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
摘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要遵循均等化的發展原則,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要建立現代化管理機制,逐步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減少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提升社區服務工作效率,優化相關管理機制,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在遵循原則、合理管理的基礎上,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科學管控。
關鍵詞: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措施
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應及時發現現階段公共服務供給中所存在的問題,按照均等化的發展原則,制定適宜的管理方案。樹立正確服務理念,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完成當前的工作任務,并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一、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過程中,還存在對公平共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難以對其進行均等化改革,甚至會影響社區服務工作的長遠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共服務非均等化問題突出。使得地區間、城鄉間、不同群體間在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不斷拉大,嚴重影響公共服務的可靠性與有效性,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難題。同時,在實際治理工作中,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服務供給的重要性,嚴重影響著社區公共服務的長遠發展。
第二,城鄉社區存在服務差異。在城鄉社區實際發展過程中,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存在較大差異,農村社區的服務水平較低。甚至一些農村區域缺乏必要的社區服務機構,造成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第三,公共服務共享問題。公共服務共享,由于還沒有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難以協調各方面工作之間的關系,無法對各類資源進行全面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長遠發展。
第四,公共服務困境問題。對于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由于缺乏足夠的財政投入和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難以提升預算管理效果,導致服務不完善,服務質量不高。
第五,服務效益較低。推進公共服務共享工作,還未能制定完善的管控服務方案,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真實地反映居民自主意愿,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務經濟效益。沒有完善的管控服務方案,難以提升服務質量,必然影響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難以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
第六,服務脫節問題。相關服務機構開展工作,還存在服務脫節、流于形式的問題;而且缺乏科學的管理系統,無法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
第七,服務主體較為單一。當前,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存在內容不完善,較為單一性的現象。相關機構未能對工作任務進行合理的分配,導致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受到影響。同時對一些服務機構,也未能明確各類事項的要求,難以建立現代化非盈利機構。在缺乏服務責任的基礎上,未能增強參與性效果,無法及時發現公共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難以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影響公共服務質量提升。
二、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的措施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這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貫穿我國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以目前的現狀而言,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民眾福祉,就是謀求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著力構建機會均等的公平和諧社會。
(一)對制度體系進行改革
第一,繼續推進二元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社區居民享有平等待遇。在提升結構模式管理效果的基礎上,完成當前工作任務,不斷推進公共服務公共共享。一方面,在改革相關制度期間,要根據公共服務均等的原則與要求,提升公平共享效果。另一方面,在實際管理期間,還要制定完善的利益共享機制,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平衡各類工作關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
第二,落實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發展要求,改革相關服務體系。在劃分相關服務結構的基礎上,對各類內容進行分析,建立先進的管理機制,逐漸優化相關服務體系,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
第三,對農村社區的公共服務財政管理體系進行改革,逐步建立現代化的服務共享管理機制。完善相關的財政體系,為其提供相應支持,以滿足當前各地農村的實際發展需求。
(二)制定完善的責任制度
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應當制定完善的責任制度,提升工作效果,滿足公平共享的要求。
第一,協調政府與社區之間的服務分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應當明確職責分工要求,遵循收益化管理原則,根據相關統籌要求與平衡原則等,正確劃分工作職責,在公平服務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相關服務功能,對各類工作內容進行協調,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同時,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服務共享的要求,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履行相關工作職責,建立先進的監督管理體系,明確投入與管理之間的關系,提升工作效果。
第二,制定完善的財政分擔體系。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相關機構應當制定完善的財政分擔體系,對其進行全面的管理與控制,明確各方面工作原則與要求。首先,在財政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分配公平性的原則,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系,明確各方面工作職責。其次,在推進過程中,還要履行自身服務職能,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
第三,給予基層自治空間。推進社區基本服務公平共享,還要給予基層一定的自治空間,協調建立科學的服務管理體系和現代化管理機制,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提升管理水平。
第四,遵循民眾需求利益的發展原則。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相關機構應當建立民眾需求利益方面的發展機制,逐步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首先,要對居民需求進行分析,建設專門的溝通渠道,使得居民能夠更好的闡述自身需求,以此提升公共服務的專業性與針對性。其次,要重視民眾意愿,并以此為出發點建立現代化服務管理系統,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加大管理力度,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
第五,建立先進的生產供給系統。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相關機構應當明確生產供給系統的實際特點與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明確各個機構的職能要求,在協調各類工作職責的基礎上,對政府的服務要求進行分析,發揮公共服務的參與性作用,逐漸提升工作效果。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發揮市場的推動作用,在明晰產權要求的基礎上,加大管理力度,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在減免相關稅負的基礎上,提升公共服務管理水平。另外,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投資要求與政府組織的實際要求,創新公共服務公平共享方式,對各個系統進行分析,建立現代化管理機制,加大管理力度。
第六,重視民眾力量,建立現代化居民參與的管理機制。首先,相關機構應當制定完善的民主參與系統,改革當前的獨立管理機制,制定完善的供給決策發展模式,在提升決策工作水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全面的管控。其次,要根據相關要求,制定完善的供給管理方案,在明確供給主體的基礎上,提升公共服務管控效果,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
三、結語
推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相關機構應當遵循公平性的發展原則,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建立現代化服務管理方案,逐漸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建立健全服務管理體系,使得民眾能夠真正享有均等機會并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申魯菁.合作治理視閾下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結構轉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汪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山東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
[3]虞盛軍.轉型期新型農村社區的包容性治理研究——以桃源新邨社區為例[D].浙江工商大學,2015.
[4]王少博.生活圈視角下涇陽縣鄉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研究[D].長安大學,2015.
[5]景朝亮,毛壽龍.從政府職能轉變的視角反思社區基本公共服務[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01).
[6]李蓓.上海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完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中共貴陽市花溪區委黨校)endprint