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成+王婷+王珂+王馨
摘要:制造業是強國生命線,質量是企業發展源動力,為準確把握質量競爭力發展的研究現狀,以中國知網(CNKI)在2010~2016年期間收錄的國內外以質量競爭力為主題的關鍵詞數據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工具進行關鍵詞共詞統計,通過對統計出的高頻關鍵詞進行NetDraw社會網絡和SPSS共詞聚類分析,探討國內外質量競爭力的研究現狀。研究發現:國內在質量競爭力研究上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比較薄弱,這與國外研究形成很大差異,國外在質量競爭力上形成完備的體系,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運用。
關鍵詞:質量競爭力;詞頻分析;共詞矩陣
一、引言
質量競爭力是指競爭主體以卓越質量贏得優勢的能力,具有“軟性”和“硬性”屬質,但也可能是無形的,不可度量的。質量競爭力研究結合了質量管理理論和競爭力理論,強調組織為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所具備的可持續競爭能力。《中國制造2025指導方針》明確指出,要改變中國制造業以往低成本競爭力占主導地位的現狀,致力于向質量效益和質量優勢轉變。在各方面處于巨變的21世紀,信息技術正加速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大數據環境下的制造技術快速發展,質量競爭力的影響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能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把握質量競爭力發展趨勢對相關研究學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本文與傳統文獻綜述不同之處在于收集CNKI以質量競爭力為主題的數據,結合共詞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和共詞聚類技術。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的樣本取自于2010~2016年由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收錄的在全部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文期刊以“質量競爭力”為主題,英文期刊以“quality competitiveness”為主題。其中共檢索到中文文獻189篇、英文文獻891篇,各年代文獻數量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共詞分析是一種可視化技術,最早由法國著名CallonM文獻計量專家在1986年提出的,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熱度。詞頻分析主要包括檢索、清洗、篩選、統計和分析處理五個流程。目前,國內使用共詞分析法主要應用在人因、教育、情報學和知識管理等領域。
運用共詞分析法主要有6個步驟:明確問題;確定分析頻對象;篩選高頻詞;統計詞頻,構建共詞矩陣;采用聚類法、社會網絡法等進行數據處理;對結果進行描述分析。處理流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信息處理,第二階段為信息的分析,如圖1所示。
三、研究結果
(一)關鍵詞詞頻統計分析
本文使用文獻統計分析工具——SATI 3.2,對中英文相關文獻統計分析,得到中文文獻關鍵詞832個,共計出現1194次;得到英文關鍵詞1835個,共計出現4739次。中文關鍵字如果出現下列(如:評價指標、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等采用合并的方式;如果關鍵字中如果出現人名、地名或其他與競爭力無關字段,則需要剔除。同樣對于英文關鍵詞,剔除“of”、“and”、“to”、“an”等沒有實際意義的詞剩余1835個。根據關鍵詞頻次不小于10的,提取前10行數據,結果如表2所示。
(二)共詞網絡分析
本文使用SATI軟件工具進行信息統計分析,對上述中文45個高頻詞、英文66個高頻詞,分別構建45×45和66×66的關鍵詞的共詞矩陣,并結合NetDraw對構建的矩陣進行可視化分析。對于中文提取出前10關鍵字,英文提取前10個關鍵字,并以中間中心度的大小進行排序,如表3和表4所示。
從表3中文關鍵詞中間中心度可知,前五位關鍵詞是“質量競爭力”、“質量競爭力指數”、“質量水平”、“產品質量”和“質量工作”。其中“質量競爭力指數”的中間中心度為417.971,說明“質量競爭力”處于網絡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質量競爭力”、“質量競爭力指數”和“質量水平”的節點中心度差別很大,這解釋了研究者在對質量競爭力上更側重質量競爭力指數的研究,通過質量競爭力指數的高低來衡量質量競爭力的強弱。在“質量水平”、“產品質量”、“質量工作”、“創新”等后幾個關鍵詞節點相差較小,并且與其他關鍵詞聯系密切。
在表4中,前位5的是“quality”、“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development”、“environment”,它們在中間中心度相差不大,說明它們在網絡圖譜中處于核心的地位。按照對中文關鍵詞熱度分析的方式,我們得出國外在質量競爭力的熱點研究領域有“quality”、“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development”、“environment”、“industry”、“innovation”、“energy”、“analysis”、“model”、“sustainable”。
(三)高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本文使用SPSS 22.0軟件,采用系統聚類法,對中英文關鍵詞共現矩陣分別進行類聚分析。其中聚類方法使用組間類聚,使用Pearson相關性進行測量。參考相關學者對關鍵詞劃分的方法,分為管理屬性、技術屬性、方法屬性和應用屬性歸類,如表5所示。
endprint
從表5列舉的中英文關鍵詞來看,可以看出我國近七年來質量競爭力領域一些規律。1.應用管理關鍵詞分析,質量競爭力的研究依然以質量競爭力的理論研究為主,如質量管理(15)、質量競爭力指數(16)、產品質量(16)等;2.應用技術關鍵詞分析,主要是處于中頻階段,這也說明了質量競爭力的研究在技術領域關注度不高;3.從方法屬性關鍵詞分析, 評價體系中的出現的次數較多,說明構建質量競爭力評價體系是質量競爭力這一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4.從應用屬性關鍵詞分析,質量競爭力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尤其是在制造業和醫療等領域中。
(四)國內外研究比較
從得到的結果分析,國內外在質量競爭力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相同,但是在研究的側重點卻大相徑庭。一是國內在質量競爭力關注理論研究,缺乏實踐的支持,造成理論與實際的脫節;二是在研究的領域上,國外涵蓋了多個領域,然而國內主要側重于裝備制造業等重工業研究,缺乏在新興產業方面如旅游業、基礎設施、物流等的研究;三是在能源、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上,由于技術、設備和人才等缺乏,國內研究學者的研究表現不足,在國家的政策支持、產業引導下,這部分也逐漸會成為國內研究熱點。四是在技術方面,國內外研究所覆蓋的范圍基本相同。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從質量競爭力關鍵詞的角度分析了國內外研究的現狀,通過對關鍵詞進行共詞網絡和類聚分析,發現國內在質量競爭力研究上缺乏針對性且它們之間的關聯程度較弱,國外質量競爭力研究內容更加深入,研究層次性比較強;國內更側重于質量競爭力的理論研究,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這與國外研究形成鮮明對比。
在中國制造2025指導方針和大數據環境下,未來我國的質量競爭力的發展更傾向于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從而達到最大化精益生產。
本論文在研究方面存在著一些局限:首先,僅以知網為主要的檢索平臺,收錄的數據覆蓋范圍有所欠缺;其次,對主題檢索時,只以質量競爭力為檢索對象,可能會有部分文獻遺漏。但在接下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擴大檢索平臺,提升數據完整性。
參考文獻:
[1]李衛紅.基于制造業的產品質量競爭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
[2]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2015-05-19.
[3]CallonM,LawJ, RiPA .Mapping the dynamic s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ology of science in the real world[M].Mac millan,1986.
[4]安秀芬,黃曉鸝,張霞.期刊工作文獻計量學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06).
[5]普嚴冉,呂宏.基于關鍵詞的國內外人因工程研究現狀分析[J].人類工效學,2015(02).
[6]趙雪飛,乜勇.中國醫學教育技術[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05).
[7]肖明,李國俊,楊楠.基于詞頻分析的國內情報學研究熱點(1998 ~ 2007)[J].情報雜志,2009(08).
[8]儲節旺,錢倩.基于詞頻分析的近10年知識管理的研究熱點及研究方法[J].情報科學,2014(10).
[9]鐘偉金,李佳.共詞分析法研究(一)——共詞分析的過程與方式[J].情報雜志,2008(05).
[10]馬費成,張勤.國內外知識管理研究熱點——基于詞頻的統計分析[J].情報學報,2006(04).
[11]唐曉芬.質量競爭力研究[J].上海質量,2002(10).
*貴州省軟科學項目“貴州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提升機制與路徑研究”(黔科合基礎[2016]1510-4號); 貴州省留學人員科技創新項目“裝備制造企業混合車間生產調度優化研究及系統實現”(黔人項目資助合同(2015)19號)。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