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五洋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電子白板、微課等技術手段廣泛應用,學生做好生物筆記似乎成為不太關注的事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種教學模式,學生忙于參與教學活動,無法當堂完成筆記,只有轉移到課后進行。事實上,為了內化知識為頭腦中的深刻建構,如何做好生物筆記以利于學生學習是值得探索的問題。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生物筆記既有利于深度掌握所學知識,也有利于備考復習。筆記如果是死板堆砌,或者照抄板書,時間一久,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為了使筆記更有效,更優化,教師應對學生作如下指導。
1 加入論證,使筆記充滿思辯
人教版必修3教材54頁小字部分: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建議附以如下論證:秋天來臨,光照時間縮短,氣溫降低,葉柄部位產生脫落酸,脫落酸與受體結合,激活基因組DNA中纖維素酶基因啟動子,核糖體合成纖維素酶,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成熟,纖維素酶分解細胞壁,葉柄脫落。
人教版必修3教材67頁: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建議附以如下論證:環境條件改善,環境容納量變大;環境條件惡劣,環境容納量變小;種群數量在最大值附近波動,所維持的平均線是環境容納量。
人教版必修3教材96頁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如果一個生態系統在一段較長時期內沒有能量(太陽能或現成有機物質)輸入,這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建議附以如下論證:即使是深海熱泉生態系統也有能量輸入。對于人工飼養的高密度魚塘、處理污水的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而言,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多于生產者同化的能量。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等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與現成的有機物能量二者之和。
2 加入問答,使筆記便于復習
例如對于興奮的傳導和傳遞,筆記中可以補充問答式小結:①靜息狀態是否消耗ATP?②突觸前膜發生興奮是否消耗ATP?③突觸前膜釋放遞質是否消耗ATP?④興奮后恢復為靜息狀態是否消耗ATP?⑤遞質與受體結合是否消耗ATP?⑥興奮的傳導是否消耗ATP?(①是;②是;③是;④是;⑤否;⑥是)
又例如有絲分裂過程的學習,筆記中可以補充問答式筆記:如何保證染色在分裂前后相同?(染色體必須復制后必須平均分配)為什么染色體從染色質狀態變為染色體狀態?染色體在散亂的分布狀態下容易實現平分嗎?(細絲狀態的染色質容易斷裂,穩定性差,不容易分開移向兩極)為什么染色體在間期不是螺旋狀的染色體形態存在呢?(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DNA無法解旋,也就無法進行復制)為什么要出現紡錘體?(因為染色體的分開需要紡錘絲的牽引)核膜核仁消失的意義何在?(如果沒有核膜的消失,染色體就無法進入兩個細胞核中,在分裂期核仁已不起作用,消失有利于細胞的分裂)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在DNA復制前后均有mRNA含量增多,進入分裂期后mRNA含量不再增加,原因何在?(產生mRNA表明細胞在為合成蛋白質作準備。DNA復制前mRNA的產生是為DNA復制過程準備酶等相關蛋白質,DNA復制后mRNA的產生是為分裂期準備合成相關的蛋白質。在分裂期,由于染色體己螺旋化,就不再具有解旋后復制DNA與轉錄RNA的條件)
3 加入前概念,使筆記還原思維
在學習有絲分裂時,筆記中補充:紡錘絲的牽引與著絲點分裂無關,同時記下:“紡錘絲的牽引使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的說法是錯誤的。在學習生態系統的結構,筆記中補充:生態系統的結構是組成成分加營養結構,同時記下“生態系統的結構是群落加無機環境”的說法是錯誤的。在學習基因自由組合時,筆記中補充: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同時記下“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受精作用中”的說法是錯誤的。復習時,學生對照時正確的概念和易錯的理解,可大大提高復習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做此類筆記時,要在錯誤的概念前做上明顯的標記。
有些概念的理解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而不斷加深的,在筆記中應該體現其過程。對于等位基因的學習,按照人教版教材的處理,學生會做如下筆記:等位基因通常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的基因。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對等位基因的理解也應該有相應的發展:因為DNA復制過程出現的差錯,發生了基因突變,在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也可能出現等位基因。此時的等位基因不是在同源染色體的兩條上,而是在一條染色體上(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綜上所述,生物學習筆記將成為高中學生寶貴的學習和考試資源,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裨益。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筆記,引導學生重視并開發自己的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