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婭萍
【摘 要】課程依靠“田園”校園文化的素材,以“快樂播報”為平臺,深入課堂,回歸課外,擷百花,齊爭鳴:創 “青青播報園”;習方法,強素養:聚推“優秀導播團隊”;搭平臺,展風采:造卓越播報品牌。通過豐盈多元的播報內容,教會學生習得方法,創設多渠道平臺,介入跨學科的整合,引領學生走進校園的一草一木,格物躬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大膽表述,談吐得體,從而培養朝氣蓬勃、知書達理的未來公民。
【關鍵詞】快樂播報;都市田園;口語交際
中圖分類號: H3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6-02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113
1 課程的背景
“快樂播報”課程的提出,是基于時代發展需要下的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新樣態。它以喚發兒童自然天性為底色,以激發學生探究能力為策略,通過新樣態的播報平臺,全面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從而培養能說會道,談吐優雅的未來小公民。
“都市田園”是我校倡導“綠色童年”辦學理念下設置的新樣態的校園文化,通過引進空中花園培育區域、農業水稻培育區域、水產養殖區域等板塊,把自然生態引進校園的角落,在“共生”視野下,恢復兒童與自然的內在聯系,向自然學習經驗,激發創造力,提高思維能力,在豐富多彩的踐行中讓學生變得有態度,有觀點,能真實的認識世界。這既是校園文化的特色,又是新的課程體系開發。
基于以上背景,結合“都市田園”校園規劃現有的自然教育資源,確立了“都市田園-快樂播報”課程的開發,以學校特色課程“田園實踐活動”為切入點,進行特色課程的架構與實施,希望在校園中打造一方情趣與理趣相結合的“都市田園-快樂播報”口語社交平臺,讓兒童在其中盡情舒展、自由成長。
2 課程的實施策略
我們依靠“田園”校園文化的素材,以“快樂播報”為平臺,深入課堂,回歸課外,通過豐盈多元的播報內容,創設多渠道平臺,介入跨學科的整合,引領學生走進校園的一草一木,格物躬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大膽表述,談吐得體,從而培養朝氣蓬勃、知書達理的未來公民。主要從三方面進行實施:
2.1 擷百花,齊爭鳴:創 “青青播報園”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年級學識情況,播報內容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到理性,合理設計,根據年段特點螺旋上升,層層推進,階梯式培養學生觀察世界、表達世界的綜合能力。
1)內容
低段:根據低段孩子好奇心強,活潑、好玩的天性,播報內容以游戲類話題、生活小趣事、經典啟蒙話題、古詩詞吟誦、講故事為“快樂播報”內容。讓學生以玩促說,讓播報促經典誦讀,從低年級就培養孩子大膽發言、敢于表現的良好品質。
中段: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對自己日常所見并能有一定的評判標準,并樂于表達的習慣。重點播報話題以日月星辰、四季交替、動物百科、生物科學、傳統節日、生活百科、美文誦讀、生活見聞等為內容,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全方位觀察生活、探索知識的能力。
高段: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言語表達的氛圍。引導學生把握時代脈博,體驗人間溫情,提升生存智慧,初步形成理性的科學發展觀。重點培養學生從萬物運轉、實事政治、幽默人生、校園速遞、生活智慧、勵志演講等角度去播報,旨在培養具體共情心、創造力、故事力、交響力的未來小公民。
2)形式
(1)一句話播報:以一年級為主。重點培養說一句完整的話。
(2)百字播報:以二、三、四年級為主。重點培養段落表達的意識,從而把話說清楚,把意思講明白。
(3)詩詞傳聲:貫穿一至六年級。隨著年級升高,從簡單淺顯的古詩,向詞,至散文的轉變,讓中華經典浸潤孩子的童年,滋養孩子的人生。
(4)百家爭鳴:以五、六年級為主。形成多元共享、合作共存的自然優化和諧的言語氛圍。
2.2 習方法,強素養:聚推“優秀導播團隊”
1)多元課堂是土壤
“快樂播報”根植于語文口語交際而存在的。課堂是孩子習得口語方法的有效、便捷、主要的場所。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展開:(1)語文課堂:結合生活實際,就地取材,創設情境,鼓勵每個學生全程參與。課堂中不但培養聽說技巧,還培養待人處事、舉止談吐、臨場應變、傳情達意方面的能力和素養。(2)超市課程:每周三下午專門開設兩節“快樂小主播”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較專業、系統的訓練。(3)社團活動:通過開展各種社團實踐活動,如體驗收銀員、主持人、警察…… 讓學生深入生活,接觸社會。
2)名師引路指方向
(1)新聞直播間: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播報視頻,模擬場景,提高專業修養。(2)名師講座:努力尋求“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學生內外兼修,提升口語交際素養。(3)播報禮儀小課程培訓:每周三中午定期進行培訓,從語言規范、聽說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等進行精準指導,全員參與,人人提高。
3)同伴合作共成長
(1)合之樂:學生以團隊形式開展實踐體驗課程。每組以3-5人合宜,人人參與實踐,再根據現場實際問題討論,達成共識或者保持不同意見。從而拓展活動空間。(2)辯之樂:通過專題辯論會,讓思辯形式來促進學生播報能力的提升。在評議中,學生互相交流,敢于爭論,在心理上獲得了一種成功的滿足感,不僅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更是培養了口語交際的信心。(3)勵之樂:通過多形式激勵措施,如開展“聲之美”“文之美” “禮儀之美”“同伴點贊”“優秀播報員評選”等形式,讓學生樹立自信,進一步感受播報之樂趣。
2.3 搭平臺,展風采:造卓越播報品牌
為了能更大的提升學生的播報素養,全方位塑造學生個人內涵,打造學校精品課程的品質,樹立“都市田園快樂播報”的品牌意識,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開展,以活動造品質,以活動樹品牌的理念,從課堂到課外,從場景到展示,從現實到虛擬,全方位開展活動。
1)課堂播報:課前5分鐘播報
各年級各班級以周主題、月主題為內容,按學號每天5位學生依次播報,每次播報時間1分鐘。要求每位學生提早準備,精選內容,儀態大方,展現良好面貌。低段播報重點訓練學生的基本功,中高段逐漸從內容設計、播報方式的呈現方式是否新穎性突破,旨在培養學生的優質的口語品質及創新力。
2)外景播報: “都市田園風”欄目
以學校“都市田園”空中花園、養殖園、生態園、科技園為活動場所引導學生關注學校的一草一木,關注學校的環境文化,充分利用百科園的生態特點,用好播報素材,讓“快樂播報”與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廣泛整合,全面融入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的大環境中。
3)活動性播報:紅領巾在行動
為了造就“快樂播報”品牌意識,我們精心培養一批“優質小導播”負責“紅領巾廣播”的播放工作,同時還主持、接待校內外各級名類大型活動、領導參觀、公益活動等事項,讓學生走入社會,培養具有時代氣質的未來小公民。
4)虛擬空間播報:與科技同在
我們本著“多元整合,精彩紛呈;各顯其能,魅力無限”的原則,與學校科學組共同開發后臺制作技術,實行掃二維碼實時播報:實行實時掃碼,實時播報,實地介紹。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會設置小巧的二維碼圖片,只需一掃,就能進行實地介紹,里面小導播甜美的嗓音便會響起,很好的起到了宣傳學校品牌的目的,讓科技遍布學院路小學的角角落落。讓每個學生形成“我與科技同在,科技與我同在”的創新意識。
3 課程的成果價值
通過兩年的努力,我們發現依托校園“都市田園”文化素材下口語交際課程的開發,收獲多多,多方受益。
1)學生能有效且深入的對學校的“農耕園”“水產區”“苗圃園”等領域進行介紹,為了能把各個區域介紹清楚,更好的打響學校的文化建設品牌,學生會通過觀察、探究、表達,在實踐中獲取知識,習得技能,形成敢說、會說的積極態度。
2)以“快樂播報”為載體,通過拓寬口語交際的情境,探索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使學生在思維、心理、態勢語等多種技能得到相應的鍛煉,從而喚醒興趣,超越自我,培養知書達理的未來公民形象。
3)激發了教師的課程創意,提高教師課程整合的能力,創建了以“田園”為中心的“自然美育”,從而更好的打造學校“都市田園”特色課程品牌。
“快樂播報”在學校“都市田園”這片校園文化的滋養下,有了這群活潑可愛小導播的加入,變得越來越豐盈,一群群知書達理,善思樂學,能說會道的“小綠童”正蓬蓬勃勃地遍布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已經成為了學校對外連接的一張閃亮的名片。我思故我在,我們還將繼續實踐,努力開拓更優質的播報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美]Melvin Mencher.新聞報道與寫作(第9版)[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美]威廉·E·布隆代爾.《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3]梁建增.焦點訪談紅皮書[M].文化藝術出版社.
[4]解國記.既然當記者[M].新華出版社
[5]董生輝.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時政播報”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
[6]黃朝霞.小窗口 大作為——例談課前三分鐘[J].知網,2017.
[7]聶虹.新聞播報的啟示[J].輔導員(教學研究),2014(12).
[8]武麗娟.新聞播報:和學生一起真實的認識世界[J].基礎教育課程,2016(6).
[9]黃海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有限途徑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