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宇輝
摘要:文章基于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背景,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關系的新特點,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會影響匯率及其傳導機制,從而進一步對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產生新的影響。之后文章嘗試建立包含虛擬變量的時間序列模型,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實證驗證。最后,作為前瞻性研究,文章從人民幣國際化、匯率政策、產業政策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實際有效匯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階段,深入分析并厘清產業結構調整的各種影響因素十分必要。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外部門的發展逐漸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動力,而匯率作為開放經濟中的關鍵變量,其變動與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關系。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與匯率密切相關的外部條件變化,即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這種外部條件的變化,必然會使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調整間的關系呈現出新的特點。
關于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的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澳大利亞學派提出的相依經濟分析法。1989年,鮑德溫和克魯格曼第一次提出了匯率變動會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影響。之后高德伯格和科爾斯塔德(1995)從另外一個角度—FDI,來考慮匯率變動通過影響FDI從而帶來產業結構調整。
關于匯率變動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大多數國內文獻從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傳導機制論述。巴曙松、王群(2009)從理論上分析了匯率通過價格信號、對外貿易、外商直接投資三種傳導路徑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實證表明升值有助于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而短期對第二產業有較大負面沖擊。之后,徐偉呈、范愛軍(2012)通過數理推導驗證了上述三條傳導機制。其中,在第一條傳導路徑上,大多數學者認為,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的價格水平,價格水平又會影響該國的產業結構(李廣眾等,2008)。有關匯率變動影響對外貿易的研究較為豐富,大部分研究認為匯率升值會導致一國制造業產品出口以及總出口的下降,進而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動(黃海洲,2005)。關于匯率變動的第三條傳導機制,李利(2012)從長期角度研究認為,匯率變動可以通過改變FDI流向影響產業結構變動。
已有文獻闡述了匯率變動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為筆者提供了思路。但是,這些文獻大多單純從理論上闡述人民幣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并沒有結合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背景和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實際狀況進行討論,缺乏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將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宏觀背景,研究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對于探究新時期下我國匯率制度改革方向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制定恰當的匯率政策和產業政策具有一定的意義。
二、理論分析
(一)匯率變動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傳導機制
匯率作為對外部門的重要變量,一般通過一些傳導路徑來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動。國內外已有文獻研究表明,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通過國際貿易、價格機制和外商直接投資(FDI)三條路徑傳導。
(二)匯率變動對具體產業及產業結構的影響
1. 制造業內部結構調整
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存在附加值低的問題。作為貿易部門的主要產業,我國制造業受匯率影響較大。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使得貿易部門喪失了低匯率的“價格保護傘”,傳統制造業受到打擊。匯率升值可以對制造業升級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促進制造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從產業鏈低端到高端的轉化。
2. 三次產業結構調整
匯率變動對三次產業間的結構比例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匯率升值通過前文所述的三條傳導機制,對受貿易影響大的第二產業造成沖擊,對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新興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有促進作用。
(三)人民幣國際化對匯率的影響
一般而言,貨幣國際化會使本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從歷史上看,美元、歐元、日元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都伴隨著本國或本地區貨幣的升值。人民幣國際化啟動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也加速上升。
1. 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
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使用頻率不斷增加。國際貿易活動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國際金融活動逐步使用人民幣標價交易,部分周邊國家已將人民幣納入本國儲備貨幣,都使外國居民對人民幣的需求不斷上升。在貨幣供給不變的前提下,對人民幣需求的增加將促進匯率升值。需求的增加還會提高預期,進一步促進匯率升值。
2. 提升人民幣的內在價值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聲譽和地位有所提高,逐步發揮“硬通貨”的作用,內在價值逐步提高,從而使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會增大匯率的靈活性和波動性。一方面,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偏好的變化將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人民幣匯率,使匯率波動性隨著偏好變化而加大。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還會促進匯率制度的市場化改革,使匯率浮動更具彈性。
3. 人民幣國際化降低匯率風險
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表現。直接采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的計價和結算,可以有效降低、轉移匯率風險,使企業避免因部分國家的匯率波動而受到損失。
(四)人民幣國際化對匯率傳導機制的影響
1. 人民幣國際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我國的國際貿易長期以美元進行結算,這給企業增加了許多貿易融資、匯兌成本等交易費用以及匯率風險帶來的價格成本。人民幣的國際化通過減小貿易的“成本阻力”,增加貿易便利化的“動力”,促進我國對外貿易量的增長。另外,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推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跨境貿易的范圍將逐步擴大。貿易結構方面,對外貿易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結構的對外延伸,需要不斷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進行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endprint
2. 人民幣國際化對FDI的影響
人民幣FDI的推進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表現。2011年10月,人民幣FDI政策出臺,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的一步。人民幣國際化通過人民幣FDI的作用對FDI的總量和流向產生影響。一方面,人民幣FDI為外商直接投資提供了便利,擴大了FDI的總量;另一方面,由于央行對人民幣FDI的投資范圍有明確規定,這也促進FDI流向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五)人民幣國際化加速背景下匯率對產業結構影響的新特點
1. 新的匯率變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1)匯率升值與產業結構升級
從制造業內部升級角度看,匯率升值將不利于出口企業,尤其會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制造業造成打擊。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匯率升值對低效率產業的“擠出效應”,使技術密集型的企業獲得相對優勢,推動制造業的“重新洗牌”。另外,匯率升值使企業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成本降低,一方面提高了傳統制造業的技術密集度,促進產品的高附加值化;另一方面提升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但是,制造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當匯率升值的速度遠遠超過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的速度時,不但產業結構得不到升級,經濟的增速還會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迅速衰落而受到影響。
另外,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匯率升值擴大了居民出境旅游的規模,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帶動了證券業、銀行業等金融業;匯率升值還使制造業工人向高技術產業及服務業轉型,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同樣,匯率的過快升值也不利于產業結構順利升級。日元在20世紀90年代急劇升值,使一些制造業企業被迫到海外投資,而此時國內的第三產業尚未填補傳統產業的空缺,導致日本出現了“產業空洞化”。人民幣的過快升值也有同樣的不利影響。
(2)匯率靈活性與產業結構升級
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將使匯率的靈活性增大。更大幅度的波動,使匯率可以更好發揮引導和調節資源的作用,使資源從低效率行業流向高效率行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但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會打壓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擾亂價格市場秩序,不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向穩定的方向發展,增加產業政策的難度。
(3)匯率風險與產業結構升級
匯率風險的降低通過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使國內企業逐步掌握定價的主動權。
2. 匯率傳導機制強化產業結構升級
(1)國際貿易規模和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進程中,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將擴大。貿易這塊“蛋糕”的做大是其更好發揮改善產業結構作用的基礎。近年來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比例不斷提高,在蛋糕“做大”的前提下,貿易結構的改善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2)FDI總量和流向變動優化產業結構
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背景下,FDI增長迅速。同時,FDI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FDI的資金密集度和技術密集度也進一步提升。我國通過對人民幣FDI范圍的規定將產業政策滲透到其中,加之FDI本身具有技術溢出效應,其增大和優化將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及數據選取
本文選擇2005~2016年的季度數據,解釋變量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被解釋變量是產業結構,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GDP3)度量。REER的季度數據由BIS官方網站公布的月度數據計算得到,第三產業產值及GDP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由于產業比重有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特征,故對其采用X12法進行季節調整。
我國從2009年開始啟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通過觀察近年來第三產業比重變動的趨勢,筆者發現在2009年第二季度第三產業比重有明顯的變化。因此可在模型中引入虛擬變量 ,用定性因素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筆者進一步通過驗證虛擬變量的chow模型穩定性檢驗,發現chow檢驗結果小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2009年第二季度為結構突變點。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以2009年第二季度為分界點,將虛擬變量D1定義如下:
D1=0 2005Q1-2009Q1
1 2009Q2-2016Q4
(二)模型建立與分析
1. 模型設定
由于建模之前難以確定虛擬變量類型,故先同時以加法和乘法形式引入虛擬變量。并且,考慮到變量取對數后能使數據趨勢線性化,且不改變原變量間的協整關系,將模型設定如下:
LNGDP3=β0+β1LNREER+β2 D1LNREER+β3D1+μ
2. 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
由表1可知,LNGDP3與LNREER的原序列未通過ADF檢驗,二者均是非平穩序列,但它們都是一階單整的。進一步通過E-G兩步法來考察LNGDP3和LNREER 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表明,有99%的把握認為 和 存在協整關系。
3. 模型結果
通過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出方程可決系數為0.94,擬合度較高,且當顯著性水平為0.01時,βi系數均可以通過t檢驗。將模型整理如下:
LNGDP3=2.62+0.25LNREER+0.17LNREER*D1-0.79D1
按階段分別列出:
2005Q1-2009Q1:LNGDP3=0.25L-
NREER+2.62
2009Q2-2016Q4:LNGDP3=0.42L-
NREER+1.83
由模型可知:三產比重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呈現正相關關系,這種正相關關系由于人民幣國際化這一虛擬變量的影響在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特點—在2009年第二季度以前,REER每增加1%,三產比重增加0.25%;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REER每增加1%,三產比重增加0.42%。可見,在兩個階段,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都將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且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匯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更大,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可以強化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關系的機制,對產業結構升級起促進作用。本文的理論分析得到了驗證。endprint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1. 匯率變動可以通過國際貿易、價格機制、FDI三條傳導途徑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具體地說,影響制造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三次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
2.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背景下,匯率與匯率傳導機制都會發生一些變化。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引起匯率升值、使匯率更具靈活性、降低匯率風險。另外,人民幣國際化會對國際貿易和FDI這兩條傳導路徑的總量和結構產生影響。
3. 匯率變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背景下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方面,匯率新的變動,尤其是匯率升值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國際貿易和FDI兩條傳導路徑可強化匯率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機制。
(二)政策建議
1. 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第一,完善跨境支付系統,擴大跨境結算規模。通過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完善減小匯率風險,擴大對外貿易。第二,促進人民幣FDI的運行。應逐步規范人民幣FDI,發揮其對產業結構的傳導作用。第三,推進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通過發展香港、倫敦、新加坡等離岸市場,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2. 漸進的市場化匯率改革
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新背景下,匯率政策一方面應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應與產業政策配合,使之更好地發揮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市場化的匯率可以有效地反映人民幣供求關系及內在價值,促進國際化進程。但在現階段,不能完全放開對匯率的波動限制,應注意避免匯率過大幅度波動對產業結構升級造成的不利影響。
3. 產業升級與轉移政策
(1)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第三產業發展
我國應順應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現制造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級。同時,應積極發展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第三產業,利用匯率升值的“倒逼機制”積極培育新的產業。
(2)適當進行產業轉移
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一些傳統產業可能面臨危機。我國可以通過將受匯率升值影響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及海外發展中國家,抵消升值的不利影響。應當注意的是,我們必須吸取日本“產業空洞化”的教訓,不可盲目大規模地進行產業轉移。
參考文獻:
[1]巴曙松、王群.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我國產業、就業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03).
[2]徐偉呈、范愛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效應.[J].世界經濟研究,2012(06).
[3]李廣眾、任佳慧,王立立.實際匯率變動對商品國內價格的影響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8(04).
[4]李利.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2(05).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