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海怡 周小文
【摘 要】本文以電影《尋夢環游記》中的字幕翻譯為研究對象,以Jef Verschueren的順應論為理論基礎,從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出發,分析了影片中源語言及目標語在兩種語境下的順應關系,發現了字幕翻譯不僅僅要順應目標語觀眾的語言習慣和語言構成,還要順應目標 語觀眾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
【關鍵詞】順應論;字幕翻譯;語境順應;《尋夢環游記》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4-0192-03
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電影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也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電影譯介中不可或缺的字幕翻譯,在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孫乃榮,2011),譯者在最大限度地幫助目標語觀眾欣賞電影的同時還要使他們更深一步地了解不同的文化。自2017年11月24日上映以來,國內不少學者就對其進行了研究,趙競學(2018)從影片的審美特征及傳播意義出發,從敘事策略、形象塑造、文化融合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就其傳播對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意義提出建議;崔菱逸(2018)對影片所反映的墨西哥文化的現代隱喻進行解讀;李淑杰(2018)對影片中的顯性主題--親情及隱性主題--對死亡的解讀這兩個主題立意進行研究,但尚未檢索到從語言學角度來對其進行探討分析的。本文以《尋夢環游記》中的字幕為例,從Jef Verschueren的順應論出發,分析該字幕翻譯在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這兩方面的順應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一、順應論
(一)順應論簡介。1999年,比利時著名學者Jef Verschueren提出了語言順應論,他認為,從順應出發,語言使用被看作是發話人與受話人不斷作出選擇的過程。選擇的過程是語境和語言選擇二者相互順應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言使用者對交際過程的意識程度通過語言選擇突顯出來。語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做出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三個特性:變異性 (variability) 、商討性 (negotiability) 和順應性 (adaptability),變異性指語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可能性,商討性指語言選擇不是機械地嚴格按照規則 ,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關系做出 , 而是在高度靈活的語用原則和語用策略的基礎上來完成,順應性指語言使用者能從可供選擇的不同語言項 目中做出靈活的選擇,從而盡量滿足交際的需要(辛春暉,2007)。
(二)順應論在字幕翻譯中的運用。順應論作為語用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被廣泛運用于翻譯研究中。翻譯本質上也是一個順應的過程。在動畫電影翻譯過程中,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關系、情景關系、心理環境都需要在對白和翻譯中有所反映。不同的 語言有著不同的語音、詞匯、句法、語體和文化等。 動畫電影翻譯的終目標是:目標語觀眾觀看譯制 片后的效果和原語觀眾觀看原版電影的效果一樣。因此,成功的電影字幕翻譯應做到各種順應,以符合目標語觀眾的特點,滿足目標語觀眾的欣賞要求(馬楚楚,2015)
二、順應論在《尋夢環游記》中的運用
譯者在字幕翻譯過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及語言習慣等存在差異,譯者應根據目標語觀眾的用語習慣做出靈活的順應,通過對《尋夢環游記》字幕翻譯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譯者在語言、文化這兩種語境中采取了順應翻譯,其中在語言語境中的詞匯和句法結構上的順應較為明顯。
(一)語言順應
1.詞匯順應。在字幕翻譯中,詞匯順應是指針對英漢翻譯中所出現的詞語空缺等問題,通過字幕調整、刪除或不同等方式確保詞匯的完整性?!秾舡h游記》中的詞匯順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四字成語的使用。眾所周知,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大多短小精簡,如四字成語,就帶著非常強烈的漢語特征,符合中國人語言習慣。這樣的成語在《尋夢環游記的》字幕翻譯中比比皆是。如teeth stick out (齜牙咧嘴)、chin goes in(面容憔悴)、brings back memories(往事如風)、clean up your act(洗心革面)、the right amount of obvious(恰到好處)、fleeing an officer(涉嫌拘捕)、hot ticket(一票難求)、disturbing the peace(擾亂治安)、dream about(夢寐以求)等等。在翻譯中采用成語進行翻譯不僅使譯文語言緊湊,表意準確,給觀眾呈現了更飽滿的人物形象,并且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讓觀眾能更好地理解電影的內涵。
二是根據情境順應。在影片中,還有不少詞匯順應了劇情的需要及影片中人物的語氣變化,使劇情更加生動有趣。如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你可別瞎說了)、End of argument(沒得商量)、I dont want to fight about it(我不想再跟你計較這些了)、Im a pretty sorry excuse for a great—great—grandpa.(作為你的曾爺爺我真的不夠格)等。“瞎說”、“沒得商量”、“計較”、“不夠格”等詞都運用地十分巧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其完美地順應了劇情并且很好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幫助讀者對人物的性格特性有了更好的了解。
2.句法結構順應。英語屬于日耳曼語系,是一種音系語言,而漢語是一種形系語言,兩種語言的構詞造句的規則和方式完全不相同。英語中的句法結構比較明顯,以動詞為核心,強調句型、時態和語態的變換,意思的表達都是建立在動詞之上的。結構比較嚴謹,同時也是比較整齊劃一的。相反,漢語的句法是意合式的,句子與句子之間并沒有很多關聯詞或動詞的時態和主語的語態,是一種完全靠聽者意會的語言(黃美琳,2012)。因此在字幕翻譯過程中,可以采用正反譯、增譯、語序調整等翻譯方式,如:
(1)增譯法
①The music, its not just in me, it is me.(音樂不僅僅只在我心中,音樂是我的生命)
It is me 譯成“是我的生命”,與直譯“是我”相較,更能凸顯出主人公米格爾對音樂的那份真摯的熱愛,讓觀眾能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②And from the darkness, a giant papaya.(黑暗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南瓜)
譯者在翻譯之增加了一個動詞“出現”,使整個句子看起來清晰明了,便于觀眾的理解。
③A shoemaker. Through and through.(天生就是鞋匠,世代傳承)
將“a shoemaker”增譯成“天生就是鞋匠”,可以讓觀眾明顯地感受到米格爾這整個家庭作為鞋匠的大環境,“天生”二字也暗示了有音樂夢的米格爾在之后的劇情中受到家庭的阻撓。這個增譯實為巧妙,通俗易懂,以此適應中國觀眾的用語習慣。
④As her family grew, so did the business.(隨著家族日漸壯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此句的增譯也使用地十分合理,將英文緊湊的句式結構擴展成便于中文觀眾理解的漢語結構,讓中文觀眾一目了然。
(2)語序調整
①Know that Im with you the only way that I can be.(這就是我和你在一起唯一的憑據)
②Contain the lyrics for all of your favorite songs.(蘊藏著很多膾炙人口的歌詞)
③Have him taken care of, he is not well..(妥善處理他,他有?。?/p>
④Remember me before the memory of love disappears.(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
⑤We each made a sacrifice to get what we wanted.(我們為了想要的生活,彼此都做出了犧牲)
在以上幾個句子的處理中,譯者并未按照英文語序中的特定結構,而是將原本的句式拆分開,處理成注重意合的漢語結構,并調整語序使其符合中文觀眾的用語習慣。
(3)正句反譯
①You have to be willing to do whatever it takes.(你必須不擇手段)
②They are counting on us to remember them.(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
③Security? Take care of Miguel. Hell be extending his stay.(保安,看好米格爾,他回不去了)
④And Ill make it worth your while.(我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正句反譯通常能起到強調的作用,例一從詞匯層面進行了反譯,靈活地將“willing to do whatever it takes”譯為“不擇手段”,一個簡短的四字成語映射出一個負面的角色,其余三個例句則在整體的句子層面進行了反譯,相較于直譯源語,反譯都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當時的內心情感。譯者很好地掌握了中文觀眾的用語習慣,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能清楚明確地了解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4)反句正譯
①One cannot deny who is the meant to be.(這是命中注定的)
②But I could not have done it differently.(但若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影片中的原句都屬于雙重否定句,第一句中的“cannot”和“deny”,第二句中的“could not”和“differently”。但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靈活地將這兩個句子處理成了肯定句,并且沒有加一些多余的關聯詞,是整個語句簡潔明了,清楚易懂,充分地順應了中文觀眾的用語習慣。
以上的例子中,我們都不難發現譯者在句法結構上的處理都順應了中文的用語習慣,使中文觀眾在輕松地理解劇中臺詞的同時能更好地領會影片所帶來的感動,同時也順應了影片整體的主題和劇情。這樣的譯文也更能調動觀眾的情感。
(二)文化順應
由于不同國家、民族存在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順應目標語人們的思維方式、民俗心理、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使用目標語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和特定群體的語言表達,力求使讀者克服文化障礙以獲取原作思想內容(岳好平、黃貴英,2017)。以影片《尋夢環游記》為例。
例1:Thats such a sweet sentiment.(還真是感天動地)
例2:Thank goodness we found you in time.(謝天謝地我們及時找到你了)
以上兩個例句的翻譯都是對中國文化的特定意向的順應,西方人信仰上帝,而中國人則信天地,認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人與外在世界是天人合一的,我們生于這個世界上,首先要觀察天地認識自然,在天地人一體的系統中來定位人的價值,這樣才可能得到正確的認識。譯者將影片中的“sweet sentiment”和“ thank goodness”處理成中文觀眾生活中常用的“感天動地”和“謝天謝地”,這樣一來,譯文通俗易懂,使觀眾一目了然,也拉近了與目標語觀眾的心理距離。
例3:I would move Heaven and Earth for you.(我愿為你赴湯蹈火)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是中國文化中一種常見的表達,這是古代文化中比喻不畏艱險,奮不顧身的人物形象,原句中的“move Heaven and Earth”在中文中找不到對應的文化意象,譯文將其處理成“赴湯蹈火”,實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接,簡潔明了的成語也便于觀眾更深入地理解劇情。
例4:You took evevrthing away from me! You rat?。銑Z走了我的一切,你這個小人)
“rat”原意是“老鼠”,譯者并沒有直譯,譯為“小人”更能表達出??送挟敃r對于德拉庫斯當初設計陷害他的憤怒,且“小人”在中國社會中專指那些性格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和厚顏無恥的人,“小人”一詞也更符合德拉庫斯卑鄙的性格。
譯者在以上例句中都運用到了中文中特有的文化意向,順應了中文觀眾的文化背景,有效地避免了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不恰當翻譯,順應目標語觀眾的文化認知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影片。
三、結語
文本在順應論的理論基礎指導下,從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這兩個方面對《尋夢環游記》的字幕翻譯進行分析。從順應論的角度看,字幕翻譯在順應目標語觀眾的語言結構和用語習慣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互通性,使整個譯文連貫、完整且富有邏輯,將源語中的情節、文化、情感和思想最大程度地呈現給目標語觀眾?!秾舡h游記》在國內的高口碑,高票房,除了影片本身就富有著飽滿的情節和感人的主題,其字幕翻譯也充分迎合了中國觀眾的口味及用語習慣,整個翻譯地道而自然,從而受到了中文觀眾的極大的好評。
參考文獻:
[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5-56.
[2]崔菱逸.透過《尋夢環游記》看墨西哥文化傳播與現代隱喻[J].傳媒論壇,2018,(2):111
[3]黃美琳.從順應論看電影《功夫熊貓》的字幕翻譯[J].電影文學,2012,(12):158-159.
[4]李淑杰.論《尋夢環游記》的主題立意[J].電影文學,2018,(4):99-101.
[5]馬楚楚.順應論視角下的英文動畫片字幕翻譯—以《冰雪奇緣》的翻譯為例[D].蘇州大學,2015,4-24.
[6]孫乃榮.順應論視角下看《臥虎藏龍》的字幕翻譯[J].電影文學,2011,(21):139-140.
[7]辛春暉.順應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11):104-107.
[8]岳好平,黃貴英.從順應論視角下看卡通電影的字幕翻譯-《瘋狂動物城》的官方譯本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1):120-122.
[9]趙競學.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的審美特征及傳播意義[J].中國報業,2018,(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