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學生兼職權益保障是社會的熱點問題。通過分析大學生兼職權益產生問題的原因,從學校和大學生自身的角度提出解決措施。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校的角度說,主要是學生社團組織功能的缺位,高校對學生管理的缺失,從學生角度說主要是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淡薄。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學校社團、學生的教育管理,學生必須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權益保障;高校學生組織;自我保護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2-0022-02
作者簡介:楊建遼(1993-),男,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劉曉君(1992-),男,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大學生兼職權益受侵害是普遍現象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及大學生數量井噴式的增長,大學生兼職的人次迅速增加。一方面,大學生通過兼職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驗,為日后就業競爭帶來一定的便利;另一發面,大學生通過兼職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減輕了生活壓力。但是,大學生因為社會經驗的不足和維權意識的淡薄成了中介和用工單位宰割的社會弱勢群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兼職出現問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大學生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承德地區大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前往北京、天津等城市打工的現象很普遍。筆者做的一項關于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見下表1):在192份有效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兼職經歷的學生高達79%,而這其中權益受到侵害的高達45%,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的權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障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大學生兼職權益侵害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種特殊群體,牽動著社會的神經。關于大學生權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學界也是莫衷一是。比如,大部分學者將大學生權益侵害原因概括為一是國家立法的空白,相關法律的缺位。大學生由于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其外出學校兼職的身份不被認可,不能適用《勞動法》;一是雇主社會責任感缺失,公權部門不作為或弱作為。大學生兼職權益保障涉及勞動部門、工商部門、公安部門、甚至媒體。拿勞動部門來說,其主要涉及的是勞動者的相關事項,對大學生權益的保障沒有明確的說明。而大學生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就成為各部門相互推脫的對象,“這是大學生在維權時不知道找哪個部門,無所適從”;一是高校支持力度不夠,大學生權利意識薄弱。通過文獻研究,大部分學者將外部原因作為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而對學生的組織者及學生本身研究較少或一筆帶過。
我們是從高校和學生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以期能夠更好的解決困擾社會的大學生權益保障問題。基于承德地區高校的調查,我們認為,學生兼職權益侵害的原因有:
(一)承德高校學生組織功能的缺位
勤工儉學等學生自治組織應以服務學生為其存在基礎,而現在勤工儉學社等學生社團流于形式,或者勤工助學的工作不作為,造成相應功能的缺位。
由圖1可得,在所有獲取兼職的渠道中,通過學校勤儉社團獲取兼職的人數最少,而這個渠道相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恰恰是最安全的渠道。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一方面可能是學校勤儉社團提供兼職的職位有限或者說投入精力有限,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另一方面社團不具有親民性,其兼職職位不面向所有學生,只是局限于內部成員或者說較好的職位局限于內部成員,加之宣傳不力,少有人知道。當供需出現失衡時,學生就只好通過其他渠道獲取信息,這就為學生權益侵害埋下了伏筆。
這種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社團組織來看:社團組織行政化、形式化,不具有親民性。社團組織生活在學校這個小型社會中,過多的強調自己的地位,過多的將經歷放在如何建好社團本身上,而沒有意識到其本身的服務性。服務學生是學生社團的最大的任務。從學校角度來說,學校注重的是社團的發展,看重的是社團組織了幾場晚會、幾個活動,而不是為學生提供了多少服務,這就對社團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導向性。從社會角度看,企業在尋找自身代理的時候,更多在意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忽略社會利益,尋找經濟成本相對較低者,而在這幾者中,同學代理、校園小廣告、QQ群相對勤儉社團來說,成本更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更大。
(二)承德高校對學生兼職權益保護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對學生兼職的有效管理
學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者,對學生的安全負有一定的責任。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大對學生的管理。但事實是,這種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漏洞。
1.關于校內廣告以及QQ群等網絡平臺的管理缺失
由圖-1我們可以發現,通過校內廣告和QQ兼職群等平臺獲取兼職信息的人數眾多。一方面,大學是一個公共開放的場所,而大學又對校園各種廣告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各種廣告無孔不入,廣告滿天飛;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多的是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大學生由于經驗不足而對各種網絡信息缺乏辨別的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加強對校內廣告的監管和網絡安全的教育和引導。現實卻是,廣告依然一條街,各種網絡平臺層出不窮。這固然有社會的原因,但學校同樣需要發揮最大的主動性,組織力量對校園各種兼職招聘廣告和QQ群等網絡平臺的管理。
2.對學生兼職安全教育的缺失
加強對學生兼職安全教育是減少學生兼職權益問題的重要措施。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校在學生兼職前鮮有指導(見表2)。事實情況可能是輔導員進行過相關的安全教育,但要么是傳統的安全教育,要么是一帶而過,并沒有真正起到相應的作用。因此這種教育的缺失也是兼職權益問題頻發的原因。
(三)大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endprint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一個通病。基于我們這次的調查問卷分析,有74%的同學認為簽訂合同是有必要的,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但是,當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大學生又有不同的態度。由圖-2可得,面對權益受到侵害時敢于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人僅僅有三分之一,這看似矛盾的兩種現象恰恰說明了大學生的維權意識的淡薄。
三、大學生兼職權益問題的解決措施
對于大學生的兼職權益保護,最根本的措施固然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法規,但這并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從學校和學生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一)改革勤工儉學社等學生自治組織
勤工儉學等學生自治組織是以服務學生為其存在的基礎。高校應該改革學生組織的管理方式,建立新的評價機制,以為學生服務的多寡作為學生組織的評價標準,加大對學生組織工作方向的引導,使其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學生上來,而不僅僅是社團組織的自身發展;同時,在選擇相關學生干部時,要著重選擇有服務學生意識的同學,使勤工儉學社樹立服務學生的理念,多做與學生相關、與自身功能的活動,從而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勤工儉學的管理
1.要將學生勤工助學、校外兼職納入到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加強對學生勤工助學的管理。
2.開設相關課程,學校要每年對學生做與勤工儉學相關的指導,尤其是每年寒暑假期間,對學生的兼職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包括組織教學力量對學生灌輸法律知識、人身財產安全教育,通過團日活動和主題班會等載體向學生講解兼職前中后的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學校要規范學生獲取兼職的信息渠道,包括組織力量對學校各種小廣告的管理,同時教育學生,提高其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
4.學校應該是學生與社會的“中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兼職崗位。學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向學生提供兼職崗位。這樣做,學校一方面可以根據企業的相關資質有所選擇,更好的保障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當出現問題時也可以更好解決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糾紛。總之,學校要學生通向社會的紐帶。
(三)高校大學生要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1.學生要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彌補自己的知識欠缺,提高自己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2.要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兼職工作,比如盡可能從學校勤工儉學社團獲取兼職職位,通過社會中介機構時要檢查其相關證件是否齊全,是否具有資質。
鄧小平說,青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關愛大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是高校、社會的責任。在大學生兼職權益問題上,需要國家、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只有這樣,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才會減少,社會才可能更加和諧。
[ 參 考 文 獻 ]
[1]董月霞,沈蓓緋,乜鑫宇,顧春霞.對大學生兼職中的權益保護狀況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02:179-180.
[2]蔣正喜.當代大學生兼職現象的調查與思考——以三亞地區高校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9:118-119.
[3]于文華,劉佳.關于大學生兼職的調查與建議[J].職業時空,2012,04:168-169+172.
[4]張寰,彭瑩瑩.北京高校大學生兼職及權益保障調查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01:180-181.
[5]顧韻嘉,錢夢雯.大學生兼職行為的現狀調查、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4,18:280-281.
[6]毛頻.校外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研究[D].湖南大學,2011.
[7]朱巖.在校大學生兼職法律權利保障狀況調查報告[D].蘭州大學,2008.
[8]蔣正喜.當代大學生兼職現象的調查與思考——以三亞地區高校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9:11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