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張煥芝
【摘 要】《聚合物合成工藝學》是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目標是要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工藝理論,為以后了解實際工作的工藝技能奠定基礎。本文根據《聚合物合成工藝學》的課程特點,提出了能夠切實改變該課程教學現狀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措施,總結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經驗和體會,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對《聚合物合成工藝學》的任課教師起到良好的啟發。
【關鍵詞】《聚合物合成工藝學》;教學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 TQ316-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6-00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27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LIU Jing ZHANG Huan-zh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professional course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its object is to train students with a thorough grounding in technological theory and it can establish foundation to realize practical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valuable solutions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and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Moreover, 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we wish this paper can make a good inspiration for the teachers of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n future.
【Key words】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溝通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的今天,面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十分重視并大力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1]其中,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學方法改革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師為此也做了大量嘗試[1-2]。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了優化高校課堂的授課效果,這就迫切的要求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的教學理念。近年來出現的諸多新型教學方式,如微課、MOOC(慕課)、翻轉課堂等,對高校教育和教學形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任課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要求,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靈活運用各種形式來提高教學效果。
在聚合物材料飛速發展的今天,新理論、新工藝每年都有出現,《聚合物合成工藝學》這門課程講述的就是聚合物的合成工藝,因此任課教師如果不能做到對信息的及時更新會導致部分講授內容過時,不利于學生了解聚合物材料的最新發展動態。除了對前沿知識進行必要的更新外,由于高校教師每年都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學對象處于變化中,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任課教師對教學方式也要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不斷優化和更新課程教學內容,將前沿的科學研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捋清主次,明確知識體系的重難點,提高授課質量,而且前沿知識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堂興趣和創新意識,在有限的課時教學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1 采用互動式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聚合物合成工藝學》課程主要介紹各種聚合物材料及其成型工藝、產品與材料自身性能之間的關系,重點探討成型工藝對產品性能的影響。課程內容包括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熱力學、高分子物理、模具設計和制造,以及各種塑料、橡膠部件及配方的基礎知識,是研究如何將聚合物材料轉變成產品的工藝技術,其主要任務是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及所獲得的產品質量與材料制作工藝之間的關系。鑒于此,該課程內容中含有大量的工藝流程圖。在開始授課時,可以以教師講述為主,解釋說明聚合物生產工藝流程圖的內容,當課程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同學們對工藝流程圖的大致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們參與到工藝流程圖的解釋與說明中來,由他們解釋工藝流程圖,任課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另外,在授課過程經常會涉及生產設備,例如沸騰床干燥器、反應釜、管式反應器、汽提塔等,如果只是將這些名稱說一說,示意圖畫一畫,即使將設備的構造講得再具體,而不給出具體的生產設備圖片的話,同學們依然無法想象設備的樣子,對設備的用途無法理解,不懂的內容還是不懂,這就嚴重影響了授課的效果。如果利用一些有關企業生產設備的圖片或產品成型過程的動畫進行展示,勢必會使同學們有非常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的體驗。所以,可以使用圖片或動畫對生產工藝的內容進行講解,就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文字來描述。在講解各種操作過程時,可以通過給同學們觀看網上的視頻教程,比如溶液聚合和懸浮聚合過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有些重要的課程內容無法通過搜索直接得到的,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的教改課題,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制作教學視頻,或者與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的企業合作制作產品生產流程的教學視頻,應用于課堂教學,結合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材料的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復雜性和細致性,認識到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這樣,授課過程寓教于樂,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相信會使學生們對這門課程學習大有裨益。如果任課教師一味堅持傳統教學,不隨時代發展改革教學方法,只會貽害學生陷于無知。因此,只有不斷改革創新和實踐才可以教學相長,學以致用。[3-4]
2 教學方式的設計突出重點難點
根據《聚合物合成工藝學》的授課目標,尤其是在專業工程認證的大背景下,本課程與工程技術需緊緊相扣,這需要任課老師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回顧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成型加工以及其他相關知識,讓學生對聚合物加工成型知識點的理解構成一個完整的回環,將課程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任課教師需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根據教材和教學計劃仔細梳理各章的知識點,明確重點和難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在聚合過程及設備這部分內容時,傳統教學方式只是講解流程圖和設備,對于“臥式縮聚釜”、“汽提塔”和“閃蒸塔”這些設備讓人很難想象,學生會因為沒有直觀的感受,覺得乏味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因此,任課教師可以通過收集產品和設備圖片,利用動畫軟件(如flash)制作反應設備工作原理演示圖,用于課堂PPT課件中,結合板書推導理論,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直觀理解且加深記憶。如:懸浮聚合生產聚氯乙烯“汽提剝離”過程,可以通過動畫演示,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該聚合工藝特點。
3 評價模式的革新適應新形勢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評價采用雙評價模式,即通過考試對學生的理論學習進行考核,通過實驗操作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行考核。但是部分高校并沒有將《聚合物合成工藝學》這門課安排課內實驗,因此僅僅通過這種評價方式對教學進行評價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純理論知識的考試測驗和評價方法僅僅是對學生知識記憶的考查,很難真實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還要對評價體系中進行創新,才能真正發揮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作用。
為了加強學生對《聚合物合成工藝學》的自主學習,但又不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突擊課本,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這就要求我們在考核方式上適當的增大了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其比例可占總分的30%-40%。平時成績的分數包括學生的上課時注意力、到課率、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作業完成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等。除此以外,還可以借助文獻檢索和對知識體系的理解,分析解決聚合物材料合成綜合論述題,對所學的合成工藝進行討論,限時上交,加深學生對高聚物的合成工藝進行更高層次的知識追尋與學習,并把成績計入總分等等方面,綜合進行打分。
同時,對學期末的考試進行閉卷考試,減少基礎知識題目的比例,增加綜合型論述題和一些科研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內容,例如適當增加實際工業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開放性論述題。這樣,許多學生不再臨時抱佛腳,而是主動學習知識,學習效果會更好,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測試[5]。
4 結語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教學改革實踐表明,只有將先進的教學資源與科學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先進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授課過程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相互補充,形成優勢互補。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教學時間和選課人數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教師教學水平因人而異,這就需要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相互結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實現團結與合作,資源共享,努力共同建設優秀的課程,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學方法改革討論[J].中國大學教學,2013,8:60-64.
[2]郭文龍,聶瑤,連欣.復合材料工藝學學科定位與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當代化工研究,2018,5:72-73.
[3]李海虹.“高聚物合成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J].化工時代,2017,31(9):48-50.
[4]方敏,朱維菊,李村.比對教學法解析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中的幾組基本概念[J].廣東化工,2016,43(4):139-140.
[5]劉艷麗.淺談《高聚物合成工藝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廣東化工,2014,41(15):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