巧與方法,而這些技巧與方法都有不同的變化規律。具體體現為:在傳統戲劇唱腔的力度掌控方面,必須把握度,不能將詞咬得過死,也不能吐字不清晰,需要保證唱腔圓潤、穩定,才能展現出戲劇的精髓。此外,在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的唱、念上,戲劇聲樂美的主要因素是出聲、收聲、行音與歸韻,在整個唱腔旋律中有效融合頭、腹與尾。例如在《借年》的戲劇表演中,該戲劇屬于呂劇,蘊藏著醇厚與耐人尋味的小生王漢喜的正統音韻美。因此必須保證字正腔圓、情感豐富,讀字準確。此外,在吐字技術方面,為了保證吐字清晰準確,詩意傳情,戲劇演員還需刻苦練習,對“四聲”發音下功夫,并對角色內心進行情感體驗,找出準確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達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目的。
3.肢體語言
在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上,肢體語言是豐富表演的有效手段,是舞臺表演的藝術體現,能夠表達出人物刻畫的內心世界與感情生活,對推進傳統戲劇發展與豐富的舞臺表現具有重要意義?譽?訛。例如在《紅絲帶》的戲劇表演和《稱爹》的戲劇表演,在肢體語言上飾演的角色“二柱”與“老大”的表演都不一樣,雖然都屬于呂劇,但是二柱是一位有知識、志氣的青年;而老大則是一位沒文化、憨厚和淳樸的商人,因此必須要對這兩人的性格特點進行觀察,了解他們的生活形態,才能塑造出人物的肢體表現語言,保證人物的刻畫生動形象。又如在《周郎·小喬》的戲劇表演中,周瑜與小喬對翎子的使用,和全部的戲劇表演不一樣,表演這兩個角色的演員沒有采用花翎冠戴,而是手持翎子,使用雙手來抖動與甩動翎子,向對方表達出深情款款的愛慕,然后在兩個演員種放置一根翎子,相互交替使用,突出演員的情意,這樣不僅將周瑜的瀟灑帥氣的男兒氣概展現出來,還可表達出小喬魅力溫柔的一面,達到“千古良緣鴛鴦配,周郎小喬意纏綿的效果”。
4.戲劇裝扮
生活中有美,才有丑,避丑之心人皆有之。雖然在美學家的研究領域中,丑也是具有審美意義的一種,但是在生活實際中,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跨進丑的生活領地,更害怕自己的形體受到侵犯。就算是面對藝術,特別是視覺藝術,人們也很難欣賞丑。因此不管是具有何種性格,丑得如何精美,一旦人在面對那種干癟丑陋的裸體,很難從心中喚起羨慕、喜愛的情感,會對這件藝術品便顯出厭惡的情感,若說有某種心靈震顫,那也是一種恐懼的聯想,來源于對衰老與死亡規律的無可避免、無可奈何。因此在傳統戲劇表演中,對形體美予以重視,不僅將形體作為挑選演員的主要條件,還需利用化妝來突出演員的五官與身段美。可見在戲劇裝扮上,化妝的目的是美化形體,通過被受眾認可的揚美避丑來創造與表現出戲劇表演藝術中的獨特風格與魅力?譾?訛。例如在《點將責夫》的戲劇表演中,穆桂英頭上兩根高聳腦后的白雉尾,讓穆桂英的身材變得更加修長、窈窕,加上翎子的翻飛起伏,如同火如弈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將戲劇演員的肢體動態放大,夸大了角色“穆桂英”的俊朗飄逸。因此戲劇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裝扮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了形神具備。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戲劇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有的魅力與特色,不斷吸引更多的人喜歡與愛上它。因此保護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不僅需要鼓勵與支持人們積極參與到傳統戲劇表演藝術的學習中,還需了解傳統戲劇表演藝術的內涵、特性及功能,實現自我精神世界的升華,并肩負起歷史與文化使命,以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戲劇為己任,不斷對傳統戲劇表演進行二度創作,為傳統戲劇表演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注釋:
王琦.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和功能[J].音樂時空,2015(1):113-113.
張桂梅.芻議戲曲藝術的表演特性[J].音樂時空,2014(3):80-80.
王軍.淺析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藝術審美特征[J].戲劇之家,2016(16):34-34.
田慧娟.中國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和功能[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9):309-309.
黃瀟瀟.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和功能分析[J].戲劇之家,2017(4):36-36.
宋媛媛.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的特性和功能[J].中國培訓,2016(8):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