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燕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文章通過關注前置預習、課中情境、課后實踐,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預習;情境;實踐
語文學科雖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種屬性,但最本質的特征乃是“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際交往的載體,而其中尤其以“口語”這一傳遞方式最為直接、便捷。只要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會有“口語”的存在,人們就會在傾聽、表達、交流中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增進感情。
但是,現在口語交際課的課堂現狀卻不容樂觀。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從老師到家長到學生,對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口語交際的動機不強,運用口語交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偏低。在口語交際中總體表現出態度不夠自然,語句不夠連貫,甚至出現答非所問、辭不達意的現象。同時,老師對口語交際的重視也不夠,課堂教學設計低效甚至無效。
因此,《新課程標準》適應時代的要求,明確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要想讓口語交際課的課堂“鮮活”起來,可以采用“三步走”。
第一步,從前置預習入手,設計口語交際話題“源”
實踐證明,口語交際課前的預習工作尤為重要,而設計多元而有趣味的話題供學生提早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是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閱讀底蘊又決定了學生對語言交流的興趣度,因此,設計廣泛而又有針對性的交流平臺,供學生選擇,是學生自主參與口語交流的基礎。
1.文本入手,巧設交際“源”。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年段,口語交流的目標也會不一樣,教師在前置性作業中,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階段性,重難點的把握要恰到好處。
2.家校聯手,互動交際“源”。前置性預習的最大好處是家校聯動,而父母親的參與,會使口語交流的空間無限放大,這也是口語交流課的最大特點。
3.實踐探索,豐厚交際“源”。學會搜索相關材料。指導學生圍繞交際主題,利用多種渠道查找一些資料,做到有備無患。
每個主題的口語交際課,教師在上之前要設計多樣的交際話題“源”,讓學生自主選擇,便于胸有成竹地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第二步,以課中情境為主,創設口語交際話題“圈”
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慣有的課堂模式是接受主義,老師講,學生聽;或者是形式主義,教師提供范疇,學生依樣畫葫蘆,對于口語的表現和口語的實踐,大都形同虛設,如何在課堂上設計多樣的交流圈,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交流主題,自主探究表達樣式,是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重點所在。
交流圈一:我們喜歡一樣的話題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就是說我們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我們角度是不一樣的,說話自然也就了無興趣了。在口語交流中,同樣的話題,會衍生出無限多的交流空間,交流多了,能力就提升了。在聽說訓練中,教師要結合文本,設計多樣的交流主題供學生選擇,這樣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到交流中來。
交流圈二:我們在一起交流很輕松
所謂“志同道合”,就是說有一樣的思維,一樣的志向,一樣的興趣……這樣的人會成為朋友,而志同道合的人會說話毫無顧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此,我們在設計口語交際課的時候,不要僅僅停留在師生交流、同桌討論、四人小組交流上,適當的離開位置,找到自己“心儀”的交流伙伴,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好朋友,未嘗不是提升交流話題的好辦法。
交流圈三:我很欣賞他的表達方法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說我不欣賞他的說話方式,說話表情,我就是不喜歡聽,我不想聽了,我就不跟你交流了。蕓蕓眾生,人與人彼此的喜惡感不一樣,除了相貌、能力、家庭財產之外,談吐也很重要。在交流中,設計多種交流套餐,讓學生與自己欣賞的人一起交流,會增加交流的融洽感,話語交流也就多多益善。
當然,好的交流圈,還要有好的交流平臺,如組織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組織班級競賽活動、組織手工剪、貼、畫活動等這些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進行選擇性的套餐練習。
第三步,以課后實踐為續,拓展口語交際話題“點”
口語交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其訓練的時機、形式也就多種多樣。既應有課內的問答、討論、質疑等相對固定的訓練形式,也應有課外的訪問、互助、交流等相對靈活、機動的訓練形式。課內外結合,為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了充裕的時機和場所,靈活多樣的形式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使練與用結合得更緊密。
1.“以讀學說”點。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課都和本單元的課文有一定的聯系,布置學生在家有感情地朗讀本單元的課文,形式可以是分角色朗讀、換角色演講、“課本劇”表演等。
2.“以聽導說”點。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聽故事,布置學生在校外留心大人們的對話,辨析人們口語交際中的“毛病”,學習幽默風趣的對話。
3.“以看引說”點。課外布置學生多看課外書,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發展語言。可在班級建立 “圖書角”,開設課外閱讀交流課,開展故事會、演講會、朗讀比賽等活動。
實踐告訴我們,口語交際教學不但利于口語交際的訓練,還利于作文水平、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的提高。只要我們扎實地做好口語交際課堂“三步走”,把口語交際教學放上重要的位置,定能讓口語交際課堂鮮活起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吳忠豪.《關于語文訓練的討論》.《課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