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英 唐希娟 蔡嚇明 陳翔
[摘要] 目的 評價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分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45例。對照組行傳統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實驗組行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對比治療效果以及藥物總劑量指標、血糖達標時間指標。結果 經過調查對照組的治療效果低于實驗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藥物總劑量指標以及血糖達標時間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合并甲亢實際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法,能夠加快安撫速度,改善預后,減少血糖達標時間,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糖尿病;甲亢
[中圖分類號] R5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a)-0071-02
糖尿病、甲亢都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病,兩種疾病同時發生主要因為患者免疫系統存在缺陷誘發的糖尿病合并甲亢。目前在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常規的皮下注射胰島素方式,雖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治療穩定性較低,針對于此,該文分析該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評價持續皮下胰注射胰島素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選取9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最高為65歲,最低為30歲,中位年齡(54.23±1.25)歲,24例為男性,21例為女性。實驗組年齡最高為66歲,最低為31歲,中位年齡(54.24±1.26)歲,23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診斷標準;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與研究的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疾??;拒絕參與該次研究。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年齡等指標分析,予以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在每日三餐用餐之前的30 min,進行胰島素(國藥準字:H32021786 批準日期:2015-09-23)藥物的皮下注射。動態監測血糖指標,結合指標結果進行劑量的調整。
實驗組行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法,采用胰島素注射泵進行皮下注射,監測餐前30 min、餐后2 h、睡前的血糖指標,根據各項指標對藥物的應用劑量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初始注射量需要控制在0.5 U/kg左右,將43%的藥物作為基礎的劑量,57%的藥物作為餐前的注射劑量,結合臨床癥狀與血糖指標等嚴格控制藥物使用劑量。
1.3 判定指標
①在治療之后,餐后的血糖在正常范圍之內,未發生低血糖與甲亢代謝綜合征等問題,判定為顯效;在治療之后,餐后血糖正常,偶爾出現低血糖癥狀,不會對生活與治療造成影響,判定為有效;在治療之后所有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判定為無效。該次研究中的治療效果采用顯效+有效的形式計算。②記錄藥物總劑量以及血糖達標的具體時間指標,對比藥物應用成效。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分析
對比兩組在治療之后的效果,對照組低于實驗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不良反應分析
對比治療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次數,對照組發生率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各項指標分析
對比兩組的藥物使用總劑量指標以及血糖達標時間指標,實驗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未研究出根治性的治療措施,只能對血糖指標進行控制,將其維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且在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之后,由于癥狀的發展速度較快,因此治療難度較高,且在糖尿病與甲亢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癥問題,如若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將會導致患者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的診療措施與特點等,篩選最佳的治療方式。目前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傳統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法,雖然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很容易引發低血糖亦或是甲亢代謝綜合征等并發癥,血糖達標的時間較長,難以加快康復速度,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劑量以及注射方式的調整。
該文研究中分析了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在糖尿病合并甲亢中的應用,對照組治療效果低于實驗組,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藥物使用總劑量與對照組相較很少,且血糖指標的達標時間較早,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法開展治療工作,可以通過注射泵的方式進行注射處理,模擬患者連續性的基礎分泌,不僅可以準確對胰島素劑量進行管理與控制,還能在持續用藥的情況下,維持空腹血糖指標水平,使其處于在較為平衡的狀態,有利于預防餐后血糖升高問題。且在注射泵的支持下,還能避免多次皮下注射的問題,預防局部硬結的現象,在兩次用餐之間,避免胰島素升高所引發的低血糖事件。另外,在持續給藥的過程中,還能預防應激反應問題,通過正確的用藥措施提升治療效果。通常情況下,在采用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方式的過程中,能夠對高血糖代謝問題進行控制,預防甲亢帶來的代謝異常問題,減少并發癥。與傳統的皮下注射治療法相比,可以滿足相關的治療應用需求,在減少皮下注射次數的情況下,降低疼痛感,提升治療舒適度。
對于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而言,不僅能夠減少藥物的使用總劑量,還能滿足胰生理狀態需求,在不同的時間段對藥物注射劑量進行不同的設定,根據血糖指標變化靈活的進行劑量調整,能夠良好的進行血糖控制。當前,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治療的過程中,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受到廣泛的關注,主要因為可以利用精確的方式進行藥物劑量調整,針對血糖指標進行合理的調控,預防夜間低血糖的問題,臨床治療安全性與效果較高,因此,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臨床癥狀科學篩選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式,遵循科學化的原則,緩解患者癥狀并加快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能夠加快康復速度,促進藥物注射劑量的合理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正確的藥物劑量調整方式,預防并發癥問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凡.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臨床療效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1):61-63.
[2] 陳協生,黎桂雁,伍秉翔,等.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63-64.
[3] 孫冠媛.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臨床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6,28(6):219-220.
[4] 鄭秀娟.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6):3310.
[5] 張申震.短期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 2016,22(27):40-41.
[6] 魏琦,曹潔.胰島素在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6):1006-1007.
(收稿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